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内蒙古 :早已不是“曆史的後院”

内蒙古 :早已不是“曆史的後院”

時間:2024-10-20 09:06:30

如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川上,最能感受到内蒙古的現代化氣息和都市風采

位于内蒙古自治區北部、大興安嶺西北麓的額爾古納層林盡染。一場秋雨過後,兩道美麗的彩虹懸挂天邊

内蒙古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在外交部内蒙古全球推介活動上緻辭時,曾向全世界介紹愛上内蒙古的N個理由,其中一點是:内蒙古很美,美得令人心動。

内蒙古的确很美,美得無處藏:從東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阿拉善沙漠戈壁,不僅有遼闊壯美的天然風光,還有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内蒙古是祖國北疆的亮麗風景線,擁有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種自然景觀,保留着大面積的原始生态區域,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态功能區,也是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遊走這裡,可以領略祖國山河的壯闊之美。

不是隻有草原

直到如今,還有朋友向本刊記者發出這樣的提問:“你是不是經常騎着馬去采訪?”“你下去采訪時是不是經常住蒙古包?”……對于這樣的提問,記者常常難于作答,隻能笑着說:“有機會到内蒙古親眼看一看就知道了。”

内蒙古不隻有草原!上世紀60年代初著名作家老舍參觀内蒙古後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他看到的是一幅“青山白水,開擴胸襟,工農林牧并舉,文教衛生齊進”的北疆萬裡風情圖。近六十年過去了,今天的内蒙古已非老舍先生所見到的景象了,呈現在人們視野中的北疆風景線更加亮麗,神州北望風光好,萬裡江山更壯闊。

大興安嶺,是内蒙古每天最先從睡夢中蘇醒的地方。松青桦潔、萬山聳翠的大興安嶺鋪排着無盡的綠色,清初著名詩人查慎行看到這裡“半嶺出雲鋪大漠,喬松落葉倚高寒”的景象後,不禁驚歎“丹青不數東南秀,俯仰方知覆載寬”。大興安嶺宛

若一道天賜的屏障,山脈的兩端分布着東北平原、三江濕地和呼倫貝爾大草原。松濤湧動滿山流翠的大興安嶺,涵養着肥得流油的松嫩平原和綠得醉人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構成了葉聖陶筆下“母樹綠暗幼樹鮮,嫩綠草原相映妍”的奇特秀美的風光。

新中國的許多标志性建築都取材于大興安嶺良材。過去本刊記者在大興安嶺采訪時,當地林業工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們為國家提供了多少優質木材,作出了多大的貢獻。自世紀之交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以來,數十萬林區工人放下斧鋸成了營林人。現在人們更加懂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5年内蒙古大興安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2018年春記者到大興安嶺采訪,他們說這裡的森林覆被率開始增加了。

“巍巍興安嶺,滔滔呼倫水,千裡草原鋪翡翠,天鵝飛來不想回……”一曲《呼倫貝爾美》唱出了呼倫貝爾草原的美麗,大興安嶺腳下的呼倫貝爾草原忘情地伸向遠方。呼倫貝爾草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由東向西呈規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幹旱草原三個地帶,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這裡地域遼闊、風景怡人,是一片難得的綠色淨土。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大草原是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最美麗的草原,然而,近年來由于持續幹旱,加之人口和牲畜不斷增加,超載過牧加之亂墾濫挖,草原退化、沙化十分嚴重。

為了使草原不再失色、萎縮,今天内蒙古的草原牧區紛紛提出了圍封草場、轉移人口、保護生态等發展戰略。從重視草原的生産功能到回歸草原的生态功能,這是内蒙古草原畜牧業發展史上的一大轉折。近年來,圍繞建設綠色内蒙古,内蒙古不斷加強禁牧、休牧和輪牧,實施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等重大生态修複工程,使草原重新休養生息。不少牧民放下羊鞭告别草場,從事旅遊等新行當。

說起草原時,人們自然會想起蒙古包和勒勒車。事實上,今天草原上的牧民已大部分定居,汽車、摩托車和磚瓦房已成了點綴草原的尋常景觀。以往放牧倒場用的勒勒車和蒙古包,則已退出普通牧民的生活,成為草原旅遊的風景點綴。

