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有多少錢才幸福

有多少錢才幸福

時間:2024-10-22 03:54:35

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有很多錢是最幸福的,當然,最好能有馬雲那麼多,但馬雲自己不是這麼認為,他說月薪兩三萬元才最幸福,那到底有多少錢最幸福呢?答案當然是不一樣的。我們盤點的這5個人看法就不相同。

王曉:錢越多越好

按照我們當地的政策,農村年滿60歲的老人每月發給50元錢的補助,如果滿80歲,每月發100元。姨媽今年剛好滿60歲,我買了東西去看她,她對我說,現在的日子真是好啊,連我們農村的老人也同城市的老人一樣有工資了,活到80歲還能拿100呢,我要好好活着,争取拿那100元。她的臉上,是滿足的笑。50元人民币,就讓姨媽心滿意足。

我們村有很多女人到10多公裡外的火炮廠打工,因為幹的是計件,很多女人就不敢喝水,怕因上廁所耽擱了時間,即使上廁所,她們也是小跑着去。這讓同在一起打工的幾個外地人嗤之以鼻,這些外地人每月隻上半個月班,其餘時間都是休息、遊玩,這又讓我們村的人視為天外來客。從我們本地人的角度來看,錢還有夠的時候?賺了錢,要把老房子翻蓋成新房子吧?要買一輛車吧?要吃好的穿好的吧?總之,錢越多越好。

朋友玲是一個哈尼族,她的家在哀牢山的密林深處,她說她們村的很多人家,房子破敗不堪,家徒四壁,可每到核桃成熟的季節,他們村的男人就會背核桃到山下的集市賣,賣的錢就買酒喝,喝得酩酊大醉後,就歪歪倒倒回家。他們走着走着就倒在路邊,他們倒在哪裡就睡在哪裡。等酒醒了,爬起來再往家走。

他們整天都樂呵呵的,他們不會為房子破敗而難過,不會為明天的生計而發愁,他們隻活在今天。

張明:越有錢,他離幸福越遠

這個人叫張明,是我同學的哥哥。我認識他的時候,他正讀大學。他家當時條件也不是很好,家裡父母體弱多病,還要供兩個孩子讀大學。家裡基本上拿不出張明的生活費,整個大學都是張明靠自己打工賺學費和生活費。

畢業後,他在公路上幫人家幹工程。雖然他家窮,他也長得不怎麼樣,但他的努力上進還是赢得了财務室小月的注意。小月小巧玲珑,沒多漂亮,但是個好女人,給張明洗衣、做飯,還給他生了個聰明的大胖小子。

憑着張明的能力,工資一天比一天高。他們在城裡買了房,張明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城裡,照顧兒子吃飯,接送兒子上下學。張明和小月不管在工地,還是在城裡,都手牽手散步。那個時候,我們非常羨慕小月,羨慕她嫁了一個那麼有錢的老公,還對她那麼好。那時,張明和小月雖然沒有多少錢,但他們是幸福的。

後來,占着天時地利人和,張明承包了一些工程,賺了好多錢。買了多套别墅,卡宴、賓利的豪車好幾輛。這時,小月辭了工地上的工作,在家做了全職太太。她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上街、打麻将、等張明回家,而随着應酬的增加,張明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到最後幾乎不回來了。小月懷疑張明外面有了女人,暗中找了個私人偵探去調查,果然看到張明和一個妖媚的女人住在一起。

小月的心裡氣得不行,對張明的父母于是不太客氣;張明的父母又覺得,兒媳婦整天白吃白喝,靠兒子養着,還這樣嚣張。就這樣,家裡經常爆發戰争,最後張明的父母一氣之下就回了鄉下的老家。張明回來,看到父母被媳婦氣走,就逼着小月離婚。

離婚後,張明和妖媚的女人結了婚。女人是學金融的,她覺得張明幹工程,風裡來雨裡去,像個農民工,如果出了事故,還要承擔風險。工程款不到位,還要像孫子一樣四處讨要。在女人的建議下,張明改行做了金融。他成立了一個投資公司,承諾高利息,從親戚朋友那裡融資了好多錢。剛開始,他每月按時給付利息。高利息又吸引了更多的人來投資,雪球越滾越大。剛開始他做得挺好,後來有一筆很大的貸款收不回來,他的資金鍊斷裂,他破産了。他賣了别墅、豪車,還不夠還集資來的錢,隻能跑路。

張明沒有錢的時候,他過着幸福的生活。越有錢,他離幸福越遠。回望當初,到底什麼時候才最幸福呢?

