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小故事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小故事 > “索道醫生”鄧前堆

“索道醫生”鄧前堆

时间:2024-08-11 02:03:55


   

  “真的要修橋了,有人來勘察了。”日前,當筆者打通雲南省福貢縣 “索道醫生”鄧前堆的電話之後,他高興地告知這個好消息。鄧前堆是福貢縣拉馬底村的醫生,這個村子被怒江一分為二,僅有一條100多米長的索道連接村子兩岸,怒江水急,峽谷極深,但鄧前堆背着藥箱在這條索道上來來往往已28年,為村民治病送藥……


   

  因為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報道,“索道醫生”的事迹傳遍大江南北。


   

  至今,鄧前堆都不覺得自己做了多麼偉大的事,不善言談的他反複說:“我隻是一個普通的鄉村醫生。”


   

  百米溜索“掉下去就死定了”


   

  鄧前堆這段時間很忙,因為當地晝夜溫差大,不少村民感冒發燒。鄧前堆是方圓幾十裡有名的“老醫生”,不少外村人也來找鄧醫生看病,因為“信得過他”。診所一天要接待五六個病人,在診所給病人輸完液,鄧前堆還要出診去看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病人。有些村民住得很遠,經常要繞着山路走上1個小時才能到達一戶人家。若需要打吊針,鄧前堆就在旁等着,陪老人聊天。


   

  2月10日下午,鄧前堆去了4個病人家,有些需要步行半小時,有些需要步行兩個多小時,回到家已是深夜。


   

  鄧前堆告訴筆者:“我們拉馬底村共有1043位村民,分散住在怒江兩岸的5座大山裡,兩岸各有3個生産隊。村子東岸修有公路,交通相對方便,而村子西岸的病人若不能溜索過江,就需要繞一天的山路才能走到公路,所以一般小病他們不會去醫院,需要我走村入戶為村民打針送藥。我家離診所很近,隻有1公裡,但走到最遠的村民家單程需要5個小時,天不亮就出門,到天黑才能回家。若是要給村民接種疫苗,我就把他們約到各自的生産隊,集中接種。每3個月我會給全村兒童做體檢,走完全村要花七八天時間。”


   

  最多的時候,鄧前堆1個月得去對岸十幾次。最近這幾天沒去,因為上個月底已經給村子對岸的孩子們打過疫苗,前幾天也給對岸燒傷的開扒俄老伯換過膏藥了。“索道有100多米,距江面約有30米高,以前的滑闆是木頭做的,拴不緊掉下去就死定了。後來滑闆改成鐵制的,比較牢固,可是摩擦力比較小,不容易刹住。”鄧前堆說,“一次我因為速度太快刹不住,一下子撞到了對岸的柱子上,差點就撞死了,傷得走路都走不了。藥箱裡的玻璃瓶裝注射劑也碎了不少,所幸剩了1個,剛好給人治病。我一年總要有七八次在半夜到對岸出急診,天黑得不見五指,打着手電筒溜索是最危險的。”


   

  治病救人“比自己賺錢重要”


   

  兩年前,鄧前堆的工資每月隻有100多元,而今工資提高到200多元。雖然收入微薄,但鄧前堆常常為沒有錢治病的村民墊付醫療費,“因為他們實在貧苦,可憐。”鄧前堆說。漸漸地,他手上存了很多村民們的欠條,共計1000多元,在《新聞聯播》播出後,這筆欠款已經由當地政府補償。


   

  每月3日,鄧前堆都要去鄉衛生院訂購藥品,而購買藥品的費用需要鄉村醫生貸款先行墊付,現在他還有7000多元的貸款沒還。不過這段時間,他過得比較踏實,因為春節前就備足了常用藥品。為何貸這麼多款也要買藥呢?“沒有藥,怎麼算得上是個醫生!”鄧前堆說,“村裡讓我當村幹部,說是工資高一點,但我不想當,我隻想多學點醫學知識,給家人和村民看病。後來又有一位老鄉從廣東回來,勸我一道出去打工,說是可以賺很多錢,我考慮了一下也沒去,我覺得為村民減輕病痛遠比自己賺錢重要,村子裡的人平平安安就是我的心願。”


   

  最大心願


   

  “一直當一個鄉村醫生”


   

  不少人被“索道醫生”鄧前堆所感動。在中央領導的關心下,目前,交通部和雲南省已決定共同出資,建設拉馬底村農用車吊橋;雲南省将在“十二五”期間把全省的索道改變為能夠通行機動車的橋梁;交通部表示,要加快改善西部貧困山區、邊疆地區農村交通條件;近日,雲南省衛生廳還通知開展學習優秀共産黨員鄧前堆活動……


   

  除了修橋,鄧前堆還希望村子西岸也能有條公路,村民生活可以更方便一點。“現在,我們村的村民已經全部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如果看病花了20元錢,約有10元錢可以報銷,大部分村民都能負擔得起常見病的醫療費用。就是我自己,還想多學點醫學知識,特别是骨科,比如關節複位之類,因為這裡山多坡陡,村民容易摔傷。還有他們采藥割草時容易受刀傷,我也想學着治好傷病。我希望能夠一直當鄉村醫生,直到幹不動為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