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泡面生活”六十年

“泡面生活”六十年

時間:2024-10-20 09:48:36

日本大阪有一座國際泡面博物館,每天都有人來此學習“泡面尋根史”

在日本橫濱杯面博物館媒體開放日上,一個小女孩在“杯面公園”内玩耍

泡面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發明之一,截至2018年,這種由日籍華人安藤百福發明的食品已經在市場上出現了60年。

作為方便食品界的實力擔當,每年全球會消耗上千億袋泡面。在龐大的消費基數下,泡面甚至成為一個流行的文化符号。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由于不少國家食品結構轉向健康化,泡面在一定程度上變得不合時宜,但從文化象征而言,它飽含着無數的個人記憶甚至時代記錄。

被饑餓催生的靈感

在各種深夜食堂裡,一碗加上荷包蛋的泡面,成為治愈系的選擇,不但能慰藉辘辘饑腸,也能讓緊繃的神經放松。

從誕生的一刻起,泡面就明确被定位是一種功能性産品,它并不想着去取代大餐,而是提供最快捷的饑餓解決方案。其發明人安藤百福稱,泡面的發明是“被饑餓催生的靈感”。

1957年的一個冬夜,安藤百福經過一家拉面攤,看到穿着簡陋的人們頂着寒風排長隊,為吃一碗拉面苦苦等候,這讓他萌發一個念頭:為何不發明一種在家自己加入熱水就能食用的面?次年春天,安藤在大阪府池田市一個10平方米的簡陋小屋裡開始研究泡面。他設定的産品目标是:好吃、安全、簡單、廉價、長期常溫保存。到這一年年末,第一袋泡面“雞湯拉面”誕生。

安藤通過實驗發現,在完成對生面條的滾鍋、調味、幹燥處理之後,要将其放到極熱的油鍋中快速煎炸。因為油炸處理會一下子蒸幹拉面中所有的剩餘水分,延長其保存期限,這也使得面條上交織着密密麻麻的空隙洞眼;再一次把面塊扔進沸騰的開水中,水分子霎時奔湧而入,幾分鐘之内,面就徹底熟透。安藤的灼見推進了速食拉面的發明進程。

與現在泡面完全相反的是,第一代泡面可不便宜。當安藤的“雞汁拉面”上市時,吃一碗“雞汁拉面”比在餐館裡享用一碗現做的面還貴——不過,對于當時的消費者來說,一是可以嘗新鮮,二是能夠花錢買時間。

美食評論家凱倫·萊博維茨評論稱:“安藤以一種近乎宗教信仰般的狂熱來推廣其産品,仿佛他在推進的是一項食品改革運動,用速食拉面終結饑荒,養活全世界。”安藤最初發明的泡面都是袋裝的,在1971年去美國的考察訪問中,他從超市工作人員把面放在杯子裡得到靈感,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杯食泡面。

無論袋裝還是杯裝,易于制作、口感穩定的泡面迅速征服了全球饑餓的腸胃。在其發源地日本大阪有一座國際泡面博物館,每天都有人成群結隊來此學習“泡面尋根史”。

60年來,随着技術的不斷發展,泡面早就擺脫了“紅燒牛肉面”“三鮮伊面”“西紅柿雞蛋面”等固有的套路。市場上出現了針對細分市場、滿足特定客戶需求的泡面公司。比如純素食的泡面,或者專為印度市場定制的咖喱口味泡面,甚至還有一些“網紅款”和“情懷款”。胃口再挑剔的人,當你在饑餓的時候,也會找到一種最适合自己的泡面。

孤獨的味道?

安藤百福研究泡面的時候就是孤身一人,所以泡面從誕生起就帶有一縷孤寂的味道。一大家人會其樂融融地圍坐在桌前享受豐盛的大餐,而單身者的晚飯似乎與一碗泡面更匹配,即使再飽滿筋滑的面條,也掩蓋不住每一口吃下去的寂寞。

果腹的泡面被硬生生扯上寥落的文藝範兒,和流行文化的推廣有不小的關系。在電影《喜歡你》中有一句形容泡面的台詞“孤獨的食物,失眠人的好朋友”。有人形容,人生就像是一碗泡面,就算沒營養也要下咽。這種把人生與泡面聯系起來的說法,雖然對泡面來說是一種榮幸,但對人生來說卻有些落寞。實際上,泡面有更加積極和健康的形象。

