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标本兼治消房顫

标本兼治消房顫

時間:2024-10-21 07:00:41

圖/馬長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髒内科中心主任、國家心血管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辦公室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心髒病學系主任、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北京市高層次衛生技術領軍人才,獲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之一。人的心髒有2個心房、2個心室,正常心跳時依次是心房收縮—心室收縮—心房心室一起舒張,完成一次心跳,人們感覺到的心跳通常是心室的收縮。然而房顫時,心房無規律顫動,不能正常收縮舒張,有的心房顫動能帶動心室完成一次收縮舒張,有的心房顫動則不能,最終導緻自我感覺心跳十分不整齊,毫無規律。

房顫可以稱得上是21世紀的心血管流行病,據估計,2010年全球房顫患病人數約3350萬。預計到2050年,中國房顫患者男性520萬、女性310萬。在40歲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顫的風險為26%,女性為23%,平均每個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會患上房顫。

老年合并症患者應盡早篩查及預防房顫

北京安貞醫院心髒内科中心主任、國家心血管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馬長生表示,房顫的危害諸多,總體來說,可使卒中風險增加5倍,心衰風險增加3倍,癡呆和死亡風險增加2倍,顯著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同時也給社會和個人造成巨大經濟負擔。

“其中,腦卒中患者中約五分之一是由房顫導緻的。由于房顫患者的心房不能規律地收縮舒張,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随血液循環,可栓塞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其中栓塞在腦血管的概率最大,危害也最大,可導緻腦卒中甚至猝死。”馬長生強調,研究表明,合并有房顫患者的腦卒中緻殘率明顯大于無房顫患者。

房顫和心衰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美國佛明翰(Framingham)研究表明心衰患者房顫的年發生率約為54%,房顫患者中心衰的年發生率約為33%。合并心衰的房顫患者,遠期預後差,再住院、住院天數和住院死亡率均顯著增加。

近些年來,房顫住院率的增長甚至超過了心梗和心衰。

房顫相關症狀主要是心悸、氣短、頭暈,嚴重者在房顫轉複時伴有長間歇,還可導緻黑曚、甚至暈厥。然而,有近三分之一的房顫發作是沒有症狀的,使得房顫極具隐匿性。數心跳、摸脈搏可幫助早期發現房顫迹象,常有患者描述為“有時快,有時慢,一點規律都沒有”。發現異常迹象時,及時就近檢查心電圖即可确診房顫。老年人,尤其合并疾病較多的人,更應重視每年體檢,幫助發現隐匿性房顫。除此之外,随着科技進步,一些便攜式、穿戴式心電監測設備也可幫助及時發現隐匿性房顫,更有助于早發現早治療。

7種簡單生活方式做好房顫一級預防

由于心血管危險因素沒有得到良好控制,随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近年來房顫的發病率不斷增高。罹患房顫顯著增加多種疾病的風險,包括卒中、心力衰竭和癡呆等,顯著增加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醫療費用負擔。鑒于房顫造成嚴重并發症危害和帶來的高經濟負擔,做好房顫的一級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

導緻房顫的常見原因有高血壓、瓣膜性心髒病、心力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心髒外科術後、心肌病、冠心病、心包炎、先天性心髒病、肺動脈栓塞等。大量飲酒、吸煙會增加房顫的發病風險,其他誘因還包括:勞累、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攝入咖啡因、缺氧、電解質紊亂、嚴重感染及某些藥物的影響等。有時候,房顫還可以發生在65歲以下、沒有任何基礎心髒疾病也無其他常見的房顫觸發因素的個體中,稱為孤立性房顫或特發性房顫,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并不少見。馬長生表示,在此之前,我國房顫最常見的病因是風濕性瓣膜性心髒病(簡稱風心病),特别是風濕性二尖瓣狹窄。

近幾十年來,随着衛生條件的改善,風心病的發病率顯著降低,由其導緻的房顫也大大減少,高血壓性心髒病已成為目前房顫最常見的原因。老年房顫患者中部分是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綜合征的心動過速期表現。

其中有些危險因素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進行避免,如增加體育鍛煉、保持合理的體重指數、戒煙、減少酒精消耗能夠減少房顫發作。馬長生表示,簡單的生活方式有利心髒健康,包括不吸煙、維持适當的體重、有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理想的膽固醇水平、理想的血壓水平、理想的血糖水平。

理性對待抗凝治療服用藥物應遵醫囑

馬長生表示,抗凝治療可使卒中風險降低60%~70%。國際上公認的CHA2DS2~VASc積分可以用來指導患者抗凝治療。CHA2DS2~VASc積分:心力衰竭、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病、女性和年齡65~74歲分别積1分,既往栓塞史和年齡75歲及以上分别積2分,總分≥2分的患者,就是卒中高危患者,應該規律服用抗凝藥物。

馬長生強調,這裡所說的抗凝藥物主要指華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藥(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不包括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卒中,其胃腸道出血和顱内出血風險并不低,房顫卒中高危患者應用阿司匹林無效,低危患者應用阿司匹林風險大于獲益。

華法林作為口服抗凝藥物有很久遠的應用曆史,但是該藥和很多食物藥物有相互作用,影響藥效。與華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具有起效迅速,劑量固定,與食物藥物相互影響小等優點,此外目前研究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相比華法林出血風險小,尤其是顱内出血風險降低。但是,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藥物中除達比加群酯有研發的有效拮抗劑外,其餘藥物尚缺乏臨床應用的拮抗劑,安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雖然抗凝藥物是把雙刃劍,存在出血風險,但是對于卒中高危患者而言抗凝利大于弊。然而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房顫抗凝現狀堪憂。全球房顫患者抗凝藥物應用率約34.4%,而中國僅達到13.5%。讓房顫患者盡早意識到自身危險,建立抗凝意識,迫在眉睫。”馬長生說。

減房顫易,消房顫難“中國方案”标本兼治消房顫

轉複房顫的方法籠統分為兩大類,藥物轉複和射頻消融手術治療。

馬長生表示,目前國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包括胺碘酮、心律平、索他洛爾等,藥物副作用大,長期服用可導緻心髒或心髒外副作用。比如:胺碘酮長期服用可導緻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肺間質纖維化、心動過緩等。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目的在于減輕房顫相關症狀,但是維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有限,主要表現為減少房顫發作而不是消除房顫,藥物的促心律失常效應和心外不良反應也很常見。同療效相比,更應重視抗心律失常藥物應用的安全性。

“導管消融治療可以根治房顫。研究表明導緻房顫的異常電活動絕大多數來自肺靜脈,通過導管消融可隔離肺靜脈傳導的異常電活動,達到根治房顫目的。”馬長生說。

師從胡大一,作為“中國房顫導管消融第一人”,馬長生開創了我國心房顫動導管消融事業。自1998年完成國内首例房顫導管消融術以來,馬長生帶領團隊系統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合中國國情的房顫消融技術和方法,在他的帶領下,北京安貞醫院房顫中心成為全世界完成房顫導管消融例數最多的中心,為諸多房顫患者實施了射頻消融手術。2015年,該團隊受邀在美國波士頓國際房顫年會上進行手術直播,獲得國際醫學界矚目。

從醫30多年來,馬長生救治過的患者不計其數,其中包括92歲的高齡老人和懷胎3個月的危重症孕婦。馬長生認為,無論手術風險多大,隻要患者獲益大于風險,醫生就應該勇挑重擔盡力為患者施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