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縱身一 躍成絕唱:巍巍狼牙山永駐壯士魂

縱身一 躍成絕唱:巍巍狼牙山永駐壯士魂

時間:2024-10-22 01:19:41

文/潘澤慶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

甯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

這是抗日戰争時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為狼牙山烈士紀念碑的題詞。

狼牙山,位于河北易縣境内,屬太行山脈,東西走向25公裡,南北間15公裡,有5陀36峰,因其群峰酷似狼牙而得名。1941年秋季,在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反擊日、僞軍大規模“掃蕩”中,其所屬第1軍分區一部曾在這裡進行過一次著名的戰鬥,即狼牙山戰鬥。在這次作戰中,第1團第7連第6班的五位戰士,為掩護根據地黨政機關、群衆和主力部隊轉移,以寡敵衆,英勇抗敵,在彈藥用盡的情況下,甯死不屈,跳崖殉國,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就是後來為人們所熟知的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戰鬥是一場力量對比懸殊的較量。

1941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新上任的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甯次調集第1、第12軍等部6萬餘人,連同糾集的僞軍1萬餘人,采取“鐵壁合圍”“梳篦清剿”等戰法,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嶽區和平西區發動了一次曆時兩個月的、規模空前的大“掃蕩”。這是日軍全面侵華期間在敵後戰場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掃蕩”。日軍企圖通過這次“掃蕩”,消滅晉察冀邊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摧毀這塊抗日根據地。

日軍發動這次大“掃蕩”,是有其深刻背景的。1940年8月,八路軍總部為打擊日軍在華北推行的“囚籠”政策,緩解國内日益嚴峻的抗戰形勢,克服國民黨頑固派的妥協危險,指揮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起了一次戰略性的進攻戰役,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八路軍即作戰1800餘次,斃傷俘日、僞軍4.6萬餘人;拔除日僞據點2900餘個;破壞鐵路470餘公裡、公路1500餘公裡。百團大戰對日軍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就連日軍方面也不得不承認,百團大戰“取得了奇襲的成功”“給了華北方面軍以極大打擊”。百團大戰結束後,日軍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并于1941年開始調集重兵對華北各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的殘酷“掃蕩”。同時,還連續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及野蠻的“三光”政策,并加強對根據地的封鎖、“蠶食”,企圖通過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相結合的“總力戰”,徹底消滅八路軍和抗日根據地,以達其鞏固華北占領區的戰略目的。由于日軍瘋狂的進攻,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華北敵後抗戰自1941年起進入了嚴重困難時期。

1941年,日軍出動兵力在1000人以上的“掃蕩”有69次,出動兵力在1萬人以上的“掃蕩”有9次,其中就包括糾集7萬餘兵力對晉察冀邊區進行的這次秋季大“掃蕩”。日軍方面将這次作戰鼓吹為“百萬大戰”,以示對八路軍發動的百團大戰的報複。

在日軍調集兵力、為“掃蕩”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作準備時,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就判明了日軍的企圖,并發布了準備反“掃蕩”的作戰訓令。8月中旬,日軍“掃蕩”開始後,聶榮臻指揮所部采取内外線結合、廣泛開展遊擊戰的方針,展開反“掃蕩”作戰。至9月中旬,邊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先後跳出日軍的合圍圈,并多次予日軍以有力打擊。與此同時,八路軍第129、第120師等部分别對當面之敵發起進攻,以配合晉察冀軍區的反“掃蕩”作戰。

9月23日,日軍包圍了狼牙山下的南淇村和北淇村,以活埋、槍挑、剜心等殘忍手段,殘殺了兩個村子的數百名群衆,并放火燒毀了兩個村子的大部分房屋。據日軍方面的戰史記載:此次秋季“掃蕩”作戰,“方面軍為了消耗、困死該地區的共産勢力,以主力參加作戰,采取了徹底的封鎖和消滅共軍及其根據地的行動”。日軍在狼牙山南、北淇村的暴行,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而在日軍整個“掃蕩”期間,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軍民共傷亡6000餘人,房屋被燒毀15萬餘間,糧食損失約6000萬斤。