小袁:用喜歡的事填充日子,心裡踏實

我居住的小區有個物業管理員叫小袁。小袁是山西人,據說家裡非常貧窮,他來北京上大學那年身上帶着不到500元錢。小袁依靠勤工儉學完成了學業,成績不算很好,但終究是順利畢業了,不過沒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小袁參加過兩次公務員考試,一次沒進入面試,另外一次進了面試最終卻不知何故被刷了下來。不過這個小夥子沒有呆在家裡等工作,也沒有因為找不到工作而氣餒,做了幾份臨時工作之後就到了我們這個小區,成為物業管理員,而且還找到了女朋友。這是幾年前的事了,後來小袁成了物業主管,帶着十幾個人整天奔走在社區内,因為小袁很熱情,逢人便笑,從來都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快樂的人,所以業主們大多知道他,有事兒也都樂意找他幫忙。

慢慢熟悉起來,我才知道小袁每天都要坐很長時間的公交車和地鐵才能回到住處,在路上的時間他都用來讀書,物業給他安排了宿舍,但是小袁仍然堅持每天回遠在郊區的租住地。小袁收入并不多,但大部分都寄回了家,剩下不多的錢隻能在遠郊租一間平房,小袁和女朋友分别在兩個區工作,每天忙完了之後都朝着同一個方向去,無論哪一個先到家,都會動手做飯,另一個遠遠趕到的時候,隻要望見窗戶裡透出的燈光,總會開心地微笑。

小袁和女朋友都是農村出來的孩子,他們覺得現在能在北京有一份工作,有一個容身的地方,有一個關心自己的人,很幸福。最初知道他們的故事的時候我除了有點感動倒也沒太在意,但是後來就有點驚訝了,因為小袁每天都會用自己買來的糧食喂養小區内的流浪貓狗,有一回小區裡一個清潔工病了沒錢醫治,小袁居然給他墊付了兩千多元醫藥費,更難以置信的是,前不久聽說小袁雙喜臨門:他已經升任部門經理,而且在遠郊買了一套房子。

“我跟女朋友兩人加起來一個月有7000元錢呢!寄給我家一些,寄給她家裡一些,剩下的都攢着,如今買了一套房子,算是在北京紮下根啦,再也不用租房子了!”這是小袁對我說的,雖然房子面積很小,而且很遠,但我看得懂小袁臉上蕩漾着的幸福。

小袁并不是個優秀的孩子,但他是個幸福的人,因為他懂得知足,有自己的目标,同時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無論是孝順父母還是照顧流浪的貓狗,抑或是每晚都要迎着燈光回到遠郊的那個小小的家,這些都是他願意而且喜歡的,用喜歡的事填充日子,心裡踏實,所以他是幸福的。

芒果:錢可以赢得未來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奔四的芒果要離婚。男方開出的條件是,假如芒果要孩子,财産平分。兒子是她的心頭肉,她是要定了的。于是,兩個曾經愛到恨不得合體的人,開始了一場關于錢的談判。一番清算過後,芒果成了有房子、有兒子、有50萬元負債卻沒有工作的大齡失婚婦女,前夫開着車,懷揣50萬元現金,攜手新歡,昂首奔向新生活。

曾經視金錢如糞土、安樂知足的芒果,後來咬牙賣了兩居室,換了一居室,拿着剩下的錢開了個小小的繪畫培訓班,天天掰着手指頭算賬記帳,小本兒上密密麻麻記着,欠誰的錢什麼時候還,日子從未有過的艱難。電話裡,她啞着嗓子和我自嘲,快來聞聞,我現在渾身上下的銅臭味兒,洗澡都沖不掉。但是,我從沒像現在這樣接地氣兒。