泡面的“好朋友”并非隻有孤獨者和失眠者,它擁有廣闊的群衆基礎。世紀之交時,日本東京的一個智囊機構組織了一次民意調查,讓大家票選二十世紀日本最重要的發明創新。投票結果顯示,泡面獨占鳌頭,力壓電飯鍋、自動鉛、數碼相機、家用遊戲機等産品。

這一評選結果擊中了很多人心裡的柔軟之處。雖然在理性派看來,泡面大多為油炸食品,它熱量高,不利于人體健康,而且由澱粉和油脂構成的面餅,營養價值偏低。生産商為了更好地保存泡面,通常都會加入一些防腐劑,長期食用,的确不利于身體健康。但是這個能拯救饑餓與孤獨的發明,卻始終是人們難以替代的“心頭好”。

在日本大阪的泡面博物館中,有成千上萬的人排隊等候,期待把一塊面餅“噗通”扔進泡沫塑料杯中,再選上自己心儀的高湯粉和幹配料,然後将整個包裝封存起來。沒有人會把它當作高級食品,但它擊中了所有那些由來已久的、治愈心靈的特質:讓人感到有一種滿足。

一碗泡面剛端上來的時候,隔溫的泡沫塑料杯确實散發着一種生人勿近的孤寂氣息,但當揭開蓋子,蒸騰的香味撲面而來的那一刻,滿足感就立即驅散了所有的孤獨寂寞冷,湯面下肚,留下的隻有幸福感,以及始終萦繞的情懷,這或許才是泡面真正吸引人的“秘方”。

“跨界”成為指數的含義

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有400多億包泡面被中國人吃掉,相當于其世界總消費量的一半。要用一種快速消費品來度量中國人的消費行為特征,“泡面指數”是管中窺豹的利器。

價廉物美的泡面成為不少進城務工人員果腹的最佳選擇之一,經濟活力越強的時候,務工人員就越多,他們吃掉的泡面也水漲船高。因此有經濟學家提出了“泡面指數”,來通過泡面的需求衡量經濟的活力。

本世紀初以來,快速發展的亞洲新興經濟體都成為泡面消費爆發的地區。世界泡面協會2012年宣布,人們每年吃掉的泡面首次突破1000億包大關。這個數據比世紀之交時增長了2.5倍。

經濟發展顯著的國家和地區,人們消費更多的泡面,例如印度在2008年到2013年的5年裡,泡面的消費量就從15億包增加至44億包,增至近3倍,同期越南和泰國也增長20%~40%。用“泡面指數”可以解釋這些國家的經濟活力,但部分原因是經濟發展帶來了生活方式的變化。在新興經濟體,女性參加工作的人數不斷增加,她們沒有時間為家人烹饪食物,同時,人們對簡單飲食的需求正在提高。

不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泡面又淡出人們的食譜。2015年全球的泡面消費量又跌回了1000億包以下。消費升級讓曾經爆發式增長的泡面市場迎來了拐點,“泡面指數”也失去了前幾年魔力。比如,現在不少人已經情願再多付兩三元将泡面升級成更美味的速凍水餃,而對于那些懶得下樓買食品的人來說,打個電話讓外賣送盒飯上門的方式也大大擠壓了泡面的空間。

此外,以前人們在乘火車長途旅行時,最普遍的食品就是泡面,而現在随着高鐵交通網日益成熟,不少目的地都能在三四個小時内到達,人們不再将一桶桶泡面背上火車,而是選擇到達目的地後大吃一頓。

當然,雖然滿世界都在喊“消費升級”,但這并一定意味着泡面隻能下沉。泡面生産商正積極拓展多元化産品,推出适合健康綠色潮流的高端産品。在韓國,目前每年人均消費70多包泡面,以這個指标衡量,全球“泡面生活”還有較大的開拓空間。

就像日劇《孤獨的美食家》裡所說:“不受任何人打擾,無需顧忌,大快朵頤,享受美食的這種孤高行為,正是所謂現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佳治愈。”而泡面恰好能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這樣的泡面可能并不會消失,就像法國電影裡經常說的一句話“C’estLaVie”(這就是生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