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路君“貨币天然不是黃金,黃金天然是貨币.."/>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世界各國金庫傳奇

世界各國金庫傳奇

時間:2024-10-22 02:04:45


    文/九路君

“貨币天然不是黃金,黃金天然是貨币。”馬克思一語道破了黃金與貨币的本質。所謂貨币是商品交易的媒介,而稀缺珍貴的黃金因其自身價值而形成實物貨币,無須通過任何鑒定。随着人類社會的發展,如黃金、白銀等實物貨币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如鈔票這樣的信用貨币。所謂信用貨币,簡而言之,隻是一種依法規定,由銀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價值遠遠低于其貨币價值。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幾乎都是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而獨立發揮貨币職能的信用貨币。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一旦出現政治動蕩、政權更疊等情況時,這些依法認定的信用貨币是否還有法可依?一旦立法的政權覆滅,法定鈔票也很可能變為一堆廢紙,在這個時期,黃金這樣的天然貨币之價值就會自然呈現,人們常說的“亂世藏黃金”,正是此理。

古羅馬神廟亦是中央結算銀行

自古以來,人類對于黃金似乎就有着超乎尋常的迷戀,在古埃及人的眼中,黃金是“可以觸摸的太陽”,是太陽神的象征,在古羅馬人眼中,黃金是黎明女神的名字。古埃及的曆代法老用黃金打造自己的寶座,尤其是圖坦卡蒙法老的黃金面具、黃金棺材、黃金寶座更是如今的黃金文物之最;古代歐洲的國王手持黃金權杖,以此作為權力的象征;法蘭克國王的加冕之日,“黃金之劍”亦是必不可少之物,當畫師為他們繪制肖像時,他們必須佩帶此劍……曆代因黃金而引發的戰争、掠奪、殺戮更是史不絕書。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抒情詩人品達就因此發出了這樣的歎息:“黃金是宙斯之子,蛀蟲與鐵鏽都無法侵蝕之,但人的靈魂卻被這至高無上的财富所侵蝕。”

在政教合一的時代,黃金不僅讓許多君王為之迷戀,在宗教中它也有相當重的分量。有人做過統計,“《聖經》上有四百多處提到黃金,上帝親自指示塵世的代理人摩西要用黃金來裝飾布置膜拜他的聖所、聖幕,而且要求得很詳細……在佛教中,黃金的顔色一直被視為神聖的顔色。但凡佛教聖物都經常以黃顔色裝飾表面,所謂‘佛要金裝’才具靈氣,佛身也常用‘妙色身、金色身’來形容。因此,佛也有‘真金不怕火煉’一說”。正是因為曆代統治者們都深刻意識到黃金的珍貴與重要,故無論中外,曆史上的每一個帝國、每一個王朝都有自己的金庫,每逢亂世之時,這将是用來做最後一搏的家底。

古羅馬城邦時代,國家金庫與神廟是一體的。古羅馬共和國的金庫就是被稱為古羅馬時期“最偉大的宗教廟宇”的朱庇特神廟。它位于羅馬的卡比托利歐山,其中的第一神廟是羅馬全國最重要的宗教建築,供奉着朱庇特、朱諾和彌涅耳瓦三位大神。朱庇特神廟不僅僅是一個宗教中心,同時還發揮着中央結算銀行的作用,整個意大利的貨币信用體系都建立在大神廟的黃金儲備上。當時羅馬對各邦并沒有直接控制權,但通過神廟中儲備了大量的黃金,羅馬控制了整個意大利的經濟命脈,這使得它能把持着總體實力比自己強大的多的意大利各盟邦。古羅馬共和國末期,前三頭同盟決裂,其中勢力最強的格涅烏斯·龐培被恺撒打敗,在逃離羅馬前,龐培不顧禁令,帶走大量的黃金作為自己的軍費,這一做法激起大量商人與官員的不滿,使他們倒向恺撒,讓龐培最終于公元前48年9月敗亡。恺撒統一羅馬後,建立了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帝國貨币結算體系,并以羅馬的金庫中攢了數百年的黃金作為抵押,在全帝國境内統一了貨币。在古羅馬貨币中,最值錢的即是金币,這個貨币體系一直維持到羅馬帝國分裂及蠻族入侵。

