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萌妹曉雅:中國最火的“古風女神”

萌妹曉雅:中國最火的“古風女神”

時間:2024-10-22 07:00:56

因為演唱古風歌曲,重慶00後萌妹子曉雅,憑借獨特的嗓音在網上蹿紅,出道不到兩年,便俘獲百萬粉絲。由她演唱的《采茶紀》等原創歌曲的播放量已突破千萬,并“火”出國門,被日本網友譽為“最大唐感中國女聲”!此外,她還應邀演唱了《龍之谷》的主題曲,2017年1月中旬,正在錄制的新歌是網遊《倩女幽魂2》的主題音樂。在這個大衆并不太熟悉的古風音樂領域,橫空出世的她,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美麗的曉雅

曉雅古裝照

高二小女生,翻唱古風歌曲“火”了

2000年,曉雅出生于重慶開縣。曉雅是她的乳名,她目前是高三學生。因不願被打擾,曉雅極少在媒體露面,甚至連網上都很難搜到她的照片。盡管現在成了新聞人物,她也不願意公開自己的真實姓名。

曉雅的家庭條件和環境都很好,父母都喜歡戲劇和繪畫藝術。受家庭熏陶,她從小就愛讀古詩詞,喜歡讀《紅樓夢》等中國古典小說。有趣的是,曉雅還愛畫仕女圖,尤其覺得唐代美女猶如敦煌壁畫上的“飛天”,最有風韻。

其實她接觸古風音樂挺偶然。初一時的一天晚上,曉雅無聊就在網上搜小說看,無意中聽到一首古風音樂,沒想到,一下就被其優美的旋律和獨特的意境所吸引。所謂古風音樂,就是結合傳統民樂與流行元素,歌詞近似古詩詞文,以周傑倫的《東風破》等為代表。

此後,曉雅經常聽一些好聽的曲子,覺得很享受,高興時還會翻唱由古風組合“墨明棋妙”或“銀臨”創作的古風歌曲。初二時,曉雅給自己起了個藝名“雙笙”,開始用社交軟件直播唱古風音樂。

此後幾個月,曉雅逐漸發現了自己獨特的嗓音,一種略帶沙啞的女聲,“和别的女孩不一樣,有點像少年的聲音。”有人形容其“又滄桑又稚嫩”。媽媽譚女士一直希望女兒學播音主持,為此還把她送到縣廣電局上了一段時間培訓課,但曉雅的夢想是想成為一名像李宇春那樣的歌手。

2015年4月的一天,曉雅在一款音樂App上發布了自己翻唱的古風音樂《故夢》:“舊憶就像一扇窗,推開了就再難合上。誰踩過枯枝輕響,螢火繪着畫屏香……”她隻是覺得這首歌的歌詞很有意境,曲調也很優美,應該和更多的樂迷一起分享。不料,兩天後竟被編輯置頂。

連媽媽都沒想到,曉雅翻唱的《故夢》很快引起轟動,被網友譽為“最好聽的版本”。而在另一款音樂軟件上,該首翻唱歌曲同樣引人注目,僅轉發數就達到10萬,播放次數超300萬,翻唱讓這個小女生一下“火”了!

打造原創作品,“雙笙女神”越叫越響

曉雅卻覺得自己“火”得很意外:“歌曲錄制比較粗糙、随意,後期都沒剪輯,喘氣聲特别大,有些地方還唱斷氣了。”

但互聯網就是這樣任性地展示它的威力。曉雅的一位粉絲說:“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雖然這女孩喘氣聲很大,聲音也有點緊張,但聽起來隻覺得好可愛啊,單曲循環那首歌,一邊聽一邊感覺整顆心都安靜下來了。”

