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

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

時間:2024-10-21 02:36:17

圖/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當今世界正進入一場基于信息技術的變革當中,随着人類社會逐步邁入信息工業4.0時代,人工智能信息技術與各個行業的深度融合與發展,已經成為當下的時代潮流和戰略發展方向。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理念正深刻地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深刻地影響着教育的發展。

在“全球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8”媒體見面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郝芳華表示,如果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能夠與教育進行深度融合,毫無疑問将深層次地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發展,進而給未來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打破傳統課堂“一刀切”局面

2017年全國智慧教育論壇化學分會場上,從教十餘年的北京市第十二中胡小蒙老師正在帶領班裡的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這并不是胡小蒙第一次通過人工智能教學系統進行授課。

與學生同時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中,利用即時投影技術,既能避免學生接觸強腐蝕劑,同時又能看到講台上和自己實驗中的現象。通過實時拍照與錄像功能,把分組實驗的結果展示給全班學生,并就實驗結果與學生進行互動。

“在互動實驗中,人工智能教育系統可以很好地實時呈現分組實驗教育環節。此外,師生之間的讨論與反饋也能夠馬上在課堂中加以運用,擴充了學習的素材。”胡小蒙告訴本刊記者。

這種課堂上的實時産生的豐富的生成性,是網絡教育技術的最大亮點。借助教育技術,能讓課堂上學生的看法、作品等,迅速成為課堂上讨論的内容,為教師節省了重複教學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不僅如此,人工智能還能夠及時采集學習數據,針對學生試卷中的錯題,推送精确的相關知識點。“有了這樣一個工具,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薄弱點去下功夫,複習起來有針對性,成績提高的速度也會加快。”

胡小蒙認為,盡管現代教育技術并不是課堂上的内核和精華,但不失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保障。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每位學生學習的科目和領域各有側重,所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胡小蒙認為,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是一方面,與此同時,基于人工智能基礎上的課下智慧教育平台,也可以有方向性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課上、課下不再進行“大鍋飯”式教育,讓學生重新擁有選擇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自主、有個性地發展。

大數據因材施教,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被業内譽為教育信息化服務引領者的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向記者舉了這樣一個案例。

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有些同學能按照老師的教學步驟一步步往前走,往往可以取得80分以上的測驗成績,他們被稱為優秀生。但是也有一些學生比較調皮,他們可能第一節課有10%的内容聽不懂,到了第三節課、第四節課,有20%—30%的内容不懂。别的學生在期中考試時都拿到90分,他們隻考了60分。

一次沒考好,不一定是“差生”,但如果連續兩三次考差,老師和家長就很可能給他們貼上“差生”的标簽。但也許這些學生未來在某些方面很有潛力。

面對這樣的問題,人工智能技術與大數據結合就可以發揮作用。将學生上課時的表現、課後的學習情況等轉化成數據,依據這些數據就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畫像”,讓老師和家長依次定位學習盲區,提供個性化指導,讓“落後10%”不再成為瓶頸,那麼,班級就不會再有“差生”。

“瓶頸”如何突破?從事教育工作十六載的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年級主任付加國向記者展示了一組對比數據。付加國發現,使用智慧課堂系統一年來,他帶的兩個班級成績有大幅提升。

“我帶了兩個班,高二分班年級平均分是66.55,我的兩個班平均分是67.8和66.32,一個在年級平均分之上,一個在之下,成績中等。應用智慧課堂半學期後,兩個班平均分比年級平均分高了1.5分多;一個學期之後,平均分高了3分多;這學期剛過去的期中考試,也就是一個半學期後,平均分高了5.5分。這兩個班級現在的物理成績一個是年級第一,另外一個是年級第二,這是真實而客觀的數據。而且我相信如果我們繼續用下去,越往後面它提高的空間還會越大。”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使得教學數據不隻是狹義上的數據。在付加國看來,智課系統協助教師做了大量案頭分析工作,為教師節省了時間與精力。基于前期的大數據工作,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之上追本溯源,去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教育現代化需兼顧教育公平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領域建設已取得長足發展,但一些偏遠山區仍然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的現象。過去幾年裡,遠程教育雖然解決了某些方面的問題,但隻是單方面讓學生被動地去接受教學,學生的興趣點并未得到開發,學習效果不佳。

如何在教育現代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保障偏遠山區的“祖國花朵”接受公平教育的權利?吳曉如認為,遠程教育的問題出現在教和學之間未能形成閉環。而伴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老師和學生在進行互動的時候,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實時的評價,可以讓孩子們能夠接受到老師和他教育學過程中的實時互動反饋。

“這時候我們就看到原來的遠程教學這種手段就被激活起來了。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得到提升,課堂氛圍好,師生互動率高。希望新技術帶給課堂的變化,能讓更多學生參與其中。”吳曉如表示。

回顧我國的教育發展曆程,教育公平始終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面對教育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現狀,要通過運用、研發新的技術方法,去推動優質資源的共享。

“現在我們也有一些技術在這方面進行廣泛應用,有的效果還不錯,在真正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上,還需要繼續探索。”出席“全球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2018”峰會的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表示。“我相信教育的現代化需要應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去助推目标的達到。而實現教育現代化,則需要讓每一個孩子能夠獲得好的教育,實現這個目标也需要科技的助力。”董奇說。

圖/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