中國曆代重視黃金儲備

在古代中國,雖然不像西方那樣頻頻發生因搶奪黃金而引發的戰争,但曆代統治者對于黃金儲備同樣很重視。早在公元前11世紀,周朝建立後,設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等專司府庫之職,專門負責管理各種财務的出納,這便是中國最早的國庫雛形。史書中,西漢時期向來有“多金”的記載,當今有種比較激進的觀點認為,西漢的黃金儲備已經等于中國2003年的41.4%,那時“金子論斤賞賜,買賣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罰款用的都是黃金”。雖然古籍中的“金”并不一定指黃金,但從當代出土大量漢代黃金制品來看(例如陝西博物館中的大量金餅),似乎也能從側面印證“西漢多金”的說法。由于古代國庫中的黃金主要來源于金礦的開發,至少可以推斷,“多金”的西漢是我國進行黃金開采的一個高峰期。此外,近年來古玩界傳得沸沸揚揚的唐朝“黃金蛙”“黃金龜”據說出自唐朝金庫,但在史料中并未找到明文記載,漢、唐畢竟時代久遠,當時國庫中的黃金儲備究竟如何已不可考。

唐代的黃金産量與儲備雖難以考證,但當時廣西與湖南金礦的開發卻是南方金礦開始得到利用的标志。到北宋王朝,西部大片國土丢失,山東半島金礦成為金礦開發的主要來源。蒙元王朝時期,黃金峰值年産量突破1噸(3萬餘兩),有關東北金礦的記載開始出現在史書中。到了明朝,雲南麗江與四川北部成為黃金産量最高的地區,峰值年産量為1.25噸(4萬餘兩)。到了清朝前期,因受戰亂等因素影響,黃金産量一度進入低谷。晚清之際,東北及内外蒙古金礦産量比重大增,“1888-1890年,晚清時期年平均産量達13.5噸左右”,但至“1901年逐年下滑至4.51噸,僅及前期峰值的1/3。1911年恢複至15噸以上(48萬兩)”。

亂世藏黃金

由于古代王朝的黃金産量及儲備隻能根據文獻與出土文物推測,而每一次王朝更疊時,國庫中儲備的黃金究竟有着怎樣的作用,也因缺少文獻而讓後人難以有更直觀的感受。不過,中國距今最近的一次政權更疊——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崩潰的前後,黃金的重要性被發揮得淋漓盡緻。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的國民經濟就已瀕臨崩潰,尤其在内戰爆發後,國民政府的貨币發行額無止境狂增,到1947年8月為止,法币發行量共達6636944億元,比抗戰勝利時增加了約1190.8倍。貨币發行的猛增,不但未減輕财政危機,反而造成整個金融系統的崩潰。當信用貨币出現危機之時,黃金作為天然貨币的價值便會充分體現出來。

首先是國民政府為挽回法币的信譽,于1946年底開始抛售黃金和美元,沒想到僅過了兩個月,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的上海卻發生了搶購黃金的風潮,“人們争相抛出法币搶購黃金、外币,黃金對法币比價猛烈上漲,2月1日1兩黃金合法币40.8萬元,2月10日則漲至96萬元,法币貶值已達極低地步,實際上已經崩潰。在此情形下,政府不得不于2月17日起取締黃金買賣、禁止外币在國内流通”。搶黃金風潮雖然被壓制住了,但卻無法阻止法币一路狂貶的趨勢。

當政權處于風雨飄搖之際,國民政府的統治者自然也清楚“亂世藏黃金”的重要性,國府于1948年8月開始發行金圓券,以此方法強制将黃金、白銀和外币兌換後收歸國有。1949年1月10日,自知在大陸敗局已定的蔣介石指派其子蔣經國前往上海會見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要求他将中央銀行所存之美金與黃金移往台灣存放。實際上,這次密運自1948年底就已經開始,在蔣介石的直接指揮下,至少450萬兩黃金分裝在木箱内,半年内分7次秘密運抵台灣,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黃金跨海密運事件。正是因為有大量的黃金作為靠山,蔣介石政府敗守台灣後得以順利實施貨币改革,新台币的改制遂于1950年7月1日起實施,穩住了台灣地區的經濟。在時局動蕩的亂世,黃金儲備對于一個政權存亡之影響可見一斑。

