人人書

小故事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小故事 > 點亮黎明的天使

點亮黎明的天使

时间:2024-08-14 04:11:19


   

  她是盲人,卻有着最明亮的眼睛;她用最明亮的靈魂,照耀了所有生命中混沌的角落。她引領着這群失去光明的孩子,第一次開始認識自我、第一次開始擁有夢想、第一次觸摸到一種有“色彩”的生活,她用心地把自己的笑容傳遞給這裡的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找回自信,點亮他們心靈的“眼睛”,她被稱為“點亮黎明的天使”。


   

  在西藏拉薩市江蘇路一條小巷的深處,有一所藏式院落。每天,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庭院的時候,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就會準時響起。有時候,孩子們還會站在陽光下齊聲歌唱,除了藏歌,還有漢語歌和英文歌。陽光照在孩子們的臉上,暖暖的,孩子們稚嫩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這群活躍在光影裡的精靈,擁有和我們一樣美麗的眼睛,卻看不見光明。


   

  薩布瑞亞??田貝肯(Sabriye Tenberken),這位來自遙遠德國的盲人女子,一手創立了“西藏盲童學校”――西藏第一所盲人學校,也是拉薩唯一的盲童學校,讓孩子們免費接受教育,并在世界上第一個開發出了藏盲文。擁有300多萬人口的西藏,大約有1萬餘名視力障礙患者,然而10餘年間,西藏第一批能夠閱讀的盲人,都是從這所盲童學校裡走出來的。


   

  “我是失明了,但我可以向世界證明,我并不因此而失去價值。”


   

  1970年,薩布瑞亞出生在德國波恩附近的一個小鎮。兩歲時,她被診斷出色素性視網膜病變;12歲那年,她美麗的眼睛裡再也映不出世界的鮮豔,她被送進了盲人學校。疾病熄滅了薩布瑞亞眼中的光明,卻吹不滅她心中的希望。憑借着堅定的信念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薩布瑞亞不僅完成了在盲人學校的功課,還順利地考入了波恩大學。


   

  大學期間,薩布瑞亞學習了英語、計算機、曆史和文學,她還選擇中亞學作為研修專業,在電腦聽音分析器的幫助下學習了藏文。她發現藏文在全世界沒有盲文,她很難想象離開閱讀盲人将會過怎樣的生活。她産生了開發藏盲文的念頭,并根據盲文的特點和藏文字節構成的特點,開始開發比較可行易學的藏盲文。


   

  1997年,即将大學畢業的薩布瑞亞到拉薩旅遊。她喜歡這座沉浸在曆史與信仰中的聖城,雖然看不見,她仍能感受到這裡綿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氣和閃耀着金光的寺廟,還有那些三步一叩向大昭寺緩緩前行的信徒。


   

  旅行中,薩布瑞亞特别關注盲人的生活處境。剛到西藏時,她發現這裡的很多人歧視盲人,粗魯地叫他們“夏果”(藏語,意為“瞎子”)。她還知道了一個令她震驚的事實:在很多藏民的心裡,盲人是因為前世造孽而在今世受到神的懲罰,惡靈駐進了身體奪走了光明。因此,盲人在當地象征着一種厄運,有的剛生下來時就被溺斃,活下來的也在周圍人冷漠甚至殘酷的對待中,體會不到一點做人的尊嚴。


   

  薩布瑞亞的心中萌生了一個念頭:留在西藏,給雪域高原的盲童創造受教育的機會。


   

  然而,當她把這個念頭告訴她在西藏結識的外國朋友們時,他們都認為她的想法太離譜、太不現實了:“你是盲人,可能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盲人隻是看不見而已,并不意味着我們愚蠢、我們的手腳笨拙。”這是薩布瑞亞在告别光明世界後的歲月裡,逐漸形成的一種信念,她堅信盲人和正常人一樣也能做很多事,這也正是她隻身到拉薩旅遊的原因。“我是失明了,但我可以向世界證明,我并不因此而失去價值。”


   

  唯一支持她并認為她能從事這項工作的,是她在旅途中邂逅的荷蘭人保羅??克朗甯(Paul Kronenberg)。保羅那時正在日喀則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個醫療項目工作,之前他曾在非洲從事過兒童救助的志願工作,他願即刻加入。


   

  薩布瑞亞的構想也得到了西藏自治區政府的支持,德國政府給了她贊助,辦學計劃邁出了第一步。


   

  不久後,薩布瑞亞和保羅結為伉俪,這對志同道合的有情人開始了創辦盲童學校的艱難之旅。


   

