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許鑫千裡葡萄長廊,串串珍珠.."/>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一段援疆路 永世民族情

一段援疆路 永世民族情

時間:2024-10-23 01:58:35


    文/本刊記者許鑫

千裡葡萄長廊,串串珍珠般的葡萄,令人垂涎欲滴;亞克西嘛,聲聲熱情而羞澀的召喚,從扇扇敞開的大門裡傳出……

艾提卡大巴紮,玫瑰花和烤包子的香味,四處彌漫。激揚的麥西來甫樂曲響起,一瞬之間,不知從哪裡就冒出來一群長須飄飄的維吾爾族老人,像年輕的巴郎子一樣,歡唱着,歡舞着,周圍是一群身着絢麗艾德萊斯綢長裙的“古麗”……

陳銳軍也随之手舞足蹈,下意識猛一蹬腳醒過來。燈亮了,身旁的妻子睜着惺忪的睡眼望着他。床頭的時鐘顯示:2016年2月27日,淩晨5點。“2月26日,十四師昆玉市揭牌成立,成為共和國最年輕的縣級城市。作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實行師市合一管理的第九座城市,昆玉市的成立标志着兵團城鎮化進程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頭天晚上,一條關于南疆和兵團十四師建市的新聞,讓陳銳軍再次夢回和田。

自從2010年援疆結束回京,陳銳軍的夢,常常與新疆、與和田、與兵團相關。天山雪松、綠洲白楊、戈壁紅柳、大漠胡楊,邊地團場、高原哨所、葡萄長廊、和田美玉……在離開新疆後的幾年裡,這些熟悉的人或風物常在暗夜裡悄然入夢。這種感覺,令人溫暖而又傷感。

陳銳軍知道,和田、兵團總讓他魂牽夢萦。二月,春色還在京城的樹梢上孕育。陽光和煦,風清雲舒,正是一年最好的時節。而在和田,陳銳軍曾工作生活一年半的南疆地區,艱苦的日子才剛剛拉開帷幕。和田每年浮塵揚塵天氣達220天,其中60天有沙塵暴。沙塵暴,俨然已演繹成當地另一個春天的象征。

人,已經回到京城;心,卻時常牽挂着和田——這片他曾經用心撫摸過的地方。陳銳軍的人生閱曆,因為曾經援疆兵團,而變得更加厚重,與衆不同。

結緣新疆

陳銳軍和新疆,注定有緣。父親陳長林是個有着濃重家國情懷的知識分子。當年,高中畢業已經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他,因為家境貧寒,沒錢上學。身為長子的他,隻能忍痛放棄學業,打些零工貼補家用。街道辦事處知道後,主動聯系幫着推薦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去新疆自治區公安廳工作。父親非常高興,可是爺爺奶奶卻強烈反對,一家人好不容易剛剛團聚,就讓兒子跑到四千公裡以外的新疆,真的放心不下。這一次,身為孝子的父親,與新疆擦肩而過,而是在街道辦推薦的西安昆侖機械廠工作了一輩子。兒子陳銳軍也就成了“昆侖子弟”。銳軍的弟弟名叫銘軍,一聽兄弟倆的名字,就知道父母對他們寄予了什麼樣的期望。光榮從軍、保家衛國——那個年代,是很多人的夢想和追求。父母也多次提及,希望兄弟倆有機會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廣闊天地有一番作為。

多年以後,當長子“昆侖子弟”銳軍援疆來到昆侖山下,父親方才頓悟,原來自己的新疆夢、昆侖緣,當年其實早已埋下了伏筆。如今,夢終成真。

所以,當得知時任中建發展公司紀委書記的兒子銳軍,被組織上選派到兵團參加援疆的時候,父親在電話那頭激動地說:“好啊好啊,終于有機會,為全家圓夢了!”

