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76.0%的人微信聊天時頻繁運用表情符号

76.0%的人微信聊天時頻繁運用表情符号

時間:2024-10-22 09:26:46

2016年度全球網民表情報告顯示,全球最受歡迎的10個表情符号包括“愛心”“大哭”“微笑”“笑哭”等,其中表情符号“笑哭”雄踞榜首。如同文字,每一個表情符号都可以代表不同的含義和情感。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過程中,76.0%的受訪者會頻繁運用表情符号。受訪者最歡迎的表情符号是“微笑”(41.0%)、“龇牙”(33.2%)、“調皮”(27.6%)、“愛心”(27.4%)和“得意”(26.2%)。

76.0%受訪者使用微信時頻繁運用表情符号

從事市場營銷工作的喬亞楠,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在微信聊天上。她非常喜歡在聊天時通過表情符号表達情緒。“不用表情符号會覺得很無趣”。

“不光是聊天,我發朋友圈也必須帶着表情符号。”大二學生李碩認為,文字表達冷冰冰的,顯得沒什麼人情味兒。“跟老師微信溝通,我會發賣萌、微笑這類的表情表示尊重,塑造一個乖學生的形象。跟朋友同學聊天,就會發‘迷之微笑’‘挖鼻孔’‘笑哭’那種特别有‘内涵’的,至于是什麼意思,大家都懂”。

調查顯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過程中,76.0%的受訪者頻繁運用表情符号,22.4%的受訪者偶爾使用,幾乎不使用表情符号的受訪者僅占1.6%。

如今的微信早已不是年輕人的專屬品。年近50歲的周曆華在女兒的強烈要求下,學會了使用微信。“大多數時候是和老婆孩子聊天,建了一個叫做‘吉祥三寶’的家庭小群,樂趣多多。”周先生愛用表情符号,“我現在問孩子在忙啥,都會在這句話後面加個龇牙笑的表情,顯得親切。不過要說正事,還是會用文字,文字是内容的基礎,表情符号是錦上添花。”

調查顯示,41.2%的受訪者更傾向于用表情符号表達特定的情感,17.3%的受訪者傾向使用文字,41.6%的受訪者會視情況而定。

受訪者最歡迎的表情符号是“微笑”(41.0%)、“龇牙”(33.2%)、“調皮”(27.6%)、“愛心”(27.4%)和“得意”(26.2%)。其他依次為:“笑哭”(21.1%)、“偷笑”(19.7%)、“大哭”(19.7%)、“再見”(12.8%)、“鼓掌”(11.5%)、“害羞”(9.4%)、“發呆”(9.4%)、“愉快”(6.7%)、“兩眼冒愛心”(6.1%)、“奮鬥”(6.0%)、“摳鼻”(5.9%)、“壞笑”(5.9%)、“親親”(5.8%)、“陰險”(3.0%)和“可憐”(2.3%)等。

58.7%受訪者認為“搞笑化”解讀可緩解日常生活壓力

“我沒法用文字詳細說明我的狀态,但是‘迷之微笑’或者‘再見’的表情發出來,同事和朋友就知道我的情緒了。”喬亞楠認為,表情符号比文字表達更直觀簡潔,甚至能表達出很多文字說不出來的效果。

李碩也表示,表情符号是最為通用的“語言”,使用起來方便快捷。李碩特别喜歡一個表情連發三次使用,“這樣表達情緒更飽滿,讓人覺得自己更熱情”。

對于使用表情符号的原因,56.9%的受訪者表示表情符号使用方便;52.1%的受訪者認為表情符号比文字表達更為直觀簡潔;49.8%的受訪者覺得使用它們能夠緊跟潮流;49.8%的受訪者認為表情符号能夠表達情感和情緒,使聊天的過程更有現場感、親切感;另有8.2%的受訪者表示隻是因為習慣。

“現在的表情符号可不能随便用,我家閨女告訴我,用錯了意思會鬧笑話。”周曆華說,“明明是‘微笑’的表情,她們就告訴我發這個是‘瞧不起’的意思,不能随便發,尤其不能跟年輕人發。還有‘再見’也是,好像也不太好用。我現在都存了其他的表情包。”

李碩認為,還有一些表情符号被我們習慣性地錯用。“‘擊掌’的表情符号,根本就沒有祈禱的意思,現在大家也都習慣了用那個表示‘雙手合十’和祝福的含義;‘笑哭’據說本來是‘破涕為笑’的意思,後來變成了‘哭笑不得’‘無奈’”。

對于表情符号被解構的情況,58.7%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網絡文化盛行,“搞笑化”的解讀可緩解日常生活壓力;55.5%的受訪者表示表情符号創作在視覺表達上存在争議和偏差;45.6%的受訪者覺得在跟風使用的過程中形成刻闆印象和固有理解習慣;26.3%的受訪者反映,代際差異擴大了不同群體對表情符号含義的認知差異。

受訪者中,00後占0.8%,90後占21.5%,80後占53.5%,70後占18.1%,60後占5.5%。32.3%的受訪者來自北上廣深,17.6%的人來自其他一線城市,29.5%的人來自二線城市,19.3%的人來自三四線城市。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