  “我無法讓他們看到常人的世界,但要讓他們體驗到心靈的光明。”


   

  1999年6月,薩布瑞亞的盲童學校終于建立了。最早的盲童學校由兩間帳篷組成,經過夫婦二人艱辛的努力,一座藏式的擁有一個庭院和一個後園的兩層樓建築拔地而起。薩布瑞亞和保羅以及盲童們,有了自己的宿舍、教室和辦公室。


   

  因為很多家庭都不願讓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盲人,所以一開始學校隻有6名學生。薩布瑞亞頻繁出入西藏各個牧區和農莊,走訪了許許多多的盲童家庭,動員家長讓孩子接受教育。


   

  她找到的第一個盲童叫索朗本措,是一個女孩,因為遭受歧視與欺負,她的性格十分自閉,認為周圍的人都是壞人。來到盲童學校後,小女孩找到了安全和快樂,慢慢變得自信,越來越自立。


   

  和索朗本措一樣,很多孩子剛來盲童學校時,都表現得很害羞、自卑,不願與人交流。家長也認為孩子們到這裡不一定能改變什麼、學到什麼,但時間久了,他們發現孩子們慢慢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當被别人罵成“姑巴”(藏語,意為“傻子”)的時候,他們學會了報以一笑,并回答:“我不是傻子,隻是眼睛看不見而已。”或者幹脆予以回擊:“我可以在黑暗裡讀書,你行嗎?”他們有時還會驕傲地反诘:“你會漢語嗎?你會英語嗎?你會電腦嗎?”盲童們的父母也開始變得樂觀自信。


   

  盲童學校的孩子年齡差距很大,小的隻有幾歲,大的卻已經十七八歲了。學校按照學齡分為老鼠班、老虎班和兔子班,這3個班分别是初級、中級和高級班。薩布瑞亞為他們設置了不同的課程,年齡小的孩子從基本的生活技能學起,年齡大的則學習按摩和手工制作等常用技術,但這些孩子都會共同學習藏語、漢語和英語。一般經過兩年的專門培訓,這些孩子都可以進入常規學校學習,一些盲童轉入常規學校後成績非常優秀,還有學生被送到英國留學。


   

  為了讓孩子們認識自己民族的語言,薩布瑞亞在布萊葉盲文基礎上創造出藏盲文,自己發明了藏盲文打字機,逐漸培訓孩子們的指感,教會他們盲文閱讀和打字。除了年齡特别小的,這裡的盲童大都可以讀、寫、使用盲文打字機和盲人電腦,用漢、藏、英3種語言進行日常交流。


   

  在盲童學校,孩子們不僅接受初級教育、基本生活技能訓練,還可以選擇音樂、美術、盲人按摩、手工編織、醫療看護等一些适合盲人從事的職業技能培訓。在數百公裡之外,位于日喀則盲童學校的農場裡,更多的孩子在學習着各種技能,織地毯、打毛衣、放牧、種地、擠牛奶,甚至還有孩子用從荷蘭學到的技術制作奶酪。


   

  “我僅僅是這份愛心的一個倡導者和傳遞者。”


   

  在引領着失去光明的孩子們重新認識自我、找回自信的同時,薩布瑞亞也在實現着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個自強而善良的盲人女子赢得了無數人的尊敬:孩子們尊敬她,因為她讓他們認識了自我,讓他們的世界有了夢想;家長們尊敬她,他們說薩布瑞亞和保羅就像孩子們的母親和父親一樣。


   

  因為薩布瑞亞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2000年3月8日,薩布瑞亞獲得了“國際女性俱樂部”頒發的“諾格獎章”;同年,她獲得了德國政府頒發的“邦比文化獎章”;2006年,因為對西藏盲人教育和康複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薩布瑞亞獲得了中國政府頒發的“國際友誼獎

”;2009年,薩布瑞亞成為旨在表彰投身于新中國建設并有着傑出貢獻的外籍人士的“中國因你而美麗”13位獲獎者之一。


   

  薩布瑞亞的故事感動了無數國人,人們稱她為“點亮黎明的天使”、“當代的普羅米修斯”、“現代的白求恩”。微博上一條有關薩布瑞亞的帖子下面有這樣兩句簡短又精辟的評論:“德國不光有奔馳、寶馬、奧迪,還有天使薩布瑞亞。”“這個盲天使讓我們羞愧,我們擁有着數千億的公款消費賬單,卻将失明的孩子丢給了她――一個外國盲女。”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