2008年9月11日,陳銳軍與中央組織部第六批320多名援疆幹部一起,在鮮花、笑臉和掌聲中,從首都北京出發,直飛烏魯木齊。

出發前一晚,陳銳軍興奮得沒有睡好覺。雖然援疆是他夢寐以求的工作願望,但是,家裡很多事情,讓他放不下心。兩個女兒,一個即将高考,一個即将小升初,正是關鍵時期。長期與他們共同生活的嶽父腿有殘疾,也需要人照顧。想想援疆一年半的時間,全部家務的重擔,都要落在妻子一個人肩上,陳銳軍感到深深的歉疚。

妻子在幫他做最後的行李檢查,忙碌了一天的她,臉上沒有帶出絲毫讓他為難的表情。妻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聽說組織上安排丈夫去援疆,非常堅定地支持他:“放心去吧,家裡有我呢。”

兩個懂事的女兒晚飯後還特意幫助媽媽洗碗掃地,幹些家務,用實際行動告訴爸爸:“放心,我們會幫媽媽看好家”。

看着多年來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女兒,陳銳軍的心情非常複雜。但心中的夢想、肩負的使命,又容不得他有絲毫的猶豫。

“如今回想起來,我還是要非常非常感謝自己的家人。正是因為她們默默的、堅強的支持,才讓我鼓足勇氣,義無反顧地走上援疆之路!”

那個夜晚,陳銳軍在援疆日記上寫下了這麼一段文字:出發!向着西域,向着南疆,向着使命召喚的方向!

援疆幹部的壯志豪情

按照中組部和兵團黨委的統一安排,陳銳軍被安排去兵團十四師,擔任師黨委常委、副師長,分工負責基本建設、環保、房産、招商引資、旅遊、安全生産、外事、民政、社區、教育、中建總公司對口支援十四師的協調工作;分管建設局、環保局、房産管理局、設計院、質量監督站、旅遊局、安全生産辦公室、外事辦、僑辦、民政局等。

初到兵團的陳銳軍,看到自己的分工,着實吓了一跳。1987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無機材料專業的他,雖然從事過建材設計、黨群管理、紀檢監察和企業文化建設等工作,可是要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一下子分管這麼多從未涉及過領域的工作,心裡還真沒底,一連幾天都沒能睡個踏實覺。

陳銳軍沒有退縮:這段經曆是心靈的洗禮,是豐富人生、奉獻邊疆的一次難得機遇。他努力思考着,如何加強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實際,盡快在實踐中學習,盡快進入和适應角色。他要求自己“牢記職責,投入真情,擺正心态,找準定位,紮實工作,不辱使命。”隻有深入基層,投入真情,虛心學習,認真實踐,團結依靠廣大幹部群衆,才有可能勝任工作,不辱使命。

援疆幹部初到和田,都得先過氣候關。當地有句諺語:和田人民真辛苦,每天要吃半斤土。白天要是沒吃夠,晚上還要接着補。

援疆幹部初到和田,絕大多數會在一周後開始出現身體不适:嗓子充血幹痛、鼻腔幹燥出血、感冒、咳嗽、腹瀉等等,嚴重的甚至要被“放倒”幾天,需要輸液治療。陳銳軍也沒能幸免。

到和田兩個月之後,在經曆了一場感冒和腹瀉之後,陳銳軍開始适應這裡的氣候。援疆的時間短暫,他要求自己必須盡快進入角色。十四師隻有4個農場,但非常分散、偏遠。從師部到團場,最遠的有200多公裡,最近的也有70多公裡。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陳銳軍穿大漠、越戈壁、戰黑風、鬥嚴寒,跑遍了十四師的團場和連隊,深入老兵村和困難職工家庭慰問和調研,結合實際積極建言獻策。

高原和沙漠道路崎岖坎坷,來回颠簸,倒也讓陳銳軍心情澎湃、思緒飛揚。他随身帶着一個小本子,随時記錄下心得和工作設想。晚上回到和田的“家”裡,再惡補史料和其他介紹和田的知識。

和田與北京時差兩個半小時。初到和田,因為生物鐘的原因,陳銳軍每天早上6點就醒了。和田地區早上6點相當于内地淩晨三點半,離上班的時間還早着呢。陳銳軍就利用這段時間寫點東西。在和田工作的一年半時間,他堅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每每伏案把調研過程中記錄下的思想火花整理成一個個具體的工作方案,整理成一篇篇有獨到思考的文章,他就會充滿成就感幸福感……

在基層調研時,南疆的貧困、荒寂與大都市的繁華、喧鬧,兵團人的質樸、堅韌和豪情,與社會上有些人膨脹的物欲、脆弱與冷漠形成的巨大反差,一次又一次震撼着陳銳軍的心靈;南疆經濟發展的滞後,邊疆兒女渴望發展的強烈願望,一次又一次澎湃着他的創業激情。

