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千禧一代』:正在改變中國消費模式

『千禧一代』:正在改變中國消費模式

時間:2024-10-22 07:09:56

中國新一代年輕人不再将金錢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标,而是将錢作為達到人生目标的工具。他們更多地考慮如何實現自我價值,使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千禧一代”在中國被泛指為“80後”“90後”,數量是美國同代人的5倍,他們的财富理念和價值觀,将主導未來10年甚至更久的經濟走向。“千禧一代”差不多與電腦同時誕生,在互聯網的陪伴下長大,他們習慣一心多用,有着靈活的頭腦,并通過娴熟地使用高科技産品來延伸自己的力量。在靈智整合行銷傳播集團所做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其實中國的“千禧一代”并不僅僅是冷漠的一代、閑散的一代,他們身上還有很多正面的東西喜歡創新、勇于承擔責任、緻力于通過社交媒體與實際的日常消費行為來改變世界等等。

“父母會為他們打點好一切”

21歲的小潔是2016年在國慶假期赴境外旅遊的600萬中國人之一。“十一黃金周”她在日本消費了約1萬元人民币,由父母埋單。作為獨生女,小潔幾乎事事都能得償所願,和她一起出遊的朋友們也是如此。

在中國,像小潔和她的朋友這樣的年輕人并不少見。來自中國國家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遊客出境遊超過1.2億人次,消費支出超過1940億美元。在這些遊客中,約半數是“千禧一代”(18歲至36歲),這些“80後”“90後”的消費總額占中國境外旅遊支出的2/3。雖然這些年輕人大多不像他們看上去那樣富有,但與西方同齡人相比,他們顯然手頭更寬裕。

在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看來,中國“千禧一代”手頭寬裕首先緣于沒有學生貸款的壓力。“中國家長樂于為子女支付學習費用……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盡量避免向别人借錢,受這種觀念影響,一些學生對學費貸款聞所未聞……大多數人從不為類似的事操心,父母會為他們打點好一切。”

調查公司“Tuition.io”的數據顯示,中國大學生年均學費為2200美元,這個數字對許多中國家庭來說并非難以承受。以小潔為例,她在杭州郊外的一所學院學習服裝設計,學費全部由父母承擔,而這對她和家人來說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福布斯》指出,除去借貸因素,中國許多年輕人手頭寬裕的另一個原因在于沒有住房開銷。小潔獨自居住在父母的房子裡,沒有房貸壓力。她的爸爸在事業單位工作,媽媽是一家醫院的管理人員,家裡有兩套住房,都是現金購買的。在中國,小潔這樣的家庭環境并不鮮見雖然稱不上富有,卻是典型的中産階層。

相比之下,美國的“千禧一代”的日子則要苦得多,他們不僅要償還學生貸款,還面臨買房的重壓。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許多美國年輕人負債累累,總額達1.3萬億美元。目前在美國大學生中,有700多萬學生存在債務違約,還有數百萬學生在艱難還債。

《福布斯》稱,到2020年,中國“千禧一代”将有3億多人,美國“千禧一代”則将達到8000萬人。這些年輕人并非人人非富即貴,但他們擁有相當可觀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費無論是自己的還是爸媽的。

對此,浙江大學的米歇爾·傑拉奇教授頗為認同。她最新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35歲以下的中國人不存錢,而是掙多少花多少。“這些年輕人不需要像西方‘千禧一代’那樣承擔學生貸款和按揭貸款,這是他們能夠揮霍的重要原因。”她在接受英國某媒體采訪時說。

信貸觀念正在變化

24歲的馬逸清是中國“千禧一代”的典型雖然入不敷出,卻并不為賬單操心。他經常用信用卡購物,或者從網上平台貸款購物。如果有必要,他樂于求助更近的貸款方父母。“(當我缺錢時)我就向他們要。他們總是在我遇到财務困難時支持我。”談及自己的經濟情況,他這樣告訴香港《南華早報》。

2016年5月,馬逸清在父母的資助下開了一家餐館。對餐館的收益情況,他沒有任何壓力。“隻要我說一聲,父母就會給我錢。”他說。對這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來說,投資失敗并不可怕,就算債務重重,也有既富裕又溺愛他的父母埋單。如今,這種現象在中國家庭中頗為普遍,也反映出中國“千禧一代”信貸觀念的變化。

