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小故事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小故事 > 将軍遺孀資助山區學童18年

将軍遺孀資助山區學童18年

时间:2024-08-10 07:09:57


   

這是一個開國中将的遺孀與50餘名寒門學子的故事。


   

  默默資助貧困學生18年,92歲的劉迪老人如今最滿足的,就是坐在窗下,捧着100餘封受助學生的來信慢慢看。雖然,那些孩子們都不知道信的那頭,寄錢來的好心人是誰。


   

  劉迪,開國中将、原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李成芳的夫人。她曾任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1983年離休,現享受副省級待遇。


   

  1994年起,劉迪每年都會拿出一個月的工資,資助貧困學生,18年來從未間斷,資助金額随工資調整一起上浮。但她卻從未與受助學生見面,甚至連信都很少回。


   

  一張張信箋已泛黃,有的字迹也開始模糊。看着這些信,老人一臉慈祥,這是她具有特殊意義的一筆财富。


   

  發現孩子讀書難老人坐不住


   

  學生來信稱她“叔叔、阿姨”


   

  花白的頭發整齊地向後梳着,清癯的臉龐戴着一副老花鏡,顯得精神矍铄。當記者來到位于武昌東湖畔的劉老家中時,她正在翻閱報紙。“你們好,快過來坐。”見到記者,老人站起來打招呼,聲音不高,但是很溫和。


   

  報紙,是劉老最初與貧困學生們相連的紐帶。1994年的一天,74歲的劉老在看報紙時,發現農村的孩子們仍然面臨着“讀書難”的問題。孩子們沒有文化怎麼行?老人坐不住了,她馬上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每年拿出一個月的工資資助貧困學生。


   

  最初的幾年,劉老通過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将資助對象定為恩施或黃岡等省内山區的農村女生。2000年前後,她認為,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已逐步完善,農村困難的孩子們如今面臨的是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的這一段。于是,她将自己的資助對象改為高中生。


   

  劉老的兒子李曉景介紹,母親對被資助的學生很有感情,每當收到孩子們的信,她都會看上好幾遍,而後整整齊齊保存好,但是很少會回信,一來因年事已高,提筆寫字不便,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她考慮到,現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強,她擔心自己的回信會被其他學生看到,讓受助的學生産生自卑心理。因此,她一直默默關心着這些孩子,但卻不願将善舉示人。


   

  因此,在孩子們給劉老的信中,有不少學生根本不知道她的個人情況,因而稱呼她為“先生”“叔叔”“阿姨”。在孩子們的猜想中,資助他們的好心人時而是一位老教師,時而是一位老幹部,但是“一定是充滿愛心的好人”,是“慈祥可親的奶奶”,也是“傳遞愛心和感恩精神的人”。信件中,有孩子們附上的千紙鶴,也有孩子們寄來的期末考試成績單。


   

  因病失憶不忘給孩子們寄學費


   

  生活節儉資助金額卻水漲船高


   

  每年8月初學校開學之前,是劉迪固定的捐助時間。早年間,劉老都是親自去省青基會捐款,後來随着年齡增大,老人腿腳漸漸不太方便,有時會讓兒子李曉景代為捐助。


   

  李曉景回憶,有一次母親生病住院了,還專門打電話給正在外工作的他,說孩子們又要開學了,讓他記得去捐錢。2005年,劉老身體一度非常不好,甚至出現過短暫失憶的情況,但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還沒忘讓兒子代她去青基會捐款。“這位老人已經是我們的老朋友了!”省青基會的韓麗介紹,1992年6月,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正式成立,因一直在此負責收款工作,她與劉老相熟,她說:“每學年開學前的暑假,老人必定會按時捐款。”


   

  韓麗回憶,1990年代,劉老身體尚好,常常在保姆的陪伴下來到青基會辦公樓下。因腿腳不便,老人打電話讓韓麗下樓,将現金交到她的手中後,老人會說“自己一顆懸着的心放下了”。


   

  在兒子李曉景眼中,母親是個節儉的人,洗澡用過的水,她都會循環用于沖廁所。但在資助學生這方面,老人卻前所未有的出手大方。


   

