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現實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嗎共享單車:

現實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嗎共享單車:

時間:2024-10-22 07:08:26

共享單車熱潮的背後,是自行車的“蛻變”。過去自行車隻有單一的代步工具屬性,這幾年逐步新增了時尚、生活方式、健康、運動和通勤等多種屬性。自行車也從一個一年隻有幾千萬輛産能的小市場,變成了資本眼裡一個現象級支付和流量入口。

“共享單車的支付頻次跟打車和外賣差不多,打車行業有滴滴,外賣有了美團、餓了麼和百度,單車領域也一定能出現幾個獨角獸。”一位匿名投資人對記者說。

700Bike公司産品副總裁郭晶晶認為,共享單車的競争主要分成三個階段:一是大街上有沒有你的車,你的車多不多;二是你的車夠不夠好,開鎖夠不夠快;三是你的車除了代步功能,還有什麼好玩的。

CBD:兵家必争之地

國貿是北京的CBD(中央商務區),也是共享單車的兵家必争之地。國貿地鐵口外,停放着各個品牌的共享單車,最顯眼的就是橙色的摩拜單車、黃色的ofo單車。

在CBD的多個地鐵口,不少三輪車司機對記者說,共享單車對他們沖擊很大。過去他們一個月能賺一萬元,現在隻能賺三五千元。

幾乎每一個新入場的共享單車品牌,都會選擇先把單車投放到CBD地區。除了人流量大、潛在用戶多的因素,CBD還是一個沒有資金門檻的廣告場所。

考慮到線上的流量成本越來越貴,很多共享單車選擇在線下做推廣,把車盡可能多地投放到大街上去,充當免費活體廣告。小鳴單車聯合創始人鄧永豪告訴記者,每投放一輛小鳴單車,至少能帶來10個新增用戶。

對玩家們來說,有車就有押金收入,有車才好談融資估值。于是大家都搶着向自行車廠商下訂單,大家隻關心有沒有車,不關心車的質量好壞。郭晶晶提醒,這次共享單車熱潮,很可能是“來的時候滿城風雨,走的時候滿目瘡痍”。

一位要求匿名的單車創業者感慨地說,現在整個行業的競争非常惡性,所有人的車都集中投放到市中心,很多要用車的地方用不上。他認為很多城市的共享單車運力已經過剩。他們測算過,深圳這樣的城市,最多需要10萬輛共享單車,但現在肯定超過這個數字了。

“共享單車不但沒有幫政府解決問題,反而給政府制造了問題。比如亂停亂放。”上述創業者反思說,公共交通最後一公裡100%滿足,一定意味着運力過剩。

大部分城市對共享單車的态度是不冷不熱。雖然很多從業者邀請了一些政府官員甚至是交通管理部門的一把手來參觀、視察和試騎單車,但目前沒有一個城市,哪怕小城市,公開表示願意全面深度地跟共享單車公司合作。隻有一些城市的區政府或地方科委跟相關共享單車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015年是共享單車的元年。這年1月,摩拜注冊成立,共享單車市場開始萌芽。8月,1978年出生的Joybike(悠悠單車)創始人趙文旺提交了相關專利,開始做産品研發。他認為,共享單車的合理機會是幫政府解決一部分出行需求而不是全部。

天津飛鴿車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産品體系就在2015年由通勤和交通代步向休閑運動轉變,進入智能自行車市場。飛鴿車業隸屬天津市飛鴿集團,是中國老牌自行車公司。

該公司總經理張金瑛告訴記者,共享單車出現後,飛鴿也擁抱了這個趨勢,目前主要是給ofo做整車生産。目前共享單車的訂單量隻占飛鴿車業總量的10%左右。

跟飛鴿不同,另一些自行車廠商則選擇深度介入共享單車生意。從事了20多年自行車生意的凱路仕近幾年在單車觸網上做過很多嘗試,後來遇到了小鳴單車,就投資成為小鳴單車的控股公司。