一家媒體曾指出,中國前幾代人的節儉習慣為這個國家新一代人打下了堅實的信貸基礎。中國的居民儲蓄相當于年GDP的一半左右,在全球位列前茅。而随着時代變遷,像馬逸清這樣的年輕人正在遠離舊日風俗。與父輩相比,中國的“千禧一代”更願意消費,對借錢沒什麼心理負擔。

另一家媒體稱,中國“千禧一代”對借貸的寬松心态,對貸款、品牌營銷機構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但長遠來看,這種思維模式可能導緻更大的風險,因為“這會讓中國急劇膨脹的債務雪上加霜”。

“父母為‘千禧一代’付信用卡賬單并不鮮見,這個看似輕巧的舉動可能産生深遠的影響。”美國密蘇裡大學金融副教授姚瑞說。“他們沒有切身體會過付不起賬的後果,媽媽會幫他們料理一切。這一代年輕人不準備應對經濟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對以馬逸清為代表的中國“千禧一代”來說,他們的未來可能隐藏着更多壓力與危機。據保險公司“Manulife”的報告顯示,從負債率來看,中國的“千禧一代”可謂亞洲最高他們承擔的債務是收入的18.5倍,遠高于父母一代。此外,從2016年起,中國放寬了生育政策,這意味着“千禧一代”不僅要贍養父母,還要撫養更多的子女。有媒體指出,中國正面臨人口不斷老齡化的問題,這意味着未來的勞動力人口将承受比以往更大的金融壓力。

“目标遠大”的一代

當被問及如何描述自己這一代人時,17歲的上海高中生徐林說:“敢于實踐、夜貓子、崇尚多元化。”他在上海的斯坦福在線高中讀高三,并與其他人聯合發起了一家創業公司,這家公司專注于處理和利用廢水,希望有朝一日能解決這一“困擾數十億人的問題”。

徐林是中國“千禧一代”的縮影。這一代人留給外界的印象大多是,比父輩更有挑戰精神和個性,目标遠大。彭博社稱,自2000年世紀之交以來,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增長了9倍。近千萬的中國年輕人在這種經濟大發展的年代出生、成長,許多年輕人不再願意在穩定的國有部門工作,立志要走一條與父輩不同的路。

對于中國“千禧一代”的這種特質,西班牙《國家報》并不感到意外。該報稱,中國年輕人的改變源自互聯網浪潮。調查顯示,80%的中國青少年每天使用互聯網。與此同時,他們更加見多識廣。2014年,中國有近1.17億人踏出國門。以上這些因素讓中國年輕人比父輩更自信,也更具有國際視野。

“這是一個聰明的群體,他們比父母受教育程度高,更加國際化……”談及對中國年輕人的印象,《中國千禧一代:希望的一代》一書作者埃裡克·菲什告訴西班牙《國家報》。“中國新一代年輕人不再将金錢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标,而是将錢作為達到人生目标的工具。他們更多地考慮如何實現自我價值,使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中國“千禧一代”的“目标遠大”主要源自受教育程度和經濟能力的提升。“他們(‘千禧一代’)是在相對繁榮和社會穩定的背景下長大的,也是國家教育開支在過去10年中增加約4倍的受益者。這批年輕人中,超過1/4的人上過大學或接受過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與長輩相比,中國‘千禧一代’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因此比老一輩中國人更容易成為白領專業人員并獲得更高的薪水。”

不過,該報認為,與“千禧一代”的收入能力相比,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的消費能力。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波士頓咨詢集團最新的一份研究顯示,雖然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國民支出每年仍上漲9%,這一趨勢将持續到2020年。報告指出,中國年輕人比其他國家的同齡人更願意消費,并且更加青睐電子商務消費。該公司預測,中國“千禧一代”将推動65%的國家年消費增長,消費支出将占到“千禧一代”收入比例的53%。

有權威機構分析認為,中國“千禧一代”正成為實力越來越強的消費群體。他們成長于中國經濟強勁擴張的時期,往往集父母和家人的萬千寵愛于一身。與前幾代人相比,這些願意活在當下的年輕人生活得更加放松幾乎沒過過苦日子,樂于享受舒适的生活。但值得警惕的是,面對即将到來的老齡化社會,這種熱衷于消費的理念,或許為他們未來的生活埋下隐患。”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