通過對兵團曆史、現狀的了解,陳銳軍被深深感動并萌發了強烈的使命感。他要求自己必須在艱苦複雜的條件下,和南疆各族群衆、兵團幹部職工共同奮鬥,實實在在地為邊疆和兵團做上幾件事情,努力讓援疆經曆成為心靈的真正曆練,成為人生當中一段難忘的激情燃燒的歲月。

減免千萬稅款,助推十四師發展

2009年春節後,正在兵團參加會議的陳銳軍,接到時任十四師黨委領導的電話,請他立即趕赴北京,調動各種資源,協調配合做好十四師利用意大利政府貸款固沙防風生态環境保護項目進口貨物稅收減免事宜。

原來,十四師用意大利貸款進口的一批節水灌溉設備到港後,因為時過境遷,該項目中不少設備按調整後的政策已不再屬于免稅範圍,預計需要補交各類稅款稅高達1000多萬元。

對當時年總産值隻有3億元的十四師來說,1000多萬元的稅收是個天文數字。但國家政策嚴肅,涉及金額巨大,協調減免稅款,任務十分艱巨。

陳銳軍和同事一起,在赴京前專門拜訪了烏魯木齊海關,從國家政策支持、邊疆民族地區和兵團自身的困難等方面,耐心細緻地進行解釋。海關同志對十四師的情況深表同情,但國家關稅政策不能随便更改,建議他們去海關總署尋找支持。

北京之行,陳銳軍做足了功課。他調動了多年來積累的各方面資源,共同研究相關政策,出主意、想辦法,找出從政策和技術層面的合理解決辦法。在北京的兩天,他先後拜訪了海關總署、财政部等有關部委的領導和朋友,盡最大努力宣傳兵團的使命光榮和現實的困難。

陳銳軍的激情和真情,以及兵團特殊的困難,打動了相關部門的領導。經過大家認真研究,深度解讀國家相關政策、查找破解難題的途徑,最終通過合理歸類,找到綠色通道,幫助十四師成功減免1100萬元各種稅款,有力支持了十四師現代農業的發展,間接地創造了巨大的綜合效益。

打造“和田玉棗”品牌,搶占紅棗産業發展機遇

和田自古以來因其盛産的和田玉而揚名天下,卻鮮少有人知道,駐守和田的兵團十四師培育生産的和田玉棗近年來已經悄然進入全國各重要城市,其獨有的品質和口味,深受市場青睐。六星級和田玉棗市場零售價一度接近300元/公斤,且常常供不應求。

然而,就在和田玉棗風靡市場已經數年之後的2008年底,一個偶然得知的消息,讓正在援疆的陳銳軍震驚不已:因為“和田”作為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名稱,不能用于普通商品的商标注冊,國家商标局已正式駁回十四師昆侖棗業公司提出的“和田玉棗”的商标注冊申請。

對整個十四師來說,這個消息無異是沉重的。

經數年精心培育,紅棗産業已成為十四師重要的也是唯一的支柱産業,當時全師各團85%以上的一線職工都在從事紅棗種植。而且當時,“和田玉棗”已經成為全國紅棗行業的知名品牌,也是十四師的唯一品牌。有專業人士做出評估:“和田玉棗”品牌這一無形資産市場價值已經超過5000萬元。如果品牌注冊成功,該品牌價值即可翻4倍達到2億元以上;如果注冊不成功,則在市場風險襲來時,可能會突然變得分文不值。

而在此時,各地市場上已經開始相繼出現仿冒的“和田玉棗”,有些品質低劣,已經嚴重影響了和田玉棗的聲譽,而真正的品牌締造者——十四師棗業公司卻沒能成功注冊商标,更沒有法律保護,無法理直氣壯地開展打假。

從長遠來看,十四師紅棗産業化進程能否順利推進,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屯墾戍邊的實力能否持續增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和田玉棗品牌建設能否順利進行。

曾經起草中建總公司品牌管理制度的陳銳軍,深知品牌戰略的重要意義。在深入了解情況後,他主動向十四師黨委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師和田玉棗商标注冊和品牌建設工作的初步方案》,并接受師黨委的托付,承擔起“和田玉棗”商标品牌的注冊申請任務。