時代變化快,現在“智慧放牧”漸入牧民家:接羔告别守夜,喂羊不再苦重。今年40歲的畢西日勒圖是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嘎查的牧民,他拿起手機輕點幾下,并在屏幕上緩緩滑動,羊圈各個角落便一覽無餘。“以前每到母羊産羔時,一整夜跑出去看三四趟,有時還得守在圈裡,現在有了‘草原電子眼’,在家用手機就能掌握羊的情況。”

2017年底,畢西日勒圖為了更精确地觀察羊的狀态,花了1萬多元,在2200平方米的棚圈内安裝8個攝像頭,通過無線網連接手機App,實現了無死角監控。喂羊時,畢西日勒圖走進羊圈,按下自動飼喂機啟動按鈕,機械漏鬥就沿着飼料槽一邊滑行,一邊撒料,大大小小的羊争先恐後地湊過來吃食。“把飼草料備好,放入儲料倉,喂羊的時候按下按鈕就行了。”給羊喝水也實現了自動化,方圓一公裡内都能遙控自動飲水機。

在昂素嘎查,約有90戶牧民用上了“智慧放牧”産品。牧民孟克巴雅爾家,“智慧放牧”設備一應俱全。“繁重的勞動減輕了,搞旅遊的心力更足了。”他說,2017年經營的牧家樂接待遊客近萬人次,收入上百萬元。

内蒙古不隻有草原,還有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綠楊著水草如煙”,這是唐代邊塞詩人李益筆下的水草豐美的五原風光。如今的五原縣已是塞上聞名的“米糧川”,八百裡河套平原是内蒙古西部的大糧倉。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内蒙古東部遼河、嫩江平原一道,撐起了内蒙古的農業生産,2017年糧食産量達到553.68億斤。

除了廣闊的牧場、肥沃的農田,說内蒙古是漁業發展潛力巨大的地方,會讓人難以置信。但内蒙古方興未艾的養魚事業卻勾勒出了北疆魚米之鄉的圖畫:星羅棋布于草原上的湖泊,加之其他天然水面,内蒙古共有50多萬公頃可供養魚的水面。池塘精養、小網箱養魚等技術的推廣,使地處高寒地區的内蒙古有了“漁歌唱晚”的景緻,2017年,全區水産品總産量超過了15萬噸。

在内蒙古西部的巴彥淖爾市采訪,本刊記者親眼目睹,馬背民族的後代,竟然是漁塘的主人,這是一種“風吹草低見魚塘”的情景。在内蒙古東部的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和西部的無定河流域采訪時,記者又見到,牧民的後代在沙地上娴熟地種植水稻,他們說“以前我們做藥引子都很難找到一粒大米,現在我們吃上了自己種的白花花的米飯”,這該是一種“稻花香裡說豐年”的心境。

内蒙古不隻有草原。草原是内蒙古的根,内蒙古是一棵枝葉婆娑的樹,是北疆的一棵常青樹,在共和國雨露滋潤下,愈來愈具迷人風韻。

内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賽罕烏力吉蘇木腦幹希力嘎查的牧民用太陽能提水設施飲羊草原都市别具風情

遼闊的草原伸至國境線盡頭,就出現了口岸,18個口岸分布于内蒙古八千裡邊防線。口岸造就了一批風景獨特的草原城市,60%的中歐班列經過這些城市。

40年前隻有3萬多人口的滿洲裡,在改革開放中變得越來越靓,與小城周圍的草原對比,呈現出強烈的現代都市氣息。這個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充滿了異國風情,城市裡有不少新哥特式建築,尖頂的樓房頂部大多為紅色或藍色。還有俄羅斯套娃廣場,一個又一個巨大的套娃萌态十足。小城幹淨而整齊,來自不同國家的客商在這裡做着買賣。滿載集裝箱的中歐班列穿梭于國門,2017年有1300多列中歐班列進出滿洲裡國門……再不能用“遊牧民族的搖籃”“曆史的後院”來形容這裡,滿洲裡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貨物換裝和調運能力均居全國之首。

過去隻有1.9平方公裡的“袖珍邊城”二連浩特市,如今也滋長為世人矚目的向北開放的大通道。像這樣的口岸城市還有策克、甘其毛都等,自治區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聯系,各口岸貨運量、進出境人數均為沿邊開放之初的數十倍。