為了唱好歌,曉雅專門去成都一所藝術學校學聲樂,白天與網絡隔絕,隻有晚上會出現和粉絲互動。該藝術學校的江老師說,她在演唱方面比其他同學高出一截,因喜歡古風音樂,顯得很特立獨行。為曉雅音樂創作的古風漫畫靠翻唱成名,曉雅也期待能有自己的原創作品,她開始在網上征集能填詞的網友。當時,正在哈爾濱市一所大學讀大三的溫莨,無意中聽到了《故夢》這首歌,立即被曉雅“清透綿長、稚嫩中透着滄桑”的聲音吸引了,不但單曲循環了很多遍,還關注了“雙笙”的微博。

溫莨特别喜歡古典文學,那段時間,剛好在看《李清照評傳》,就參照“霎兒晴,霎兒雨”的意境,試着寫了《行香子》,然後就給曉雅發了私信。

因為是第一次作詞,溫莨沒抱太多期待,但很快就收到了曉雅的回複:“個别語句唱着不太順口,我可以修改嗎?”于是,溫莨根據曉雅的建議作了些修改。這首由溫莨作詞、曉雅作曲的《行香子》,成了雙笙的第一首原創歌曲,發歌後大受好評。如今,這首歌在某原創音樂平台的點擊量已超過800萬次。

2015年11月,溫莨整日在自習室裡為考研備戰,一邊做題,一邊靠喝茶提神。這時,曉雅的作曲人徐夢圓發來一首曲子,曲風輕快、旋律優美。杯中浮動的茶葉讓溫莨靈感乍現,于是提筆寫下了《采茶紀》。它被網友贊為“最具煙火氣”的古風歌曲。

2016年五一期間,《采茶紀》被央視新聞頻道的一檔節目選用,“笙迷”們激動之餘,還組團到央視微博底下“興師問罪”:“請問你們有授權嗎?”

溫莨也開始被粉絲們稱為“大大”,這個頭号歌迷此後又陸續創作了《月出》《孤竹遺夢》《栖枝》等古風歌詞,把偶像一步步推送上了“神壇”,播放量突破千萬後,“雙笙女神”的名号越叫越響。

“我在哈爾濱,她在重慶,一個最東北,一個最西南,離得實在太遠。”由于曉雅不用微信,這對“千裡知音”一般通過QQ語音聯系,兩人聊得還挺投緣。在溫莨印象裡,自己的偶像個性爽朗直率,“有啥說啥,從不拐彎抹角,很像咱們北方女孩”,而且是個完美主義者,直覺特别敏銳,一旦聽出歌詞和曲子哪不匹配,就會立刻提出修改建議。

除了有辨識度的嗓音,溫莨還發現了曉雅的另一個優點:“她比較淡泊,不太在意名氣。”配合久了,兩人越來越默契,有時曉雅隻要說出想要婉約點兒或活潑點兒的故事,溫莨就能寫出讓她滿意的作品來。

不忘初心,拒絕參加綜藝選秀節目

好玩的是,《故夢》推出不久,雙笙這兩個字所帶來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就引起重慶一家音樂公司的注意,對方很快向曉雅抛來橄榄枝。而曉雅也希望成為一名專業歌手并得到系統訓練,于是便同意和這家公司簽約。

“她的聲線獨特,唱歌富有感情,是我們公司唯一的藝人,我們準備把她打造成少女偶像。”公司負責人陳傑說。

在微博、貼吧等社交平台上,曉雅的粉絲後援會已自發建立起來,他們自願推廣偶像所唱的歌曲,還會主動制作宣傳海報和插圖。出道不到兩年,如今她的粉絲已多達百萬。

不僅如此,在日本知名視頻網站niconico上,她發布的《采茶紀》《月出》等多首古風歌曲,點擊率非常高。從日本網友發的彈幕來看,曉雅被奉為“古風女神”,其聲音被形容為“最大唐感中國女聲”,更有多位網友留言:“聽完她的歌,想認真學中文。”如今,《行香子》《別賦》這些原創歌曲的播放量早已突破千萬次!中國網友對她演唱的評價是“歌詞美哭”“跪着聽完”“不火不科學”。

