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深圳:打造全球創新之都

深圳:打造全球創新之都

時間:2024-10-21 03:49:09

過去40年,深圳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迹。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紮實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如今,深圳正向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之都穩步邁進。

21世紀以來,全球創新活動日趨活躍,呈現出全球化和多極的趨勢,創新活動的新版圖漸趨形成。全球經濟增長對技術創新依賴度大幅提高。“加強研發,重視創新,投資未來”成為國家和城市提高競争力的重要戰略。有機構預言,當今世界乃至未來二三十年都将處于轉型期,其核心标志是财富和經濟實力從西方向東方轉移。創新格局也呈現相同趨勢,将對世界經濟前景和格局,以及國際分工産生深遠影響。

新的全球創新格局對我國引進高端生産要素和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帶來了契機。據有關調查顯示,中國正處于技術追趕後半程,進入世界前沿的科技領域将逐步增多。在一些技術領域正向領軍國家邁進。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深圳,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迹。而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産業創新中心征程中,深圳的創新加快從跟跑向并跑領跑邁進。

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突出發揮深圳的創新先發優勢,通過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努力在全球新一輪科技産業變革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積極創新綠色發展和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破解超大城市發展難題,更好地統籌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生态建設,走出了一條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深圳特點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創新具有先發優勢

深圳見證了我國科技創新的蓬勃發展,科技創新也改變了深圳的整個産業布局。深圳正從應用技術創新向基礎技術、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創新轉變,從跟随模仿式創新向源頭創新、引領式創新躍升。

改革開放之初,深圳積極引進外資,發展生産,擴大對外貿易,“三來一補”企業成為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經濟發展的根基。但是,“三來一補”企業普遍存在經營管理缺乏自主性、勞動力素質偏低、科技創新能力薄弱、缺乏品牌意識、管理模式落後等缺陷,轉型成為必經之路。

經過40年的發展,科技創新在深圳的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引擎作用。現在的深圳,已從來料加工鼎盛時期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格局,轉變為以金融、高新技術、文化創意等為主導的産業格局。

誕生于1999年的高交會,是深圳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蓬勃興起的重要節點。高交會緻力于推動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産業化、國際化,以及促進國家和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此後,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到2017年已經達到11230家。

從數據上看,近年來,深圳經濟總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其中,深圳的新興産業年均增長20%左右,占GDP的比重超過40%。2017年,深圳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2萬件,占全國的43%;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4.13%,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改革開放四十年,深圳一直走在前列。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深圳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年輕移民城市,平均年齡隻有32.5歲。“科技創新需要交流,要向先進技術看齊,深圳在這一方面具備先天優勢。這座城市很多企業一出生就具備全球基因。”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發展處處長畢亞雷在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說,深圳認定的高層次人才自主創業以及在企業工作的有6595人,占75.48%。全身科技研發人員在企業工作的有29.4萬人,占94.8%,充分說明深圳的創新活力十足。

深圳的人才現狀呈現學曆高、年富力強、從事專業分布廣等特點。據《小康》記者從深圳市委組織部了解,高層次人才隊伍相對年輕,平均年齡39.3歲,35歲以下占32.2%,其中“千人計劃”人才平均年齡47.7歲。科技研發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普遍較為年輕,其中科技研發人員平均年齡為32.3歲,35歲及以下的專業技術人才占45.5%。

“十年前,我們更多地專注于‘E’(Engineering,工程);此後,我們逐漸轉入‘T’(Technology,科技),關注核心關鍵技術;現在,我們進入‘S’(Science,科學)領域。我認為從E、T再到S就是深圳模式,這是一座城市不斷向源頭技術進發、不斷提高自身創新力的表現。”畢亞雷說,在IT時代,深圳通過布局電子信息技術打好基礎,如今的BT(生物技術)時代,後者又會反哺前者的産業發展與轉型升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人類基因組研究是一項生命科學的基礎性研究,深圳有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圖為深圳國家基因庫舉行開業儀式,有關領導和專家出席揭牌儀式。改革開放以來,由于逐步積累的人才、科技、産業等高端要素,為深圳向更高層級發展提供了基礎。而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合作是大灣區建設的關鍵詞。香港擁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學,其科研成果需要落地,深圳成為不二之選,大疆創新、商湯科技等企業是很好的例證。

現在,深圳擁有了在中國甚至新型工業化國家創新驅動的先發優勢,即使與發達國家科技城市相比,深圳也有自己的比較優勢,石墨烯太赫茲芯片、柔性顯示、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領域創新能力處于世界前沿。

據《小康》記者從深圳科創委了解,為主動順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潮流和趨勢,深圳建設了一批開放式的重大科技設施、創新載體和服務平台: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和國家基因庫,國家基因庫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庫之一和生物技術産業發展的戰略庫。目前,深圳累計建成創新載體1761家,其中國家級110家,覆蓋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成為集聚創新人才、産生創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而作為國際化的高科技城市,深圳也充分發揮經濟特區作為對外開放窗口、橋頭堡的優勢,努力在全球範圍集聚配置創新資源,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科技合作競争。設立了5家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獲得者領銜的科學家實驗室,首批7家深圳市海外創新中心已經正式授牌。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是深圳文化創新的一張名片,迄今已舉辦了十四屆。圖為在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一位客商與3D動漫造型孫悟空合影。制度創新造就新“深圳速度”