看看,刺激我們拼命工作、努力賺錢的,從來不是多麼高大上的理想或社會責任感,而是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小願望:

比如在婚姻窮途末路時,我們可以離一個體面的婚,而不至于讓自己陷入絕境;比如我們可以帶孩子看更大的世界,因為“見識”往往建立在燒錢的基礎上;比如我們可以随時随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不是“窮遊”;比如我們可以帶父母下一次昂貴的高檔餐館,而不必在乎菜單後面的價位……

女人要活得好,得有兩個立足點,一是家庭,二是工作。這樣當其中一個塌了的時候,我們才不至于倒下。一個女人有了獨立賺錢的底氣,才可能活得從容笃定,處變不驚。

現在,女人們又不是沒飯吃沒地兒住,又有什麼好糾結的呢?也許,很多人也是在面對生活的步步緊逼之下才逐漸意識到錢的重要性。

原來,這樣理性的拜金真的沒什麼不好:“錢從來不是萬惡之源,一個人不會因為沒錢而深刻,也不會因為有錢而淺薄。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賺幹幹淨淨的錢,讓自己過的好一點,讓家人過的好一點,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人尊敬的。”芒果這樣覺得。

錢買不來愛,卻可以呵護和鞏固愛,讓你的生活更添安穩和踏實。錢換不來幸福,卻可以幫我們赢得未來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吳同宇:福來自于你和這個世界的緊密聯系

最近因為要跳槽,換城市了,所以隔三岔五地約人吃飯道别。大家談論最多的還是事業發展問題。這個年代,特别是大城市打拼的人,都有各自的焦慮。而賺錢總是最熱門的話題。

“我真的要賺很多錢嗎”好像是個挺廢話的問題誰不想賺很多錢呢?我思考這個問題很久了,但我覺得它的答案沒那麼簡單。

我從前特别排斥喜歡賺錢的人。“有錢并沒有什麼了不起”,“暴發戶就算有很多錢還是會被人看不起”,這些是我以前幼稚的想法。但是随着經驗增長,看的書越來越多,見識的人越來越多,我越來越能發現不同人身上的優點,而且覺得,有錢真的确實了不起。

如今的“暴發戶”,如比爾蓋茨、紮克伯格、馬化騰、馬雲,不僅自身優秀勤奮沒有道德污點,還創造了新的生産方式,推動了經濟發展。他們創造的産品被大多數人需要,其結果就是他們的個人價值非常高。“需求決定價值”是經濟學常識。想讓自己更值錢,那你提供的東西就得對大多數人有用。所以說,現在的有錢人,他們對大多數人有用。他們光明正大地賺大錢,确實了不起。

有錢确實了不起,但是,賺到錢就一定能獲得人生成功,這種說法顯然是錯的。一個人的人生成不成功不是靠别人評價的,而是要看自己過得幸不幸福。沒有錢當然會帶來很多痛苦,但是賺很多錢也并非一定能帶來幸福。有錢卻不幸福的人很多,最近在書中看到一個故事:

有一個男人把錢和幸福畫上了等号。起初他沒錢,賺來的錢讓他和家人過上了物質更充裕的生活,幸福感确實随着錢的增長在上升。然而一段時間過後,物質上帶來的幸福感沒有了,他懷疑自己是不是因為沒賺夠,所以更加拼命地賺錢往家裡送,但是見到家人的時間卻越來越少。跟家人越來越陌生之後,為了逃避這種空虛感,他外出更多了,賺錢好像變成了一個黑洞。直到有一天,他心理壓力太大,病倒了,不得不辭去工作回家修養。這時候,他跟家人的相處又變得頻繁了,他又慢慢找回了以前的幸福感。

故事很簡單,它展示的道理也并不需要我們去付出健康的代價才能領悟:幸福來自于你和這個世界的緊密聯系,來自于被他人需要的滿足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