2009年4月,在京調研期間,陳銳軍一行人拜訪了在京出差的新疆自治區工商局相關領導,詳述了和田玉棗商标注冊對十四師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注冊當中遇到的難題。在自治區工商局相關領導的引薦下,陳銳軍又來到國家工商總局,向時任局長李建昌當面彙報。

排隊等候整整一個上午,見到李建昌局長後,陳銳軍把作為援疆幹部對十四師的理解,對和田玉棗品牌建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非常動情地一口氣講了出來。為這幾分鐘的彙報,他已經準備了整整6個月。

李建昌局長被深深地打動了。沉默片刻,他當即指示,請商标局負責地理标志的處長牽頭,指導十四師做好相關工作,建議繞過障礙,通過申請原産地标志來解決“和田玉棗”商标注冊的問題。

雖然有了國家商标局領導的明确支持,陳銳軍他們還是不敢松一口氣。作為原産地标志注冊,後續工作中需要攻克的難關還很多。比如:産品質量的鑒定、産業協會的組建、相關章程的制訂、産品标準的建立、曆史資料的收集等等。

在國家商标局的專業指導下,經各方不懈的努力,和田玉棗産業協會于2009年8月正式組建。至此,地理标志所需全部資料也整理完畢,正式遞交國家工商總局商标局地理标志處。12月27日,和田玉棗原産地标志注冊申請通過審查。2010年3月27日,和田玉棗原産地标志申請正式得到國家商标局批準。

至今,“八個一斤重,六個一尺長”的和田玉棗,仍然是十四師最重要的支柱産業。和田玉棗商标仍然是兵團唯一的原産地标志,其成功注冊,為富裕當地人民,為夯實兵團在南疆戍邊的經濟基礎,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全疆首所民族團結紅軍小學落戶十四師

烏魯木齊“7.5”事件發生後,陳銳軍就敏感地意識到:在兵團建紅軍小學,正逢其時。

“紅軍小學”是由老一輩革命家親屬和子女首倡并帶頭捐款,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在老少邊窮地區幫困扶貧的一項教育援助工程。計劃沿着紅軍長征路,在全國範圍内建設100所紅軍小學。陳銳軍曾受聘為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的常務理事,援疆時分管部門中恰巧有教育局。在詳細了解了十四師光榮曆史後,他正式向上級提出了在四十七團建設紅軍小學的申請。

選擇四十七團不是偶然的。十四師四十七團的前身是一支光榮的部隊,誕生于井岡山,隸屬紅軍第四方面軍,抗日戰争期間是聞名中外的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七一九團,時任旅長王震、團長張仲翰。解放戰争期間,它被改編為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師十五團,曾立下赫赫戰功。1949年10月,這支部隊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大沙漠,15天行軍1580多裡,成功解放和田。此後的60年裡,四十七團一直駐守和田,出色完成了建設和保衛邊疆的使命,為邊疆的安全穩定、民族團結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7.5”事件發生後,兵團的作用更加凸顯。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兵團在促進邊疆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團結方面的作用,在這個特殊而敏感的時期也顯得尤為重要。

2009年7月10日,在特殊的條件下,陳銳軍想方設法與紅軍小學建設辦公室取得了聯系,迫切地希望能盡快批準在新疆建設第一所紅軍小學的計劃。7月17日,新疆第一所“民族團結紅軍小學”啟動儀式在四十七團隆重舉行。幾位老紅軍後代專程趕到和田,代表老一輩革命家親屬和子女以及捐建紅軍小學的社會各界人士,向兵團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贈25萬元人民币,用于四十七團雙語小學建設項目。在啟動儀式上,代表團向該校各族學生授予了由246名老将軍簽名的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和“民族團結紅軍小學”校旗。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攝制組全程采訪,當晚央視一套《新聞聯播》也播發了這條新聞。

“建成全新疆第一所民族團結紅軍小學,意義重大且深遠。不僅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屬和後代對新疆教育事業的關心、厚愛,也有助于新時期紅軍精神在新疆、在兵團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還有利于改善雙語教學條件、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更重要的是,在最需要的時候,在央視等中央媒體第一個發出了兵團的聲音。”陳銳軍告訴記者,這是他在援疆諸多工作中,頗受兵團黨委贊許的得意之作。