  在劉老家中,記者看到團省委及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給她的希望工程十周年貢獻獎獎杯,還有厚厚一疊的結對資助卡。在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工作12年的謝國華,翻閱着多年以來的捐款記錄告訴記者,1994年起,劉老每年至少會資助兩名學生,捐款額度也從數百元逐漸提高到幾千元。老人曾表示,資助金額要與工資提高幅度保持同步。


   

  18年來,劉老的捐助款從早期的每年幾十元,幾百元,到如今的每年6000元。至今共有50餘名學生獲得過她的資助,金額近6萬元。


   

  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趙洪武還記得,去年9月,由共青團湖北省委、楚天都市報、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的湖北希望工程“十二助貧困大學生”特别訪談會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他們曾邀請劉老參加,但被劉老婉拒。


   

  劉老說:“我隻想盡綿薄之力為社會做點事情,盡些責任,雖然每年的額度不高,但隻要堅持下來,還是能幫助一些孩子的。”


   

  一封來信分享着成長的秘密


   

  一個電話寄托着深摯的祝願


   

  “不久前,我夢見了我的媽媽,說實在的,我已經好久沒夢見過她了,我真的很高興。短短一年時間裡,媽媽、外公相繼去世,這種打擊足以讓人撕心裂肺,可是奶奶,我很堅強,我知道要為弟弟做榜樣。這些我都沒跟我的同學說過,我害怕他們會用憐憫的眼光來看我。奶奶,我會健康快樂的成長,長大成一棵茁壯的小樹。”這是2010年,麻城市實驗高中女生小晶(化名)寫給劉老的一封信。


   

  在麻城龜山鄉瞿家畈村,記者找到了小晶的家。這裡在大别山深處,小晶和家人還住在破舊的土坯房裡。小晶的母親2006年去世,家中還有個正在讀小學的弟弟和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生活拮據。


   

  2009年起,劉老每年資助小晶的學費,直到她高中畢業。小晶說,她打算暑假與同學結伴去武漢打工賺大學學費。如果可能,她希望看看這位從未見面卻在夢中相見過的奶奶。她認真地問,“奶奶她還好嗎?”當得知劉老雖然身體不便但仍牽挂着他們,小晶的眼眶紅了。當天晚上,記者返回武漢後,懂事的小晶發來短信,“請轉告劉迪奶奶,好人一生平安”。


   

  在麻城市宋家灣新區,記者見到了剛剛高考完的羅浩。18歲的羅浩父親患有重病,至今仍躺在床上,家裡僅靠母親葉劍玲打工補貼家用。


   

  葉劍玲說,每次收到劉老的資助,羅浩都會寫信表示感謝。每年過年,葉劍玲都會打電話給劉老拜年,劉老也會問問家裡年貨都置辦好了沒,還跟他們拉拉家常。葉劍玲說:“老人的恩情,我們現在沒有能力報,但不能忘。”


   

  黃陂區土廟鎮,曾有6名學生受到劉老的資助。如今,這些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成材,記者輾轉聯系上曾受資助的胡希。


   

  今年26歲的胡希去年從湖北工程學院給排水工程專業畢業後,被中建二局相中,去了北京工作,成為公司機電部門的一名設備助理工程師。胡希回憶,母親在他11歲時便去世,當時,他正讀小學三年級,賺錢養家的重擔落到做泥瓦工的父親身上。胡希一度想放棄學業,減輕父親供養兄妹倆的擔子。到小學六年級時,他得到劉老的資助,他意識到,世界上仍有好心人在默默地關心着自己,後來,他以優秀的成績考入黃陂一中。


   

  多年來,他始終記得劉老的“雪中送炭”,他曾給劉奶奶寫去一封信,老人雖未回信

,但他仍然會時常想起這位不曾見面的好心人。


   

  受過資助的孩子們都曾經想象過這位默默資助自己的好心人究竟是什麼模樣,“白發蒼蒼、慈祥可親的老奶奶,就像我的親人那樣。”事實上,住在武昌東湖畔的那位老人,确如孩子們想象的那般模樣。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