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槟城:遺落南洋的東方之珠

槟城:遺落南洋的東方之珠

時間:2024-10-22 06:03:50

去馬來西亞,我們從蘭卡威乘船到槟城,下了輪渡就看到一幢幢黑瓦白牆的老舊船塢,牆體斑駁、滿身苔痕,爬山虎卻綠得發亮。

喬治敦是槟城的首府,我們的酒店定在喬治敦的老城區,從地圖上看鎮子不大,我們打算走着去下榻的酒店。

從碼頭出來,剛轉過一個街角,街景完全變了模樣。街道狹窄,兩旁是兩三層的騎樓,房屋都刷了很鮮亮的顔色,色彩斑斓。“騎樓騎你頭,翻風落雨永無憂”,騎樓是指建築物一樓臨街部分建成行人走廊,具有遮陽擋雨的功能,其走廊上方為二樓的樓層,仿佛二樓“騎”在行人走廊之上,故稱為“騎樓”。這些亞熱帶地區,由于常年濕潤多雨,騎樓的出現方便了行人和商人,令其活動“風雨無阻”。

槟城的騎樓正是結合了東西方建築風格的南洋式:走廊、屋頂是巴洛克風格的,卻又有着中國的雕花木窗。這些騎樓上挂着的牌匾也很有意思,“××企業”“××貿易公司”“××綢莊”“××書局”,感覺自己好像突然穿越到了幾十年前的香港或者民國時期的老上海。唯有騎着摩托車呼嘯而過的黑皮膚馬來人,提醒着我們,這裡是槟城。

槟城是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城市,華人占比40%以上,在老城區尤甚,放眼望去,似乎本地的馬來人倒像是外來者,我們這些觀光客坦然而平靜地走着,絲毫沒有遊客的陌生感。

喬治敦鎮很小,有名的景點是散落在街邊角角落落裡的壁畫和沿海而建的姓氏橋。

壁畫是仿3D的,每到一處都能遇到幾個拍照的人,馬來人、華人或者歐美人。馬來人的女孩子全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隻露出一張臉。

姓氏橋是搭建在海邊的木屋,據說,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曆史,是清朝末年華人下南洋來到這裡,靠海為生,搭起闆橋,在上面建造的房屋。橋大體分成幾部分向海面延伸而去,橋上有一棟又一棟小屋。路過小屋,門口都會有小小的香爐用來拜神。屋中打開的電視上,在播放着電視劇。海風習習,涼涼爽爽,人們随意坐在地闆上看劇,吃飯,看屋外人來人往。不過住在這裡的大多是老年人,有些像國内農村的留守老人。橋頭賣榴蓮雪糕的老奶奶說年輕人都去了新城。

姓氏橋上的木屋面積都不大,木闆鋪成的小路也僅夠兩人并肩而行,但就是在這極有限的使用面積裡,當地華人還是會建一座小小的祠堂。這種祠堂在槟城随處可見,富貴大氣者有之,簡陋樸實者有之。時間好像對這裡格外仁慈,那些由百年前的華人們從中國帶來的傳統習俗一直在這裡延續着——對祭祖拜神格外看重,春節期間有持續半個月的燈會,市長拜年的廣告牌立在街頭最顯眼的地方。

極樂寺的燈會也是一個“很中國”的活動,我們坐了很久的巴士去看,路過一些現代化的公寓和别墅區,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新城。

到達極樂寺時天光尚早,陸續有當地人驅車帶着一家老小來看燈會。極樂寺建在半山腰上,依山眺海,山上是通明如晝的古刹,山下是星星點點的萬家燈火,我非善男信女,此刻卻也對萬事萬物有了肅然的敬畏。

離開極樂寺,我們在巴士站台等車時遇到祖孫三代,爺爺、女兒和孫女。看到我們,熱情地攀談起來。問我們春節放幾天假,一般有什麼習俗。老人問:“是中國的春節熱鬧還是這裡的熱鬧?”

像他這一代在馬來西亞出生的華人,很少有到過中國的,他們保持的傳統文化也跟中國的不完全一樣了,中華傳統文化在這裡就像是流落到孤島的生物,不再具有進化的動力。在文化上,他們的認知是和中國一樣的,同根同源,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的習俗比中國更中國。

在這一路旅行中,我們從馬來華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口中,不止一次聽到他們說自己是沒有歸宿的,黑眼睛黃皮膚,長着一張中國人的臉,說漢語寫漢字,護照上國籍一欄卻清楚地寫着馬來西亞,進入中國海關需要簽證。對于很多早年移民國外的華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普遍存在的遺憾心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