《南疆飛鴻》,再現濃濃的新疆情

陳銳軍永遠忘不了離開和田的那一天。

那是2010年1月29日。和田的冬日,給人的記憶總是霧蒙蒙的。空氣中到處彌漫着柴火燃燒後的嗆人味道。此時,這些味道更帶着幾分離别的愁緒。

行李都收拾好了。出發前的陳銳軍,心裡空蕩蕩的,依依不舍。請來司機,驅車再看看和田。一路上,兩個人都默不作聲。車子寂寞地穿過大街小巷,艾提卡大巴紮、昆侖湖公園、玉龍喀什湖……

在去機場的路上,陳銳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失聲大哭起來。機場離師部隻有10分鐘的車程,他整整哭了10分鐘。

件件往事湧上心頭,在和田的一年半時間裡,在各種資源都相對匮乏的情況下,自己與兵團的幹部職工、與援友們一起為十四師發展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汗水與淚水,是永遠不能忘記的啊;十四師的幹部職工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是永遠不能忘記的啊;那些下鄉途中遇到的維吾爾族男女老幼淳樸的笑臉,是永遠不能忘記的啊……

“二等功”、“優秀援疆幹部”,這是兵團給予陳銳軍這一年半工作的一種高度肯定。面對榮譽,陳銳軍不敢自豪,内心更多的是溫暖和傷感。“與世世代代堅守在邊疆、屯墾戍邊、無私奉獻的兵團人相比,我們作出的一點點努力,又算得了什麼呢?”

援疆期間,陳銳軍工作之餘撰寫了大量文章,在新華網等媒體發表,抒發自己在南疆、在兵團的所見

所聞、所感所悟、所牽所挂。回到北京,陳銳軍利用業餘時間,将自己援疆期間拍攝的2萬多張照片、幾十萬字的文字整理出來,2011年由新華出版社結集出版,名為《南疆飛鴻》。采訪他的過程中,每當談到某個關于和田、關于兵團的話題,他就會翻開這本書,找出與之相關的文章圖片指給我看。

陳銳軍說,和田援疆一年半,自己心靈上的收獲,較之所付出的辛苦,要多得太多了!兵團人屯墾戍邊,不辱使命的精神,深深打動了他、感染着他。

援疆歸來,陳銳軍擔任中國建築裝飾集團的黨委常委、紀委書記。他一方面努力投入到新的工作當中,在央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事業中,不斷做實踐上的探索和理論上的思考,另一方面,他利用業餘時間,繼續調動各種資源,力所能及地關注和支持新疆和兵團的發展。

這份新疆的情懷,以及因《南疆飛鴻》所産生的巨大社會影響,使他結交了一大批和新疆相關的朋友。朋友們滋潤着他的心靈,澎湃着他的激情。一批關于新疆和兵團的文藝作品,相繼在各類媒體發表。其中的詩詞歌賦代表作《援疆賦》、《絲綢之路》、《夢回和田》、《藍天下的新疆》等已廣為轉載和流傳,而《尋訪青春的足迹》、《為了青春的夢想》等新聞報道也在繼續宣傳兵團精神,幫助兵團人解決實際困難。他廣交新疆各民族朋友,幫助他們拓展在内地事業的發展,用心傳遞溫暖和親情,用自己的行動,努力為民族團結做着各種不懈的努力,踐行着“把援疆事業當做終生使命”的諾言。

如今,陳銳軍作詞創作的歌曲《夢回和田》,已經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達坂城的姑娘》這些歌曲一樣,成為一個地區的代言歌曲,不僅在南疆廣為流傳,而且成為能夠打動曾經曆過這片熱土的人們心靈的代表歌曲。

新疆這片熱土上的勤勞、善良、熱情、淳樸的各族人民,無時無刻不在溫暖着陳銳軍;和田,已經永遠留在他的夢中,無法割舍。而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懷,總在不經意間,讓他心底裡,湧起一些淡淡的傷感。

為什麼他的眼中飽含淚水?因為他深愛着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

這份愛,愛得持久,愛得深沉!(責編增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