美聯儲:當今世界最大的金庫

到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盡管發行信用貨币已經成為現代國家的主流,但黃金儲備依舊是一個國家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彙率水平的重要形式,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金庫,而黃金儲備量的多少也成了國力強弱的标尺之一。早在200多年前,位于倫敦的英格蘭銀行被認為儲藏了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的黃金,這座銀行也因而享有“中央銀行之母”的美譽。然而随着大英帝國在20世紀的沒落,儲藏的黃金被不斷抛售,尤其是經過二戰的洗禮後,世界上大量的黃金已從歐洲漂洋過海抵達美國,英格蘭銀行“世界最大金庫”的地位也被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所取代。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包括12個聯邦儲備區,每區各設有一家主要的聯邦儲備銀行,這些銀行在本區的其他城市設有分行。其中3家最大的聯邦儲備銀行分别為紐約、芝加哥和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他們共控制了聯邦儲備體系50%以上的資産(貼現貸款、證券及其他資産)。美聯儲最初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穩定和保護美國的銀行系統,後來随着黃金及外彙儲備的增加,它的主要職責已變為控制通貨膨脹。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位于紐約曼哈頓下城金融區的自由大街上,從外觀上看,這座建築頗有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但門口兩名荷槍實彈的警衛卻提醒着來者,這并非普通的人文景點,而是一處非常重要的機構。這座銀行擁有整個美聯儲體系大約1/4的資産,它的地下5層深達海平面以下15米,藏着各個國家的黃金儲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金庫。即使進了銀行的大門,要接近這個地下金庫也并非易事,在通往庫内的走廊上有警衛持槍站崗,守備森嚴,道路的盡頭處還有一道重達90噸的大鐵門。“進出這裡的工作人員有的西裝革履,有的衣着随便,但大多行色匆匆,且都要經過‘腰牌’檢查。”當然,美聯儲的金庫也并非什麼“閑人免進”的軍事秘密基地,即使是普通人,隻要提前1—3個月預約,同樣能有機會一睹其風采。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被認為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黃金貯藏地,保存的黃金占世界總量的1/4。當然,如此之高的儲備量并非隻是美國的财富,而是來自世界各地,最早向這裡存入金磚的正是歐洲各國的中央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納粹德國的軍隊橫掃歐洲,法國迅速淪亡,英國苦撐待變,這樣的局勢下,誰也無法預料未來将會如何。為了避免黃金儲備因戰争而遭洗劫,歐洲各國中央銀行決定将儲備的金磚運出戰火四起的歐洲,漂洋過海送到美利堅并存入美聯儲,其中包括就曾經被認為是世界最大金庫的英格蘭銀行。這些國家堅信,無論戰局如何變化,美國都是最安全的地方。二戰後,陸續有60多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和國際機構又陸續将黃金存入美聯儲,據冷戰時期的資料記載,“西德存在這裡的金磚2960噸,瑞士2590噸,法國2540噸,意大利2073噸,荷蘭1367噸,比利時1063噸,日本754噸……”,當然,那時黃金儲存量最多的還是美國自己,共有8216噸,有趣的是,緊随美國其後的國家正是它冷戰的最大競争對手蘇聯,存有3017噸。來自各國的黃金最終成就了今天世界最大的金庫。