在内蒙古還有許多别具特色的草原城市,海拉爾、烏蘭浩特、錫林浩特……這些城市既有都市的繁華,也有草原的甯靜。還有阿爾山、克什克騰等風光旑旎的草原旅遊城市,阿爾山世界地質公園有亞洲最完整、面積最大的火山群地貌,暮春時節會欣賞到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有冰石林、冰臼群等衆多第四季冰川遺迹,是中國北部環境演化的自然博物館。

邊境的口岸城市、草原城市和近年來興起的旅遊小城,誕生得畢竟太晚,不能讓人真正感受到内蒙古的都市風情。而頭枕陰山、安然地躺在黃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和包頭這兩座現代化都市,就是北朝民歌裡著名的敕勒川,如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川上,最能感受到内蒙古的現代化氣息和都市風采。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領主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呼和浩特正式築城,蒙古語為庫庫和屯。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黛,“青城”之名由此而來。擁有400多年曆史的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區的首府,也是自治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走上現代化之路,呼和浩特的曆史并不長,中山東路──呼和浩特第一條柏油路——的出現隻是60年前的事,如今,呼和浩特已是一個擁有立體化交通的大都市。擁有伊利、蒙牛等企業的呼和浩特是當之無愧的“中國乳都”,兩家乳業企業的年銷售收入近1300億元,約占全國乳業企業的三分之一強。

依托氣候冷涼、地質穩定、電價優惠等優勢,呼和浩特正在建設的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吸引了300多家大數據應用企業,在智慧城市、電子商務、信息惠民等領域進行深度應用開發。這個城市還支持生物制藥等傳統優勢産業轉型發展,推動光伏、新材料、新能源電動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加速發展。

當年的包頭隻是一個集散貨物的碼頭,聰明的晉商選擇在這裡做皮毛生意,就是看中了其靠近牧區的便利。包頭市喬家金街附近的北梁曾是走西口人創建的“老包頭”居民聚居地。那裡地勢忽高忽低、平房密密匝匝,13平方公裡土地上住着12萬餘人,多數房屋是年頭超過半個世紀的土木結構危舊房。2013年,包頭全面啟動北梁棚戶區搬遷安置工程,目前,棚戶區居民全都圓了新房夢。談起包頭市的變化,老北梁居民張林頗為感慨:“1958年,我剛到包頭時,全市隻有一條馬路,兩邊坑坑窪窪,如今市裡面從南到北縱橫了數不清的寬柏油路,高樓林立,綠樹成蔭,我們的城市越來越漂亮了。”

眼下,這座“草原鋼城”在發揮鋼鐵、稀土等資源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的生機。結束了千裡草原“手無寸鐵”曆史的包鋼集團,如今鋼鐵、稀土主業特色鮮明,礦業、非鋼、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發展,産品廣泛應用于青藏鐵路、京滬高鐵、三峽水庫等國家标志性工程,遠銷到美國、德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當年,中國傑出的新聞記者範長江行走塞上采訪時,足足在這兩個城市之間颠簸了數天,雖然有戰亂紛擾和腳力不濟的原因,但仍可見當年塞上行路之難。如今,聯接這兩座現代化都市的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全部通車。

呼和浩特、包頭和黃河南岸的鄂爾多斯,構成了内蒙古發展的“金三角”,這是個巨大的資源聚寶盆:呼包鄂地區集中了全國17%的煤炭、84%的稀土、12%的天然氣探明儲量,能夠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充足、穩定、綠色的資源能源。這裡也是内蒙古的優勢發展地區:呼包鄂三市的地區生産總值占到了全區的六成,公共财政預算收入占全區近一半。三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産業體系,城市群發揮出了産業擴散、信息技術傳播等多方面的輻射帶動作用。如今,這裡正舉全區之力打造帶動内蒙古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積極打造有競争力的增長極。

鄂爾多斯蒙古語意為衆多的宮殿。如今,康巴什、東勝、達拉特、伊金霍洛等城市形成了鄂爾多斯的城市群,矗立于黃河南岸的幾字灣裡。鄂爾多斯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寝所在地。1227年,成吉思汗再也不能彎弓射雕了,靈柩安放在了這片水草豐美的地方。這裡是一個碩大的聚寶盆,注定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能源基地。今天,鄂爾多斯已拔得内蒙古經濟發展的頭籌。