如此龐大的粉絲人群,也給“明星”曉雅帶來煩惱:“有粉絲喜歡是好事,但生活也受到一些影響,買東西時常被人盯着看,還有人專門來學校偷拍我。”甚至有瘋狂的粉絲打探到雙笙就讀的學校,花錢雇學生偷拍她的照片,還有人專程從上海趕到重慶尋訪,并在網上曬機票。

由于曉雅還在上學,平時為人低調,極少接受采訪,即便是鐵杆粉絲,也沒見過她的廬山真面目,網絡上流傳的照片大多隻露半張臉。出人意料的是,雖然合作了這麼多回,就連溫莨也沒見過她。另外,溫莨跟曉雅的“禦用作曲人”徐夢圓也沒見過,老徐人在上海,通常是寫完曲子傳給溫莨,溫莨即興填詞後再交給曉雅。

有趣的是,兩個90後,一個00後,這條時下中國最火的古風歌曲“流水線”,雖然攪動了整個“古風江湖”,但真要是某天在大街上碰面,還真未必能認出彼此。

現在有幾家很火的綜藝和選秀節目找上門來,希望曉雅能夠作為嘉賓參與錄制。雖然一旦上了節目就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和知名度,以及足夠的話題炒作,但曉雅對此卻笑着婉拒:“我還是學生,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制作新歌和準備高考上。”目前為止,除了曉雅自己喜歡的漫展和Cosplay等二次元圈的活動,老闆更多的是讓她和大型的音樂制作公司或遊戲公司合作。曉雅應邀演唱了網遊《龍之谷》的主題曲,最近正在錄制的新歌是網遊《倩女幽魂2》的主題音樂。

曉雅和她的公司,也回絕了“打造下一個重慶的TFBOYS”的百萬級别投資。她明白,自己暫時不需要錢,也不需要什麼炒作,作為歌手,她最需要的是不忘初心,更加認真和踏實地創作更好的歌曲。

毛澤東從嚴拔“莠草”

1949年初,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江以北地區。在全國勝利即将到來之際,毛澤東敏銳地意識到:必須告誡全黨警惕驕傲腐敗,防止因勝利而驕傲、以功臣自居、停頓起來不求進步、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等情緒的滋長。毛澤東的擔心不是沒有來由的。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甘甯邊區後,就有一位名叫肖玉璧的昔日英雄最終蛻變為罪犯被槍決。

生于陝西省清澗縣馬家村貧苦出身的肖玉璧,1933年參加革命,成為紅軍陝甘遊擊隊的一名戰士。因在陝甘邊根據地反“圍剿”鬥争中,肖玉璧作戰表現十分突出。所以1939年,肖玉璧被調回延安任主管貿易的副局長。1940年初秋,由于多次負傷,肖玉璧病倒住進醫院。在住院期間,他得到了毛澤東的關懷以及特殊照顧。肖玉璧康複出院時組織上為照顧他,決定安排他到家鄉清澗縣任張家畔稅務分局局長。

1941年,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掃蕩”“蠶食”,國民黨政府也對八路軍斷絕糧饷,并對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在這形勢十分嚴峻之時,肖玉璧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克扣公款,甚至把根據地奇缺的糧、油偷偷倒賣給國民黨軍隊,從中牟利。肖玉璧被捕後,對所犯罪行供認不諱。經陝甘甯高等法院審查,判處被告人肖玉璧死刑。

1942年1月5日,《解放日報》專門發表評論,指出:“肖玉璧被判處死刑了,因為他貪污,開小差,為升官發财以至叛變了革命……我們一定要做到:在‘廉潔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許有一個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長!有了,就拔掉它!”此案之後,陝甘甯邊區的貪污腐化率猛然下跌。(摘自《解放軍報》,秦克麗/文)

中國“十四年抗戰”的一個重要起點

1932年1月28日,駐守上海的中國第十九路軍和增援的第五軍。在蔣光鼐、蔡廷锴、張治中等愛國将領的率領下,面對日軍的逼侵奮起抵抗,以裝備簡陋的4萬之師,抗禦裝備精良的10萬敵軍。苦戰月餘,為中國争得了一線生機。