美聯儲的地下金庫一共有122間儲藏室,每間儲藏室的室門上都有3道鎖并貼有封條,室與室之間用鋼鐵隔開,儲藏室“最大的可以存放近11萬塊金磚,堆起來有3米高、3米寬、5米多長。整個金庫存放的黃金約有7000多噸,約占全球官方黃金儲備2.93萬噸的1/4”。當然,金庫中的這些儲藏室都是租給儲存國使用的,各室門上隻有号碼,不寫國名,這是美聯儲為交易保密而設置的,因為這座金庫還承擔着黃金交付所的功能。由于不少國家都将黃金儲存在這裡,如果兩國之間達成了一筆黃金交易,他們隻需将黃金換房間,即将金磚從售出國儲藏室搬進購入國的藏室即可,能顯示黃金轉移的隻有房間号碼,沒有人知道兩個房号的背後是誰。這樣的交易不僅保密,也省去了高昂的運輸成本及運輸途中的安全隐患,交易上的便捷是各國都願意将黃金存入美聯儲的重要原因,這也讓紐約成為目前全球的黃金交易中心。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如今在紐約聯儲金庫裡,隻有約5%的黃金為美國政府所有。前文講到,二戰結束後,美國本國的金磚存儲量為各國之冠,一度高達8216噸,但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這30多年間,美國開始将其中的部分黃金轉手倒賣給一些歐洲國家。根據美聯儲便捷的交易方式,他們從美國手中購買黃金後,隻需換個房間,不用将其移出,所以美聯儲金庫中的黃金儲備量并沒有因此減少。那麼美國本國其他的黃金去哪了?據說都分散在另外幾處更安全的地方,例如号稱全美國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位于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幾十英裡外的諾克斯堡美軍基地,有人認為美國有一半的黃金都儲藏在此地。

神秘的瑞士金庫

與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比起來,瑞士銀行的名頭流傳得更廣,尤其是早年香港的警匪片中,常會出現黑幫、毒枭、貪腐分子等反派将不義之财存入瑞士銀行的情節。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喜歡将錢存入瑞士銀行呢?主要是因瑞士作為永久中立國的國家屬性,讓存在這裡的錢财排除了在戰争中被毀或受政治影響被凍結款項等風險,因而被大家視為最安全的地方,願意将錢放在這裡。現在人們常說的瑞士銀行,實際上是指1998年由瑞士聯合銀行及瑞士銀行集團合并而成的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追溯曆史,該銀行是1912年由溫特圖爾銀行和托根貝格銀行合并組成,後經過不斷的兼并,逐漸稱霸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

目前,瑞士銀行的分行共有96家,近日有媒體對其中一家位于瑞士巴塞爾分行的地下金庫的情況進行了報道并引發熱議。從媒體公開的照片來看,這間布滿金币的地下室内金光閃閃,仿佛動畫人物史高治·麥克老鴨的“金錢泳池”。作為世界最著名的銀行之一,瑞士銀行的黃金儲備雖比不上美聯儲,但也足以令人咋舌。不過瑞士銀行與黃金之間卻有一段不怎麼光彩的曆史。二戰爆發前的歐洲,善于經商的猶太人掌握了大量财富,許多猶太人都在戰前将黃金及錢财存入瑞士銀行,戰争爆發後,納粹開始大肆迫害猶太人,不少曾在瑞士銀行存款的猶太人在集中營中被殺害,這筆錢的賬号和密碼也随着他們一道化為灰燼。可是到二戰結束後,“瑞士銀行隻是象征性地進行了部分賠償,卻把大多數存款隐匿起來”。瑞士銀行侵吞猶太人存款的秘密在1989年被曝光,至今仍是無頭公案。因為這些存款主人的後代們通常既不知道銀行的名稱,也不知道賬号,隻知道他們的父輩有财産并且常到瑞士去。

瑞士銀行還一度卷入“納粹黃金案”的醜聞,起因是納粹于二戰期間在歐洲各國搜刮掠奪了大量黃金,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将掠奪來的大部分黃金重新熔鑄成每塊近400盎司(約合12公斤)的金錠,一部分藏在德國各地和帝國銀行,另一部分則藏在其他一些中立國的銀行,而瑞士銀行正是大筆納粹黃金的理想保險箱。據《血染的黃金:瑞士“納粹黃金案”始末》一文的揭秘,“二戰結束前,瑞士人看到德國氣數已盡,就下令凍結了德國的賬戶。1945年,瑞士與盟軍簽署協定清查所有德國财産,但瑞士堅持說:在對這筆黃金如何估價問題上它保持獨立,即不以盟軍的估計數字為準。由于1946年冷戰剛剛開始,西方盟國不但需要瑞士嚴守中立,更需要瑞士銀行裡的錢進行戰後重建工作,所以美國勸說英國和法國接受了瑞士的立場……”此案最終的結果是瑞士向英、法、美歸還6000萬美元,而“按照盟軍事先的估計,瑞士銀行裡共存有大約5億多美元的納粹黃金”。

