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撤縣設市:一字之差變化大

撤縣設市:一字之差變化大

時間:2024-10-21 09:15:58

從“縣”到“市”,一字之差,管轄地域沒變,人口也沒變,但背後的差距何止千裡。

日前,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湖南省撤銷甯鄉縣,設立縣級甯鄉市。此外,陝西神木縣撤銷,設立縣級神木市;浙江玉環縣撤銷,設立縣級玉環市;河北平泉縣撤銷,設立縣級平泉市;四川隆昌縣撤銷,設立縣級隆昌市。

這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撤縣設市”,雖說這個詞常聽到,但是上一波動靜這麼大的集中撤縣設市,還是20年前的事。

撤縣設市,不管字面上叫什麼,管轄區域沒變,行政級别沒變,政府部門機構及人員組成除了名字上換了個字,也沒什麼太大變化。那麼,為什麼很多地方政府如此努力地想要推進縣改市?對于老百姓來說,縣和市到底有什麼區别?撤縣設市能給新市民帶來什麼切實的好處?

4地撤縣設市,有什麼規律?

從公布情況來看,撤縣設市的最終審批,都是國務院批準、國家民政部發文。

而在此前,他們都要在滿足設定的條件後,自行提出申請,依次經所在市、省批準後,進入國務院審批流程。

就在去年,多家媒體曾公開報道,全國有165個縣撤縣設市申報材料已報國務院排隊待審批。

從這次“放行”情況看,4地撤縣設市後,行政區域均未變動,都由所在省直轄,由所在地級市代管。批複文件還專門提到,設市後,當地不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不增加财政供養人員,不增加“三公”經費。

上一波集中撤縣設市,還是20年前

統計顯示,在1994年到1996年,全國共有95個縣改市和1個新設縣級市。改為市之後,江、浙、魯等省的縣域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每年的全國百強縣排行榜基本都被這三個省占據。截至1998年,我國縣級市數量達437個,其中近350個為縣改市。也就是說,有接近15%的縣改為市。

不過,縣改市一度引起盲目跟風,從而帶來不少問題。比如說,許多地方縣級市市區農村人口比重過大,城郊比例失調,城鄉概念模糊、大量占用耕地等“假性城市化”問題。在這種情況下,1997年,國務院暫停了實施10多年的撤縣改市政策。此後的将近20年間,隻有少數縣成功改市,而且這些縣主要集中在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

從“縣”到“市”,一字之差有何不同?

湖南甯鄉縣改市就能看出一些縣改市的必要性。

甯鄉位于湖南中部,隸屬省會長沙市,面積2906平方公裡,常住總人口116.8萬人。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甯鄉縣實現GDP超過1098億元,比上年增長1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超過8.7萬元,躍居全國百強第35位,中部第3位。

湖南師範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所長劉茂松認為,撤縣設市将對甯鄉進一步提升城市定位,增強城市功能,拓寬發展空間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歸農用地的指标會增加,市政建設的幾率、優惠政策,國家在一些大型的工業設施、服務設施的投資都會增加。”

有專家指出,“由于城市的發展是客觀存在,很多縣城、特大鎮實際上已經是城市,隻是沒有這名号而已”。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院城市與區域經濟系、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教授林拓認為,經過了20年的發展,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已經提高了很多。縣改市的速度已經與城市化的客觀進程不匹配。

他表示,十八大以來,比較重視全國統籌性的發展,所以設市已經不是再以東部地區人口要達到多少才能設市,這個是不太合理的,所以設市已經進入到了比較關鍵的階段了。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縣改市的标準是什麼?

縣改市的标準是什麼?

雖然目前縣改市新的标準尚未公布,但是毫無疑問,縣域經濟發達、區域内城鎮化比例較高,城市規模較大的地方,撤縣設市的可能性也會比較大。

既然說到撤縣設市,那麼首先就要來講講“縣”和“市”到底啥區别。

在中國,“縣”作為一種行政區劃,代表着農業社會的管理方式。兩千多年來,國家一級行政區,郡、州、道、路、省……一直在變化,而縣,除了新設、合并、分設外,名稱不變,轄區也不大變。

背後的原因是:縣這種行政區劃,非常适合管理有大量農業人口的區域。中國長期處于農耕社會,這是縣這種行政區劃如此“長壽”的原因。

“市”就不一樣了。“市”的意思就是市場,有市場的地方,一定和城市聯系在一起。在中國,“市”作為行政區劃,發轫于廣州,不到100年。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暫行條例》公布實施,廣州市政廳成立,這是中國曆史上首次将“市”作為行政區劃。

市作為行政區劃,代表了另一個方向——城市化。

“縣”和“市”的區别很明顯:“市”通常管城市人口所在的區域;“縣”管農村區域。

随着城市化、城鎮化的進行,撤縣設市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出現。直到1997年時,國務院“關閘門”。

從“縣”到“市”,一字之差,管轄區域沒變,人口也沒變,但背後的差距何止千裡。

首先是職權。從全國範圍來看,縣歸地級市直管,縣級市則由省政府直管,地級市政府隻是代管。隸屬層次不一樣,行政管理權限就要大一點,優惠政策也會多一點。

其次是定位。縣一般以農業為主,市則以工商業或者服務業等非農産業為主。

再次,體現在政府部門設置和編制确定上,縣一般涉農部門較多,市則以城市經濟和城市管理部門設置為主。

第四,财權不一樣。上級政府轉移支付或者專項扶持資金也有差别,縣一般隻能用于農業相關領域,而市可以用于城市相關領域。還有,市可以開征并使用城市維護建設稅,而縣不可。

另外,也有人認為,市的形象較好,在工商業發展方面與城市建設等方面可以提供較多的優惠政策,有利于吸引較多外來資金,而縣在招商引資中處于邊緣化地位。

撤縣設市,不能隻看到“錢景”

綜合各方面情況看,盡管以往那些大批“撤縣設市”的現象再難複制,但仍将有一部分經濟社會發展良好的縣實現完美變身。特别是在中央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将一些地方經濟中心由縣改市,可以發揮更好的區域帶動效應。

問題是,當衆多的縣都趨之若鹜時,很多事情實際上已有些變味。20世紀90年代末中央為何收窄撤縣設市的口子?根本原因還在于不少地方為了改市,往往好大喜功,甚至弄虛作假,編造相關數據,從而扭曲了城鎮化的方向與目标,出現城鎮化“虛熱”:一方面,城市建設缺乏規劃,一些地方出現供大于求的“鬼城”;另一方面,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并沒能跟上。

在這一過程中,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土地财政”。一些縣份動辄就是“舉全縣之力”撤縣設市,政府目光所及之處,仍是農民的土地,是可以通過土地變現的“錢景”。不僅沒有心思發展現代農業、新型産業、社會服務業等,甚至連基本的城鄉公共服務也缺乏熱情。這樣的做法,依舊是一種以追求GDP為目的的政績工程,與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相去甚遠。

城市的發育、壯大,固然離不開行政力量的推動,但本質上仍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就目前而言,将一些地方經濟中心撤縣設市,使其實現從農村政區向城市政區的轉化,從而能夠容納大量農村轉化人口,是符合經濟發展形勢的。隻是,這其中需要與時俱進地設定必要門檻,民政部原有的撤縣設市标準有些已經過時。比如,特别強調GDP,強調非農人口占比,已不适應當下的情況。

無論如何,行政區劃調整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應該慮及長遠,格外謹慎,不能動不動就一窩蜂圍攏而上,不能“有條件要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改”。畢竟,市也好、縣也好,所有的努力都應該是增進民生福祉,讓老百姓對未來有更好的預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