在中國十四年抗戰中,“一·二八”淞滬抗戰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和影響。它是十四年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十四年抗戰的重要起點之一。“一·二八”淞滬抗戰是十四年抗戰中中國軍隊第一次與日軍的全面對抗和較量。

九一八事變後,由于不抵抗政策,日軍在東北如入無人之境,一周連拿下遼甯、吉林兩省,死亡數不足200人。由此,日本在“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時竟揚言“三小時占領閘北”“十二小時占領上海”,氣焰甚為嚣張。但是,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将士發揚禦侮衛國的愛國精神,抱定“不抵抗無以為人,不抵抗無以救國”的決心,血濺滬野。廣大市民組成了20多支義勇軍支援前線。據不完全統計,2月初,僅在第十九路軍參加戰勤工作的義勇軍就有2萬多,約占當時上海守軍總兵力的一半。全國各地也紛紛募捐,共得慰勞金約900餘萬元。中國紅十字會、上海醫務界、婦女界等紛紛組織救護隊和傷兵醫院,短短一月創辦了72所。民衆的大力支持讓上海孤軍抗戰能夠維持到30天之久。

這一戰局的出現,迫使日軍不得不最終接受國際調停。5月5日,在英、美、法、意四國公使見證下,中日雙方簽訂《中日上海停戰及日軍撤軍協議》,日軍從上海撤軍。“一·二八”淞滬抗戰使十四年抗戰中的全民族抗日救亡運動第一次高潮得到空前體現。共赴國難、抗日圖存的凝聚力轉化為同仇敵忾、奮勇抵抗的戰鬥力,中華民族的團結和自信得到增強。(摘自《解放日報》,王健/文)

紅軍陝甘遊擊隊的誕生

1931年,為堅持和發展陝甘遊擊戰争,根據中共北方局的指示,中共山西省特委領導組建一支遊擊隊伍。

1931年5月上旬,我國西北地區第一支紅軍部隊:中國工農紅軍晉西遊擊隊第一大隊(簡稱晉西遊擊隊)在山西隰縣辛莊組建完畢,大隊長拓克寬、政委黃子文、副大隊長閻紅彥、吳岱峰,黨委書記楊重遠。晉西遊擊隊成立後,很快發展到100多人。1931年夏,山西特委遭破壞,晉西遊擊隊失去與組織的聯系。在國民黨軍萬餘人的“圍剿”下,晉西遊擊隊突出重圍,于1931年9月2日晚在石樓辛關西渡黃河,轉入陝北。9月份,晉西遊擊隊召開會議,推選閻紅彥為大隊長,吳岱峰為副大隊長,楊重遠為政委。在黨的領導下,晉西遊擊隊轉戰安塞、保安、靖邊、橫山後返回安定。先後在安塞縣平橋、保安縣安條嶺等地與國民黨軍激戰,連戰連捷,并創建了騎兵。晉西遊擊隊的勝利使大批青年和綠林武裝慕名而來,要求參加遊擊隊。1932年2月12日,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簡稱陝甘遊擊隊)在正甯縣三嘉塬細嘴子正式宣布成立,謝子長為總指揮,政委李傑夫兼隊委會書記。從此陝甘遊擊隊便是由90多名晉西遊擊隊隊員,以及100多名晉西遊擊隊一支隊楊琪、楊鼎部隊員,外加二支隊留下的50多人和渭北黨組織動員的100多名農民組成的第一支正規紅軍武裝。12月24日,宜君縣轉角鎮陝甘遊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2團,團長王世泰,軍政委兼二團政委杜衡,參謀長鄭毅,政治處長劉志丹,參謀處長楊重遠。陝甘遊擊隊是西北紅軍的源頭,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這面紅旗一經打起,就一直在西北高原高高飄揚,使得西北革命形勢迅猛發展。(摘自《人民政協報》,張化民/文)