一些做P2P的也進入市場,他們是沖着押金生意去的。還有一些生活服務類公司也在做單車,他們則是沖着支付體系去的。所有玩家各顯神通,尋找自己的特色定位,市場上甚至出現了無鎖單車。

快兔出行CEO馬越雷告訴記者,快兔的單車分為有鎖和無鎖,目前有鎖居多,但下一步會逐步換成無鎖。

“有人真想偷你的車,有鎖沒鎖都一樣,還不如無鎖,更貼近共享本質。”馬越雷說。

戰火燒到二三線城市

大部分共享單車公司都集中布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但也有一些玩家選擇直接進入二三線城市。

Hellobike市場公關負責人劉濤對記者表示,他們在2016年9月開發出了産品,在選擇投放城市時做了大量調研,發現要在一線城市形成規模效應,至少需要兩三年時間。但在二三線城市,很容易就能建立起市場地位。而且,二三線城市往往沒有地鐵,對自行車的需求更大,很多城市的規劃也鼓勵共享單車。

明确市場需求後,Hellobike開始跟當地政府合作,根據城市人口和現有出行情況測算出具體投放數量。一般來說,政府會幫忙規劃一些停車點,公司會跟政府做系統對接,幫助政府對單車進行數據收集和監管。

劉濤說,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晚上12點還有自行車需求,比如蘇州。有的晚上10點就沒人用自行車了,比如甯波。Hellobike在開通運營的城市,實行晚上11點到早上6點免費用車(用車率10%左右),以及每天首次換騎15分鐘以内免費的政策。

在具體投放地點的選擇上,主要是通過後台數據來判斷。比如用戶在哪下載APP的人數多就往哪投車。

最終,Hellobike鎖定了一些人口100萬以上、城市文明指數和開放程度高、年輕群體多、城市空氣良好、天氣和溫度适合騎行的城市,比如蘇州、甯波和廈門。

2016年11月,Hellobike投放第一個城市蘇州。劉濤說,選擇蘇州是因為離Hellobike的生産工廠比較近。他們按照每60到80人需要一輛共享單車的标準,測算出蘇州大概需要5萬輛共享單車。目前Hellobike在蘇州投放了大概幾千輛單車,主要是市中心和蘇州一些景區。

怎麼賺錢

共享單車市場發展至今,主要分成兩個流派:一個以摩拜為代表,自己研發車,自己工廠來生産。另一派代表是ofo,自己開發單車,同時也盤活社會上的存量單車,鼓勵大家把自己的單車貢獻給ofo,進而可以免費騎ofo。

摩拜和ofo都完成了好幾輪融資,拿走了目前共享單車領域大部分風險投資。但共享單車都面臨着一個難題想賺錢很難。

共享單車行業最流行的盈虧計算公式是:一輛單車平均每天被使用3次,一年有300天可能被使用,年收入就是900元。900元也是行業平均單車成本線。

但上述匿名創業者認為,上述計算公式沒有考慮運營成本。目前行業平均運營成本是20%左右,一年一輛車如果隻有900元收入,肯定沒法盈利。對于共享單車來說,如果不能拿到融資,基本很快就會被市場清洗出局。

趙文旺認為,目前價格戰很慘烈,大家都沒法賺錢。所以他的公司目前沒有大規模在大街上“扔車”,趙文旺說。

除了盈利模式不清晰外,智能單車的一些核心技術也并不成熟,比如發電技術。大部分共享單車的發電是靠用戶騎行。但現在很多單車的騎行時間無法保障。有的車一擱就是好幾天,甚至有的車被投放到大街上之後,從來沒有被騎過。還有被騎到偏僻地方的車,很難再被下一個用戶使用,這就需要運營方把這些車“接回來”,這些人為幹預的運營成本非常大。

由于發電技術不成熟,很多單車在做GPS定位時選擇靠手機定位,根據上一個用戶最後鎖車的位置,來給下一個用戶推送單車位置。但這個單車,很可能因為亂停亂放被城管或者保安們搬動過。這一搬,下一個用戶在手機上就看不到準确位置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