鄂爾多斯是内蒙古能源工業長廊的心髒,首都北京也能感覺到它的跳動。如今内蒙古電力裝機容量已近1.2億千瓦,已建成多條特高壓輸電線,2017年全區累計外送電量1500多億千瓦時。富起來的鄂爾多斯人不想讓人說自己靠的僅僅是資源,這種心态也是内蒙古人的心态。目前,内蒙古正在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謀求高質量發展。比如鄂爾多斯,正向煤轉電和發展現代煤化工産業的拉長産業鍊之路轉型,探索資源之外的新興産業、非煤産業等發展路徑。

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大街及周邊城市景觀

大漠生态書奇景

黎明的曙光從大興安嶺茫茫林海升起,當它照亮内蒙古最西部額濟納的胡楊林時,需要近兩個小時的時間。

“沙海綠洲清泉,天鵝留戀金色神殿,蒼茫大地是家園……”一曲《蒼天般的阿拉善》唱出大漠的神奇和秘境的蒼茫。内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阿拉善盟是幹旱少雨、沙化嚴重地區之一,惡劣環境和艱苦條件沒有擊碎人們建設綠色家園的夢想。上世紀末,阿拉善盟20多萬名幹部群衆堅定“人進沙退”的決心,通過鎖邊植樹、飛播造林科學治沙。

阿拉善盟是我國生态脆弱區,烏蘭布和、巴丹吉林、騰格裡三大沙漠橫亘其境内,一度要“握手會合”。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牧民王翠英回憶說:“過去,房前屋後都是沙丘,羊沒有草吃,人也生活不下去了。”如今置身騰格裡沙漠邊緣,隻見花棒、白刺等沙生植物随風搖曳,曾經的荒蕪大漠煥發勃勃生機。“現在草木多了,風沙少了,生活也變好了。”王翠英說。

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緣、阿拉善右旗境内的雅布賴山腳下,幾年前人工播撒的檸條、白刺等沙生植物種子,已變為茁壯成長的樹苗,形成一道道綠色屏障。阿拉善盟盟長楊博告訴本刊記者,依托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工程,全盟對3000萬畝天然喬灌木林實施封禁保護,輻射帶動9700萬畝林草植被恢複;在三大沙漠周邊采取飛播、封育、人工造林、退牧禁牧等工程,騰格裡沙漠東南緣、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形成防風固沙的鎖邊林帶,對阻止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裡沙漠“握手”起着重要作用。

位于我國第二大内陸河黑河下遊的額濟納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上遊和中遊氣候變化、用水增加,導緻大河斷流、湖泊幹涸、風沙肆虐。2000年國家啟動黑河流域水量統一管理調度,給額濟納綠洲和黑河尾闾湖東居延海帶來新生。

東居延海連續14年不幹涸,水域面積擴大到42平方公裡左右,前來栖息的鳥類由2010年的14種增加到目前的73種,數量也由數千隻增至3萬餘隻。堪稱戈壁奇景的這片大湖,碧波蕩漾,鷗鹭齊飛,遊人如織。

在黑河水的哺育和生态保護措施的實施下,一些受旱多時的胡楊複壯更新。2000年以來,全旗39萬畝胡楊增加到44萬畝,其他植被的面積也逐步擴大。據統計,當地戈壁和沙地面積2000年以來減少約39平方公裡,草地和灌木林面積增加40多平方公裡。

生态的改善讓遊客難以見到遮天蓋日的沙塵暴景象。“長河落日圓”的大漠顯露雄渾,戈壁胡楊渲染出神奇,神舟飛天充滿壯美……這些神奇與壯美的景觀,正在為神舟飛船發射地内蒙古額濟納旗帶來巨大的财富。這個僅有3萬多常住人口的旗縣,每年十月前後的遊客日均接待量達6萬餘人。賞戈壁胡楊,訪黑城古韻,觀居延碧波,有幸再看“神舟”飛天,成為遊人抵達額濟納旗之後的必選行程。大漠風光成了阿拉善旅遊的獨特資源,近年來阿拉善盟各種越野賽事特别是越野e族英雄會吸引了全世界的汽車越野愛好者,2017阿拉善英雄會吸引了國内外數十萬汽車越野愛好者彙聚這裡。

