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紮根人民 紮根生活 不負時代

紮根人民 紮根生活 不負時代

時間:2024-10-21 05:11:48

羅丹說:“在做藝術家之前,先要做一個人!”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4周年。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重溫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感受到,這是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更好肩負曆史使命提出了殷切希望,是新時期加強文藝工作、推進文藝事業的綱領性文獻。講話内涵深刻、意義深遠,是對當前文藝發展形勢的準确把握,是對文藝創作規律的科學總結,必将為我國文藝事業的繁榮興旺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藝術标準不能等同于商業标準

“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總書記的諄諄告誡發人深省,引人深思。

市場經濟的運行中,文藝作品具有商品屬性是客觀事實,但是不能因此就将藝術作品簡單地等同于藝術商品,更不能将商業規則當作藝術法則。我們贊成文藝作品走向市場,通過市場為人民群衆所選擇。但是即使走向市場,以商品形式流通,文藝作品也有它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就是,文藝作品的商品性是以藝術性為前提的,藝術性是第一位的,商品性是第二位的。普通商品之所以能夠成為商品,是因為它有使用價值。文藝作品之所以能夠以商品形式出現,當然也是因為它有使用價值。但是,與普通商品不同,文藝作品的使用價值恰恰是它的藝術性。正是這種藝術性,給人以溫暖和力量,讓人得到美的熏陶、心靈的洗禮、精神的慰藉。喪失了藝術性,一部文藝作品就毫無價值,當然也就無所謂商品性。就此而言,沒有藝術性就沒有商品性。

所以,藝術标準不能等同于商業标準。有些時候,藝術與市場是一緻的,優秀的作品在市場上受到歡迎,好作品有好市場。流行市場多年的中外經典名著就是證明。但更多的時候,市場背離藝術,湮沒精品,排斥經典,走俏的隻是俗品、豔品。尤其是在當下,資本的介入和各種人為炒作的幹擾,導緻文藝作品的市場境遇更加複雜,“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簡單的唯市場馬首是瞻,用各種銷售榜、排行榜代替藝術質量的甄别,我們的雙眼就會被蒙蔽,就會喪失文藝的判斷力和鑒别力。

所以,隻有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着力在思想上提煉、藝術上錘煉、制作上精煉,打造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的精品力作,才能獲得藝術認可、市場歡迎。

宮筱軒深入生活紮根人民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

人民的實踐是文藝創作的源泉,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是文藝創作最廣闊也最深厚的時代舞台。當今中國,正處在大踏步趕上現代化潮流并站在世界發展前列的曆史時期,正處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的偉大時代。這裡面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素材,有最能體現中國人民創造智慧和文化精神的中國元素。忠實記錄、深刻反映、藝術再現這個恢宏時代的巨大變遷,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糧,既是文藝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創作優秀作品的根本條件。文藝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堅持“雙百”“二為”政治方向,把握時代進步脈搏,體悟群衆冷暖訴求,就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實現文藝工作藝術價值和時代價值的統一。

當代文藝發展要以人民作為文藝創作的源泉,在激勵藝術創新中邁向經典化。就文藝的内在品質追求來看,經典作品一定是文藝精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恰恰是其成為經典的基礎。文藝經典的生成,需要文學史的沉澱,更需要新時代的激發、激活。因而,文藝經典又是當代的,要體現新時代精神及其藝術追求,更帶着新時代的體溫和人民的喜怒哀樂,它有着豐富的表情和多面孔。這進一步表明,藝術家隻有紮根當下生活、厚積薄發、以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創作反映時代主題的精品力作,才能緊緊抓住時代。

文藝的一切創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民。隻有人民豐富多彩的實踐才能激發源源不斷的文藝創新、層出不窮的優秀作品、群峰并起的名家大師。

藝術想象離不開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緊緊抓住這個新時代。隻有紮根人民,才能緊緊抓住新時代,才能創作出文學史上彪炳千秋的典型人物形象。就像魯迅先生紮根現實生活,洞悉辛亥革命前後底層民衆的處境和心情,以其悲憫的情懷和超越性精神塑造出像祥林嫂、閏土、阿Q、孔乙己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典型人物形象,深刻揭示時代的精神衆生相,就生動地體現了文藝如何抓住時代。可見,時代精神蘊含于民衆的生活,象牙塔裡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作激情。

文藝紮根于人民,在根本上不是抹殺藝術個性,而是為藝術的生成植根培土;在文藝活動中強調人民的主體地位,并非否定專門人才特别是文藝大家、文藝大師的作用和貢獻,恰恰是以精品創作對其提出更高要求。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藝工作者隻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指引,牢記文藝工作的曆史使命,就能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在中華民族走向複興的偉大征程中鑄就藝術永恒。

(作者:宮筱軒,演員,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系本科。)

編輯/餘弘陽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