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依舊尋常
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對幸福有不一樣的感受,他說:“懂得受苦的人,比幸福的人要強得多。”大作家說出這句話,是想證明,有很多人不懂該怎麼正确地痛苦,以及怎麼正确地幸福。
龍應台說:“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這話等于沒說。于是,她繼續補充說:“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尋常的人依舊。”這話靠譜。但也隻有受過苦并懂得受苦的人,才可能明白。
那年夏天,原本是一個非常尋常的早上,我心不在焉地出門,手裡提着垃圾袋,準備扔到垃圾房。可是剛走出十幾步遠,妻在後面叫住我,說我父親出車禍了,已經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她手機上有一條小舅發來的短信,證實了這個沉重的消息。那年夏天,我度過了一個黑色的七月。
看到病床上人事不省的父親,我覺得我的世界一片昏暗。病房裡隻有兩個床位,另一張床上躺着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也是因為車禍。一雙兒女是姐弟倆,雖然強作歡顔,可是眉宇間顯見得抹不開的憂郁。據說他們的父親已經在這兒躺了一個星期。我不眠不休,陪父親度過了三個日日夜夜,内心深處此起彼伏的情愫在洶湧澎湃。
第三天晚上,鄰床的男人顯得特别焦躁,甚至大聲呼喊。第四天上午,我目睹了他的死亡。那姐弟倆無助地看着一個大夫帶着一群實習醫生圍住他們的父親,做最後的搶救。其實,那個男人最後的價值,就是成為那群實習醫生學習的教材。于是我想到父親。父親始終昏迷不醒,可是我卻容不得再渾渾噩噩,我必須作出選擇。選擇以怎樣的心态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事故。
當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我驚異于自己太過稚嫩。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第一次去做,如何面對全新的人和事,我猶豫過,遲疑過。有時要穿梭于大雨之中,衣服濕透,我為要不要給某人打個電話而在雨中徘徊。為如何接觸某個陌生人而陷入沉思:話要怎麼說,事要怎麼做。
彼時彼刻,我才深刻領會到為什麼讀了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我發現,自己竟陷入了空前的無知。我奔波于醫院、法院、肇事科、司法局、村委會、鎮政府、律師事務所之間,還要為父親的手術費勞神焦思。慢慢地,我也開始意識到需要我自己去面對、去做的,我能夠自己去面對、去做的,就不能依賴别人。人隻有把很多事自己親自做過才算真正地活過。于是徘徊之後,我毅然走進風雨。
過去覺得打官司這件事,離自己是那樣遙遠,那樣陌生,那樣神秘,可是如今也同樣需要面對。真正去做的時候,也就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一件事,就像柴米油鹽一樣普通,一樣正常。
父親出院那天,已經是月末,但我卻覺得那是另一種開始,因為飛來的橫禍教會了我有勇氣承受許多看似不該承受的東西,我因此得到的是一種無與倫比的财富,一種成長的經驗。那個七月,雨水很多,我在病房的日子,常常看到窗外陰雨綿綿,但我的心并沒有因此而變得潮濕陰冷。一個人要成長,必須要經曆許多不可預料也不願經曆的事,而在處理這些突發事件的過程中,勇于面對,勇于承擔,就會讓你闖進另一個世界。
後來……
後來,我的日子依舊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