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透視深圳發展的“質量辯證法”

透視深圳發展的“質量辯證法”

時間:2024-10-21 08:01:30

經濟總量增長9%,地方财政收入增長15%;萬元GDP能耗、水耗持續下降……2016年深圳靓麗經濟數據引人矚目。深圳的9%從何而來?深圳走出了一條怎樣的發展之路?

1月13日,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深圳市長許勤作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據介紹,2016年,深圳市生産總值超過1.93萬億元,同比增長9%左右。許勤說,2016年深圳始終堅持質量第一、以質取勝,以質量優勢對沖了成本劣勢,以質量先行赢得了發展主動。

其中,深圳主要經濟指标“穩中走強”。有效應對外部經濟下行壓力,實現GDP增速逐季攀升、逆勢上揚。初步核算,2016年本市生産總值超過1.93萬億元,同比增長9%左右;固定資産投資4056.9億元,增速達23%、創22年新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05.7億元,增長8%。

此外,質量效益“好中更優”。在全面落實各項稅費減免政策的基礎上,轄區公共财政收入7901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36億元,增長15%,四年翻了一番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0%。

同時,資源能源消耗“低中再降”。預計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别再下降4.1%和8.9%,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8.6%、5.2%、10.2%和3.4%,PM2.5平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下降10%,繼續處于國内城市領先水平,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雙提升”。

産出與消耗兩升兩降:經濟增長和環境改善良性互動

2016年深圳經濟總量增長9%,公共财政收入超過7900億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36億元,增長15%。财政收入增速名列全國前茅。深圳每平方公裡土地産出4億元的稅收,在我國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一。

與此同時,2016年深圳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1%和8.9%。全年空氣優良天數提高至354天,PM2.5平均濃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

這是深圳“要量變更要質變”的寫真。

早在2008年迎戰國際金融危機時,深圳市就曾提出,“冬天來的時候,深圳要為春天而‘冬訓’。”這裡所謂的“冬訓”,就是要尋求經濟社會發展的“質”與“量”辯證法。

201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定》發布,要求從“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轉變。由此,“質量”成為深圳發展的關鍵詞。

在新時期,深圳追求的是新的發展模式——用更少資源、更少環境代價,去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在轉型升級上走出一條新路。

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說,經濟增長、财政收入和單位能耗、空氣污染物等指标走出了兩組“背道而馳”的曲線。“深圳這種兩升兩降的态勢,近年得到持續。”

創新與實業“一體兩翼”:穿透虛拟經濟迷霧

“質”與“量”,看似統一,在危機之時、轉型之際,又是一對矛盾體。要保持合理增速,又要推動轉型,就要寓質變于量變,就要以質變牽引量變。

深圳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是抓創新。從2009年起,深圳開始布局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新建各種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一批高科技企業成長起來,成為各行各業的“領頭羊”和“擎天柱”。

僅2016年,深圳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513家,是上年增量的3倍以上。

二是須臾不忘實業。深圳在淘汰落後産能的同時,堅決采取措施留住“制造業之根”。2016年深圳靓麗經濟數據引人矚目,經濟總量增長9%,地方财政收入增長15%;萬元GDP能耗、水耗持續下降。2016年,華星光電第11代液晶面闆、中芯國際、開沃新能源汽車等150個重大項目開工,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

同一年,深圳設立了兩家由諾貝爾獎獲得者領銜的科學家實驗室。不少企業家說,沒有完備的制造業産業鍊,這些頂級資源不會聚集深圳。

創新是尖兵,實體是主力;創新是牽引,實體是血脈。并行不悖。

實體經濟是主戰場。幾年來,深圳一以貫之,沒有迷失于虛拟經濟的迷霧,向實業要創新,向創新要未來,小心翼翼地維護創新牽引與實業振興的平衡,努力構建供給側新優勢。

至2016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産業對GDP增長貢獻率提高到53%,先進制造業占工業比重超過70%。

“創新牽引與實體振興是一體兩翼,相輔相成。這是深圳發展的重要辯證法。”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

民生與發展“再平衡”:補齊短闆蓄勢能

2014年,深圳GDP增長8.8%;2015年,增長8.9%,2016年增長9%。在經濟強勁增長的同時,深圳民生事業也走出一條上揚曲線。

2016年,深圳九大類民生支出2380億元,其中教育、醫療支出分别增長32%和33%。

教育、醫療資源的短缺是“心頭之患”,為此深圳痛下決心補齊短闆。

2016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高校簽約建設深圳校區,10所特色學院加快建設,數家高校深圳校區開始招生。2016年,深圳引進高水平醫學團隊50個,新增病床3000張,執業醫師2698名,家庭醫生新簽約62.9萬人。

破解高房價難題,深圳也在路上。2016年,注冊資本1000億元的市人才安居集團正式成立,負責全市人才住房的建設籌集、投融資及運營管理等業務。新引進深圳的人才,可享受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補貼。2016年,這一标準提高至本科1.5萬元、碩士2.5萬元、博士3萬元。

“我們需要一個與民生息、與企生息的環境。環境好了,就能廣聚天下英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說,民生質量的提高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發展為了民生,民生促進發展。沒有民生投入的舍得,就沒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沒有深圳的未來。這也是深圳的“質量辯證法”。

編輯/陳遠鵬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