阿拉善治沙馴沙、點沙成金是内蒙古治理沙漠發展沙産業的一個縮影。橫跨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的内蒙古是額爾古納河、嫩江、遼河的源頭,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騰格裡、烏蘭布和、庫布齊、巴音溫都爾五大沙漠,還有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呼倫貝爾四大沙地。渾善達克沙地距北京約200公裡,橫貫内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如今沙地裡一棵棵樟子松、一簇簇沙打旺、一株株黃柳迎風挺立,共同織成綠色綢緞,裝扮着曾經風沙肆虐的沙地。“過去刮起沙塵暴,能把房門堵住,出門隻能爬窗戶。”正藍旗牧民寶音格日勒說,如今風沙少了,植物多了,一路綠色一路景。

衛星遙感圖顯示,過去10多年間,我國四大沙地綠色增多,黃色區域減少,綠肥黃瘦的變化表明沙地生态好轉。内蒙古林業廳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四大沙地近年來林草蓋度均有提高,沙地向内收縮,生态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渾善達克沙地南緣長400公裡、寬1公裡~10公裡的鎖邊防護林體系基本形成,呼倫貝爾沙地實現沙化面積縮減、沙化程度減輕的重大轉變,科爾沁、毛烏素沙地生态狀況呈現持續向好态勢。

我國東北部的呼倫貝爾沙地,曾像猛獸的利爪,從中心向外撕扯着呼倫貝爾大草原,對大興安嶺林區和歐亞交通要道構成威脅。2009年當地啟動呼倫貝爾草原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工程,每年治理100萬畝,流動沙地得到有效治理。科爾沁沙地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地,其主體地區通遼市在治理中探索出“治沙+緻富”“生态+增收”的路子,變害為利,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形成以木材加工、沙地果品、沙漠旅遊等為主的沙産業發展格局,當地森林覆蓋率由40年前的8.9%增加到28%。

仲夏時節,碧綠的毛烏素沙地鑲嵌在藍天白雲下,庫布其沙漠腹地綠色叢叢簇簇……曾經沙害肆虐的鄂爾多斯大地一片綠海。上世紀下半葉,毛烏素沙地生态惡化,一些草場、農田被流沙吞噬,不少村莊、房屋被掩埋,道路、電力、通訊線路時常受阻中斷。生活在這裡的農牧民在惡劣環境中種樹、種草、種檸條,愚公移山般追求綠色的精神傳承至今。如今,毛烏素沙地的治理率達到70%,生态實現逆轉;庫布其沙漠的治理率達到25%,擴展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也開始從荒漠化治理中獲取效益,生态經濟逐漸興起。響沙灣、恩格貝……昔日黃沙漫卷之地成為聞名遐迩的旅遊景區。全國勞模殷玉珍是烏審旗無定河鎮薩拉烏蘇村農民,她在沙地裡建成的果園每到秋季瓜果飄香。“瓜果沒打過農藥,用的都是農家肥,是真正的綠色食品。我種的小米一斤能賣30多塊錢,拉到旗裡都搶着買。”質優價高的瓜果雜糧,每年能為殷玉珍帶來近50萬元收入。治了40多年沙的殷玉珍越來越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過去5年累計投入生态保護建設資金830多億元,相當于過去30年的總和,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持續提高,實現了“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重大轉變。“十二五”以來,内蒙古每年完成造林1000萬畝,約占全國的九分之一,是造林面積最大的省份。“十二五”期間,内蒙古累計完成造林面積5415萬畝,森林面積和蓄積實現雙增長,森林面積達到3.73億畝,居全國第一位;活立木蓄積量達到近1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五位。全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分别減少625萬畝和515萬畝,為打造我國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貢獻。

擁有13億畝天然草原的内蒙古,占全國草原面積的22%。林地面積與森林面積均居全國之首,森林總面積占全國的11%。綠,理所當然是内蒙古的底色與主色調。綠色無價,綠色回歸。走綠色發展之路,不僅使内蒙古草更綠,水更清,也使農牧民從生态文明建設中嘗到了甜頭。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