9月24日,日、僞軍出動3500餘兵力,分多路合圍、“清剿”狼牙山區。由于狼牙山山勢險要,地形複雜,所以在曆次反“掃蕩”中,狼牙山周圍群衆和鄰近幾個縣的黨政機關經常在此隐避。此次轉移至狼牙山的群衆、遊擊隊和黨政機關有幾萬人。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得知此情況後,于當夜以第3、第20團猛攻管頭、北婁山、松山和周莊一線,成功地調動了合圍狼牙山區的敵人,使九蓮山至沙嶺子一帶出現了大約二十裡寬的口子,從而使被圍軍民得以從日軍合圍圈的這個缺口中向外轉移。據時任第1軍分區司令員的楊成武同志回憶:狼牙山區被圍人員的轉移是由當時正在狼牙山上養病的第1團團長邱蔚同志指揮的,“他把擔任後衛、掩護地方黨政機關和鄉親們突圍的重任交給了七連。根據我的意見,他要七連等大家安全轉移後,留下一班拖住敵人,最後轉移。”

9月25日拂曉,合圍、“清剿”狼牙山區的日、僞軍出動500多人向狼牙山龍王廟、棋盤陀等地進攻。為拖住敵人,掩護根據地黨政機關和群衆轉移,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在一部分民兵的配合下,利用狼牙山的險要地形,靈活地打擊敵人,并在敵人必經之路埋下了地雷。在棋盤嶺,第7連指戰員與日軍展開了殊死較量,連長劉福山負傷。由于傷亡較重,在完成上級交給的掩護突圍的任務後,指導員蔡展鵬率第7連主動轉移,并按照邱蔚團長的指示,留下第6班斷後。第6班班長馬寶玉帶領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四人立即在老道庵山口設伏,打擊敵人,随後邊打邊往山上撤。已經打紅了眼的敵人緊追不舍。最後,馬寶玉等人将敵人引向了狼牙山的一處絕境——小蓮花峰的牛角壺。這裡三面是懸崖絕壁,隻有他們上來的這個方向有條能夠攀爬的小路。在子彈、手榴彈打光,日僞、軍追蹤而至的情況下,馬寶玉等五人誓死不屈。為了不讓武器落入敵人手裡,他們毅然将槍支摔毀,繼而跳下懸崖。班長馬寶玉、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壯烈犧牲,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腰樹叢挂住負傷,經營救脫險。後他們五人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五壯士在狼牙山的戰鬥,成功牽制、迷惑了一部分日、僞軍,使其一時無法辯明狼牙山上到底有多少八路軍,從而也就使得合圍狼牙山的日、僞軍無法全力“搜剿”正在向外線轉移的根據地黨政軍機關、群衆和第7連的主力。至五壯士跳崖時,突圍人員已轉移到了安全地區。可以說,五壯士出色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掩護任務,使日軍合圍狼牙山的行動無功而終,從而為第1軍分區乃至晉察冀軍區的反“掃蕩”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迹傳開後,極大地鼓舞了抗日根據地軍民的鬥志。邊區軍民經過兩個多月的連續奮戰,先後作戰800餘次,斃傷俘日、僞軍5500餘人,粉碎了日軍所謂的“百萬大戰”及其消滅邊區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摧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狂妄企圖,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

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壯舉,彰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展示了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

它體現了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來自人民,依靠人民,同時又是為了人民。特别是在抗日戰争那種艱苦、殘酷的敵後戰争環境中,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軍隊始終把愛護與保衛抗日根據地的人民群衆當作最高的責任。在每次反“掃蕩”中,軍隊總是把設法保護根據地的群衆和地方黨政機關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狼牙山戰鬥就是這樣發生的。五壯士在狼牙山的英勇作戰,就是為了使突圍人員獲得更多的轉移時間。而當退路被截斷時,甯可犧牲自己,也要拖住敵人。正因為是為了人民而慷慨赴死,所以他們跳崖後當地群衆冒着危險前去為其收埋遺體,并救助了兩名負傷的戰士。1942年,當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在狼牙山建造三烈士紀念碑時,也得到了當地群衆的鼎力相助。楊成武曾回憶道:“鄉親和戰士們,滿頭大汗地挑着水和石灰艱難地、一步一步地向高聳入雲的棋盤坨爬去。在他們身後,一群山羊背上綁着磚頭,在放羊人的驅趕下,‘咩咩’叫着,在亂石和荊棘中尋找着‘路’,攀向棋盤坨。狼牙山周圍的鄉親們多好啊!他們勒緊褲帶,冒着墜崖的危險,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壯士建紀念碑。”正因為以狼牙山五壯士為代表的是一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軍隊,所以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武裝在抗日戰争中得到了廣大民衆的真心擁護和愛戴,從而得以不斷發展壯大,最終成為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決定性力量。