北京大學校史上第一屆女生

1919年3月,北大校長蔡元培在天津青年會發表《歐戰後之教育問題》的演說,談到高等學校應該實行男女同校。

這篇演說刊登在《北京大學日刊》上。碰巧甘肅女生鄧春蘭讀到這份報道。1919年5月19日,鄧春蘭給蔡元培寫信,希望能夠有機會來京讀書。信中寫道:“春蘭拟代吾女界要求先生,于此中學添設女生班,嗣升到大學預科,即實行男女同班。春蘭并願親入中學,以為全國女子開一先例。”當時,正值五四運動期間,蔡元培受到北京政府的壓力,辭職南下到杭州隐居,沒有及時看到鄧春蘭的來信。1919年8月初,鄧春蘭給蔡元培的信刊登在北京《晨報》和上海《民國日報》上,引起廣泛關注。9月,蔡元培回到北京,着手實施北大招收女生的計劃。1920年2月,王蘭、奚浈和查曉園以旁聽生的身份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和英文系學習。随後,鄧春蘭、楊壽碧、程勤若、趙懋芸、趙懋華、韓恂華共六位女生入學。當年暑假,北大通過正式考試,錄取本科女生。中國國立大學的校門第一次對女生打開。

國立大學實行男女同校,蔡元培功不可沒。蔡元培這樣做,也與他男女平等的思想有關。蔡元培破例在北大招收女生,也是鑽了教育部規定的空子。他說:教育部的《大學令》并沒有規定專收男生。從前女生不來上學,現在女生要來讀書,程度又夠得上,北大就沒有拒絕的道理。(摘自《國家人文曆史》,九霄/文)

黃克誠重視調查研究

黃克誠不僅是調查研究積極的倡導者,更是一位積極的實踐者、推動者。他常說:“涉及重大的問題,調查研究時要蹲下來,沉下去,不能浮躁,不能蜻蜓點水、浮光掠影,隻聽少數人彙報。”戰争年代,他每到一地,總要通過各種渠道,先了解這裡的敵情我情;和平時期,他總能深入基層,與群衆打成一片,從而能夠真正地了解到社情民情。由于調研深入、細緻、全面,所以他提出的建議,做出的決策部署切實可行。

1940年9月至11月,黃克誠率八路軍第五縱隊經皖東北進入淮海、鹽阜地區,一路上,他除自己聽取各方面情況彙報外,還專門派出一批幹部作社情調查。所以,他掌握情況快。翌年3月,他向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提出了劃區打匪除霸,鞏固鹽阜、淮海,開辟皖東北的行動方針和部署,并立即得到劉少奇的贊許和支持,迅速打開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新局面。

1957年5月,為了調查院校貫徹軍委擴大會議精神、加強思想建設和教學建設的情況,黃克誠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蹲點調查。他謝絕學校安排的省裡高級賓館,就住在學院的招待所。這20多天間,他分别以座談、個别談話等方式,向院、系領導和教授、機關幹部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和要求。還身着便裝,到教學班、食堂、警衛分隊、軍人服務社等同學員、教員、戰士、職工交談,由此了解了大量的真實情況。回京前,他在院、系領導幹部和部分教授參加的大會上發表講話,問題點得準,針對性強,要求明确,震動很大,赢得陣陣掌聲。(摘自《北京日報》,蔡文元/文)暮春,蒙蒙細雨好似那扯不斷的輕愁,由宏村去西遞的路上,一路是白牆黑瓦的皖南村落。在車窗裡偶然一瞥間看到“賽金花故居”的指示牌,原來安徽黟縣是晚清名妓賽金花的故鄉。

小時候讀過有關賽金花的傳奇人生,自然這故居對我有着神秘的吸引力。穿過雨霧走進古徽州最美麗的私家園林,宅院很深,院子裡有天井,布局是四水歸堂,是典型的徽州人家。

院内有一口古井,青石幽幽的古井口,有幾道深深的被麻繩勒出的印痕,如今古井猶存,芳蹤卻杳杳。院内有一株海棠花,導遊說是賽金花親手種下的,海棠依然很茂盛。遙想當年,賽金花若知海棠又叫斷腸花,斷然不會種下,種下它如同種下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無論古今,一個女子想要的,無非是安靜的生活。