那麼,作為中立國的瑞士,對本國國庫裡的黃金又是如何管理的呢。與美聯儲、瑞銀集團等銀行相同,瑞士國庫的黃金也是存放于地下,其中最神秘的一處是在伯爾尼瑞士聯邦政府大樓和聯邦議會大廈前面的廣場地下深處,據說這座金庫處在地下百米處的防核彈掩體内,從未對外開放。當然,瑞士也有不少儲備黃金的國庫是對公衆開放的,有人分析其目的“在于炫耀儲備之安全,吸引更多的國外托管客戶”。在開放的金庫内,“數百平方米的地下室,到處是标有純度為99.9%的黃金”,但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堆積如山的黃金,而是金庫極其完善的安全設施。

瑞士金庫的安全程度可稱得上世界之最,“每個過道和入口處都設有先進的紅外線電子檢測系統,任何異樣的動靜和異物都無法逃脫它們的監控。每進一道門都得由分别掌管三把不同鑰匙的三個人同時将鑰匙伸進鎖槽,并經過對持鑰匙人身份證、指紋、眼球的紅外掃描檢測合格後,再輸入由數字和字母混合組成的一連串密碼,隻有上述程序正确無誤,厚重的國庫第一道門才能開啟”。進入金庫參觀的人倒是自由度頗高,既可以觀看,也可觸摸黃金,甚至還可以購買,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都要在陪同人員和攝像機的監視下進行,金庫的安全設備會對所有參觀者和工作人員都實行全天候攝錄監控,并拍攝成錄像帶備查。

俄羅斯金庫最土豪

與可供大衆參觀的瑞士金庫比起來,俄羅斯的金庫則屬于最機密的國家機構,據說其所擁有的世間珍寶,無論數量還是種類,在世界上都沒有第二個地方能比。因為俄羅斯的國家金庫不僅具有和美聯儲、瑞士國庫一樣的黃金儲備功能,同時還是一座收藏有各種珍貴飾品、文物、寶石、錢币等貴重物品的寶庫。

俄羅斯國家金庫坐落于一幢灰色的多層建築内,外表很普通,樓内電梯陳舊狹小,但每個房間都配備了厚重氣派的鋼制門,房間内擺放着一排排編有号碼的保險箱。藏品在收入金庫之前,事先都要經專門委員會精心篩選,隻有具有文化或曆史價值的珍寶才能入選。例如在蘇聯時期收購或沒收的沙俄貴族世家的珍寶飾物以及俄國曆史上幾次戰争中的戰利品。當然,在這座金庫内,儲藏量最大的還是黃金。《綜述周刊》的記者是為數不多能夠接近這座神秘金庫的人,據其報道稱:“金庫内黃金存儲量最大。我看到這裡的金塊體積都很大,重量大約12—13公斤。普通的俄羅斯公民在銀行買不到這樣大的金塊,他們隻能買到1克至1000克的金條……”

很多人認為俄羅斯的金庫是一座隻進不出的曆史陳列館,但實際上金庫中的黃金及珍寶也是能與别國進行交易的,隻是無論是出售或是轉讓國家金庫的藏品,都必須有總統令。除了不計其數的黃金、珠寶、文物,俄羅斯金庫還有一道别緻的風景線,那就是在這裡存在大量女性員工。據介紹,金庫人員的日常工作就是把大個的寶石挑出來,小的寶石則根據大小、顔色、質地、形狀歸類,大約有400到9000種。“日複一日地将寶石歸類、包裝,再歸類、再包裝,就像給麥粒分類一樣,工作非常枯燥,需要挑選者非常細心、耐心,隻有心靈手巧又細心的女性才适合做這樣的工作。”

目前,俄羅斯也是世界上仍大量買進黃金、儲備黃金的少數國家之一。對此,俄羅斯金庫的主任弗·雷布金曾表态,“盡管每年黃金市場供大于求近200噸,随着金價不斷下跌,許多國家都開始減少黃金儲備,但任何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國情,儲備适量的黃金”,他們依然認為黃金是國家最保險的儲備方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