它體現了人民軍隊不畏強敵、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抗日戰争時期,與日軍相比,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軍隊不但武器裝備落後,而且彈藥缺乏,但即使如此,仍能不斷取得作戰的勝利。究其原因,除了有共産黨的堅強領導及實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等因素外,還與其自身曆煉出的不畏強敵、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密不可分。狼牙山戰鬥中,五壯士受命擔任最後的掩護任務時,根據地被圍群衆、地方黨政機關及第7連主力均已轉移,而山下的幾百個日、僞軍正氣勢洶洶地向山上撲來。盡管以寡敵衆,但五壯士毫不畏懼,不怕犧牲。據親眼目睹五壯士戰鬥過程和跳崖經過的龍王廟子村的冉元同和狼牙山上一位姓李的道士所述:為了吸引敵人,五壯士站着舉槍向敵人射擊;面對敵人的猛烈炮火,他們仍堅守要地;為了繼續拖住敵人,他們放棄了在山洞中隐藏自己和向外突圍的機會,一直把敵人引向山頂;在退路被截斷,子彈、手榴彈用完的情況下,他們就用石頭砸向敵人;而當能用的石頭也用完的時候,五壯士毅然摔毀槍支,縱身跳崖。而在抗日戰争中,如狼牙山五壯士這樣不畏強敵,敢于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群體并非個案,“馬石山十勇士”“劉老莊八十二烈士”“岱崮連”“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等等,都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在殘暴的日軍面前,在極端險惡的戰鬥環境中,這些英雄群體所體現出的頑強的戰鬥作風和鋼鐵般的戰鬥意志,充分說明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不可戰勝的。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隻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廣大的人民群衆則通過狼牙山五壯士這樣一個個英雄群體,進一步加深了對共産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的認識,進一步看清了民族的脊梁、打敗日本侵略者希望之所在。

它體現了人民軍隊所具有的甯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中華民族曆來崇尚氣節,把氣節視為立國、立身的重要原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些著名的詩句是中華民族志士仁人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生動寫照,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節操、浩然正氣的生動诠釋。在狼牙山戰鬥的最後關頭,當敵人堵住了牛角壺向外的惟一通路,且陸續攀上崖頂時,五壯士已将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為了不把武器留給敵人,毅然先将槍支摔毀,繼而再跳下懸崖,以身殉國,譜寫了革命英雄主義和民族氣節的壯歌。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壯舉,是中華民族犧牲精神和人民軍隊英雄氣概的集中展示。狼牙山五壯士慷慨赴死的英雄事迹,驚天地,泣鬼神,激勵着不願做亡國奴、誓将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的中華兒女前仆後繼。1941年11月,在黃崖洞保衛戰中,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的三名戰士子彈打光後,面對追蹤而至的日軍跳崖犧牲;1942年12月,被敵人追至絕境的晉察冀軍區五名八路軍指戰員在河北涞水縣跳崖(排長未及跳下中彈犧牲,餘四人跳崖犧牲);1943年春,北平十渡老帽山上被日軍追至懸崖邊上的六位八路軍戰士跳崖犧牲;1944年3月,在内蒙古甯城李營子前山,陷入敵人圍攻的50餘位八路軍指戰員集體跳崖,九人犧牲……這一個個跳崖壯舉,蘊含的是一種民族自尊品格和民族自強信念,彰顯的是一種民族英雄氣概和民族犧牲精神。正是在這種信念、這種精神的鼓舞下,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最終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

如今抗日戰争的硝煙離我們已經遠去,然而狼牙山五壯士等這些抗日戰争中産生的英雄群體乃至自近代以來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抛頭顱、灑熱血的無數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并未離我們遠去,他們的英雄壯舉和犧牲精神已然化成了民族的記憶,為後人所敬仰、所傳頌。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