伴随着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曆程的是深圳經濟特區制度創新的從無到有。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場”,擔負着突破舊體制的曆史使命。除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深圳速度”外,談到股票也離不開深圳:上世紀80年代,深圳率先進行股份制集資試驗,并成立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揭開了深圳股票交易市場的序幕。此外,深圳的基建招标制、勞動用工合同制等制度也輸出全國……

1979年中國成立了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正式成立。1981年的時候,招商局蛇口工業園區堅立了一塊在當時震動中國大地,而現在人們耳熟能詳的标語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的蛇口,率先建立了一批現代企業,包括招商銀行、招商蛇口、中集集團、平安保險、華為、金蝶等。這些企業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打造市場競争主體,突破了當時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改變了原來那種與現實生産力水平不完全适應的單一公有制結構,成為搞活企業的标杆,在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在,“深圳速度”有了新的注腳。前段時間國外主流媒體熱議深圳的創新速度,如2012年成立的柔宇科技在2014年就成功研發出厚度僅為0.01毫米的柔性顯示屏和柔性傳感器。2018年柔宇科技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産線成功點亮投産,這也是全球首條類六代柔性顯示屏生産線;2013年成立的奧比中光也已成為與美國蘋果、微軟、英特爾比肩的世界性3D攝像傳感器制造商。深圳的強項在于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内将柔宇科技這樣的初創企業培育為獨角獸企業。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産銷售電信設備的員工持股的民營科技公司,1987年成立于深圳,是深圳市科技創新代表性企業之一。目前有18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總資産達5052億元人民币。制度創新是最大的改革紅利,好的制度讓社會充滿創新活力,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有數據統計,美國矽谷的企業成長為獨角獸所花的時間平均不到6年,而深圳隻需要不到3年時間。将人工智能用于健康管理的碳雲智能在深圳創立僅9個月後就成長為獨角獸,刷新了世界紀錄。

新時代的“深圳速度”,深圳的制度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12月26日,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設立深圳知識産權法庭。深圳知識産權法庭的設立,不僅在服務科技創新方面将充分發揮司法在重要作用,體現深圳戰略定位,匹配深圳城市定位,服務深圳經濟社會發展,還将在司法職權配置、管理體制、權力運行機制以及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探索,為全國的知識産權司法體制改革積累經驗。

2018年6月,由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藍皮書(2017-2018)》和“2017—2018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中,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在23個自貿片區制度創新總體排名中,以84.98分位居榜首,并在“政府職能轉變、法制環境”等分類指标上排名第一。

而在近期深圳市政府公報發布的“關于促進深圳港加快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發揮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制度創新優勢,優化監管模式,打破行政壁壘,加快建設深港組合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體系,力争将深圳港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據了解,從挂牌至今年3月底,前海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358項,其中全國首創或領先的133項,不少經驗被複制到了全省和全國。

時光荏苒,深圳在過去四十年創新發展的曆史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留下了許多脍炙人口的佳話。迎面而來的新時代,深圳以更加廣泛和深入的制度創新服務國家戰略,發展民生經濟。

創新引領可持續發展

2018年2月,國務院同意深圳市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在科技與經濟結合方面,深圳走在全國的最前列。現在中央提出‘五位一體’的發展,在新的時代,深圳也應在科技向‘五位一體’全面融入上走在最前面。”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情況發布會上表示。

“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是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的重大使命。希望通過創新引領,推動科技産業創新、管理服務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建設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深圳将加快打造國際科技産業創新中心,積極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的現代産業體系,特别是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健康科技、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和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抓好高精尖科技攻關。到203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4.8%,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

據了解,深圳已編制了建設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相關規劃和工作方案,示範區建設的目标定位是要把深圳打造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創新驅動引領區、綠色發展樣闆區、普惠發展示範區。到2020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0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之都;到本世紀中葉,建設成為競争力影響力卓著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

為了實現上述目标,深圳将突出發揮創新先發優勢,通過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努力在全球新一輪科技産業變革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積極創新綠色發展和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破解超大城市發展難題,更好地統籌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生态建設。

同時,深圳也着力抓好“四大工程”,健全“兩大體系”,完善“四個機制”。即抓好資源高效利用工程、生态環境治理工程、健康深圳建設工程和社會治理現代化工程“四大工程”。同時要健全創新服務支撐體系和多元化的人才支撐體系“兩大體系”,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深圳創新創業、治理社會、建設城市,更好地支撐深圳超大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另外要完善資源環境的管控機制、社會治理的服務機制、創新創業的動力機制和人才教育的保障機制“四個機制”,力争推出更多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做法。

編輯/張玉榮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