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毛澤東在秋收起義中的四個關鍵抉擇

毛澤東在秋收起義中的四個關鍵抉擇

時間:2024-10-22 11:29:56

一、軍叫工農革命,旗号鐮刀斧頭

衆所周知,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是起義的首要問題,但是當時在這個問題上,黨内很多人卻和毛澤東的想法不同。南昌起義時,周恩來、賀龍等按照中央事先的決定,在起義時仍使用的是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旗号。起義後,他們在原江西省政府召開有中國共産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參加的聯席會議,選舉産生革命委員會作為新政權。在八七會議上,會議文件也依然提出要聯合國民黨左派一起鬥争。且當時中央的負責同志認為,在湖南國民黨左派的下級黨部比任何省要有基礎,更需要團結他們共同鬥争,所以起義仍需要以國民黨左派的旗幟為号召為宜。但是在準備起義的實際過程中,根據對湖南客觀社會形勢的劇烈變動的觀察分析和對和群衆心理狀态等實際情況所進行認真調研,毛澤東很快發現,國民黨的旗幟已經失掉了群衆的信仰,他主張秋收起義不能再照八七會議規定的那樣打國民黨左派旗幟了,而應該高高打出中國共産黨的旗子。

在毛澤東的主張下,湖南省委決定成立以中國共産黨的旗号來号召群衆,領導起義,并制定了湖南省的中國共産黨組織同國民黨完全脫離關系、組織工農革命軍、沒收大地主以及中小地主的土地财産、在湖南建立獨立于國民黨的共産黨力量、組織工農兵蘇維埃的五項起義綱領。事實證明,正是毛澤東所主張的高高舉起中國共産黨的旗号和這些正确的起義綱領對吸引号召群衆起來參加革命起了關鍵的作用,也正由于此,才有了中國革命日後“喚起工農千百萬”的壯舉。

二、量力而行搞暴動

形勢的變化促使毛澤東對起義計劃進行重新思考。在八月下旬召開的湖南省委會議上,毛澤東明确表示需要改變以長沙、衡陽、寶慶三處為中心的全省暴動計劃,他主張應該集中力量,發動以長沙為中心,包括湘潭、甯鄉、醴陵、浏陽、平江、安源、嶽州(今嶽陽)等縣的湘中暴動。毛澤東的這一觀點在會上當即引發了争論,有人問他說:“潤之啊,咱們大家讨論歸讨論,但不能同中央的指示相左啊,在暴動計劃上中央對湖南的指示是很明确的,我們怎麼能擅自改變中央決定呢?”面對質疑,毛澤東從容地回答說:“我們搞暴動必須從實際形勢出發,要量力而行。中央的指示要執行但不能完全不顧客觀條件的盲從,我們要把力量集中在敵人的薄弱處、要害處發動才有可能取得勝利。況且,省委形成新計劃也是要馬上向中央報告的,我想中央了解我們的實際情況後是會同意我們的。”最後,為了解決争議,毛澤東提議舉手表決,在他的堅持下,多數同志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省委通過了縮小暴動範圍,以長沙為中心組織領導秋收起義的新暴動計劃。

會議結束後,湖南省委随即向中央報告了新的暴動計劃,認為起義“以黨的精力及經濟力量計算,隻能制造湘中周圍各縣的暴動,于是放棄其他幾個中心。湘中的中心是長沙”。但這一觀點卻并沒有被當時中央負責同志所認可,八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就此緻信湖南省委,對毛澤東提出了批評,說他隻注意長沙工作,忽略了各地的秋暴工作,如放棄湘南計劃,并沒有積極的、有組織的去準備長沙、湘潭、浏陽等處暴動。

三、一定要非常重視軍事

領導起義,奪取政權,必須以一定的武裝力量為基礎。在中國共産黨黨内,毛澤東是比較早的注意到軍事工作的重要性的領導人之一。在“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他說“從前我們罵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衆運動”,“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

無疑,事實證明毛澤東在這個問題上是極有遠見的。正因為有了毛澤東事前重視軍事準備,重視革命武裝的創建,尤其是把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這一正規革命武裝納入參加起義的關鍵決斷,才使最後秋收起義中雖然攻打長沙失利,但以警衛團為骨幹力量的起義軍卻不僅并沒有就此潰散,還成為了後來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中堅力量,為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軍事基礎。四、文家市轉兵

九月二十日早晨,迎着清晨的霞光,毛澤東在裡仁學校操坪向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全體人員講話,宣布了中共前敵委員會關于不打長沙轉兵向南的決定。之後,毛澤東鼓舞全軍指戰員說:“現代中國革命沒有槍杆子不行,有槍杆子才能打倒反動派。這次武裝起義受了挫折,算不了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當前力量還小,還不能去攻打敵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應當先到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去保存力量,發動農民革命。我們現在好比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反動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總有一天,我們這塊小石頭,一定要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文家市轉兵,實現了從進攻大城市到向農村進軍的轉變,這是中國人民革命曆史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裡仁學校校門上曾有一幅對聯,上聯為:以文會友;下聯是:為國儲才;橫批:裡仁學校。毛澤東在此作出的轉兵決策,可謂為革命留下了火種,為國保存了良才。它避免了在力量不夠的時候同強大的敵人決戰,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九十載風雲過去,回首秋收起義,毛澤東在那個革命生死攸關時刻的關鍵抉擇,無不展現了他偉大的求實精神和勇于堅持與擔當的英雄氣概,這也必将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産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道路上奮勇開拓,砥勵前行!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