站在賽金花媚眼如絲的老照片前,有一種神秘的魅惑,老照片沉澱着那個年代的風韻,像一幀水墨小品。

賽金花,原名趙彩雲,1872年10月出生在黟縣上軸村,10歲時随父親遷居徽州,為了謀生父親去蘇州做了轎夫,12歲的趙彩雲也随父至蘇州。不料命運在轉彎,父親意外病逝,無奈之下彩雲做了花船上的清倌人,隻賣藝不賣身的歡場女子,那是1886年。

賽金花的一生充滿了情愛。1887年,未滿16歲的賽金花,嫁給比她大34歲的前科狀元洪鈞做三姨太,這是賽金花的第一次婚姻。她随洪狀元出使歐洲諸國,賽金花以聰穎天資、良好的語言天賦,周旋于各國王公貴族之間。在柏林居住時,曾受到德皇威廉二世和皇後的接見,并在皇宮裡認識了年輕英俊的瓦德西将軍。瓦德西面對如玉凝白的東方美人賽金花一見傾心。洪鈞回國後病逝,令賽金花悲恸欲絕,畢竟是洪狀元給了她體面的生活。

促使賽金花再次成名的是庚子事變。八國聯軍進入京城,總司令竟然是瓦德西,曾經鐘情于她的一位德國将軍。賽金花借此機遇為慈禧求情,為京城百姓安全求情。因此京城百姓對她多有感激,稱之為“議和人臣賽二爺”,民間還稱她為“護國娘娘”。當然,這其中飽含着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屈辱。

賽金花的第二次婚姻是和曹瑞忠,滬甯鐵路的總稽查。曹瑞忠為人忠厚,賽金花也決心做個安靜的主婦,那在象牙骨扇上題寫的柳詩,就是最好證明。詩曰:“昔日章台舞細腰,任君攀折嫩枝條。從今寫入丹青裡,不許東風再動搖。”可是天又不遂人願,曹瑞忠因急病而離開人世,孤苦的賽金花又再度回到漂泊的生活。

賽金花的第三次婚姻是魏斯靈,時任民國政府的參議員,而此時賽金花已年近40歲,但風韻猶在,此後兩人同住在前門外的櫻桃斜街。但是好景不長,1922年,賽金花春天喪母、夏天喪夫。魏家認為她是紅顔禍水,賽金花隻得搬出魏家閉門寡居,靠典當和借債度日。

1926年,第一位裹着小腳出入歐洲上流社會的中國小姐,走完了崎岖的人生之路,終年65歲,葬在陶然亭附近。明清小說家曾樸以賽金花傳奇經曆寫《孽海花》一書,被稱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劉半農和學生商鴻逵,根據賽金花本人口述為她作傳,名為《賽金花本事》;夏衍《懶尋舊夢錄》說:“朝堂上的大人物的心靈還不及一個妓女。”

賽金花故居,又叫“歸園”。這裡的人工山水與自然美景的美妙融合讓人陶醉。其中的梨花伴月、雙橋截春等景色,覺得雅到骨子裡去了。園内亭台樓榭、小橋回廊錯落有緻,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溫婉意境。

賽金花晚年為什麼不回歸園呢?走過環碧廊,環碧秀色一覽無遺,仿佛看見她艱難地邁着三寸金蓮,徐徐獨行在悠長的廊沿下,女兒牆高低錯落成一種徽式建築之美,那一盞盞紅燈籠,讓灰白之間一下子明亮起來,就像老照片中的賽金花,似乎并沒有令人驚豔之容,但一定是幽麗迷人的。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歸園像一本泛黃的線裝書,我一頁頁用心翻着賽金花電影般傳奇的一生。離開歸園,雨仍在紛紛下着,故裡草木深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