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最複雜”的北京西站地區怎麼管

“最複雜”的北京西站地區怎麼管

時間:2024-10-20 04:34:35

強制生活垃圾分類的黨政機關和公共機構中“最複雜”的北京西站地區,如今已是北京市實施垃圾分類的重點地區之一

環衛工人在北京西站南廣場準備清掃

南來北往的上億旅客、24小時運轉的商超,每天都在産生大量垃圾。“這裡每天平均産生約40噸,高峰期達到80噸。”北京西站地區管理委員會公共衛生管理處處長徐均國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北京西站地區是個獨立管理區域,地處豐台區、海澱區和西城區交界處,由三區各劃出一部分組成。這片區域地面面積僅0.77平方公裡,另有0.13平方公裡的兩層地下空間。如今,在這片區域内,每年集散旅客2.3億人次,其中鐵路旅客超過1.1億人次。為支撐其運轉,這一區域地上地下活躍着1000多家商戶和企事業單位。

2017年,在161家中央在京機關和駐京部隊、118家市級機關等非居民社區,北京市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馮向鵬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這片區域是強制生活垃圾分類的黨政機關和公共機構中“最複雜”的區域。“這片區域既有餐飲飯店,也有商場超市,還有機關事業單位,單位既多又雜,是個大型綜合體。”馮向鵬是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北京市城管委)固體廢棄物管理處處長。

2017年以來,這片“最複雜”的區域卻成為北京市垃圾分類全程精細化管理的典型代表之一,依托“規範分類、源頭登記、分戶計量、全程跟蹤、有償服務”等做法,逐漸形成了“西站地區模式”。

“西站小火車”來了

北京西站地區生活垃圾分戶計量的稱量工具是一個地磅。

2016年國慶節前夕,北京西站地區新的垃圾處理中心投入使用。這座二層小樓的地闆下加裝了地磅,為“西站地區模式”的實行提供了技術基礎。

北京西站是北京西站地區垃圾處理中心的最大“客戶”,過往列車平均每天産生超過25噸生活垃圾,約占整個地區的70%。

北京西站在垃圾處理中心的“戶頭”名為“西站小火車”。垃圾處理中心給生活垃圾産生單位各配了一張電磁卡,電磁卡有公交卡大小,每張都注明單位名稱,平時就挂在刷卡機旁。

環衛工人從火車和候車區域收集完垃圾後,用幾節密閉車廂拖挂在一起,不間斷地運送到垃圾處理中心。這些2米多長、1米多寬、1米多高的密閉車廂駛入垃圾處理中心後,挨個駛過地磅,工作人員取下“西站小火車”的那張電磁卡刷卡稱重,系統自動減去車廂皮重後,垃圾淨重就被計入“戶頭”。随後,4名工人把垃圾倒入地坑,設備自動把垃圾壓進停在一層的密閉環衛車内。

2018年7月24日,僅下午兩個小時内,“西站小火車”就往垃圾處理中心運送了至少23車垃圾,每節車廂的垃圾淨重不一,重的接近600公斤,輕的不足200公斤。

其他“客戶”運送垃圾的工具則多種多樣,比如“公交食堂”(公交集團戶頭名稱)用桶運送了202公斤垃圾,“世紀凱豐”直接用手提來了10公斤。工具不同,稱重系統自動減去的皮重也會不同。

餐廚垃圾“桶換桶”

“環衛中心共簽署了57份生活垃圾轉運合同。”北京西站地區環衛中心五級職員高長橋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這些合同覆蓋的“客戶”遠多于57家,比如“南廣場商戶”“警民街”等“戶頭”代表的是一個區域。“我們一般跟牽頭物業單位簽合同,也有些零散小戶委托我們處理。”高長橋說。

處理中心經手的垃圾主要有兩類,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他們也對餐廚垃圾進行了計量。

不過,跟生活垃圾地磅稱重不同,餐廚垃圾的計量則大都依靠體積估量。比如,某家餐飲單位的餐廚垃圾是小半桶,通過桶上标注的标準刻線,測算出桶内垃圾的重量。

垃圾處理中心一層靠牆的一側,并排擺放了13隻120升的餐廚垃圾桶,編号為1至13。

垃圾處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每個編号的桶裝哪幾家餐飲單位的餐廚垃圾是固定的,便于責任追溯。同一編号的垃圾桶各兩隻。每天環衛集團運兩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垃圾多時加一次,運走裝滿了的舊桶,換上同一編号的新桶。”

這種運輸方式,有個專業的說法叫作“桶換桶”,能防止餐廚垃圾轉運或者倒裝桶時洩漏到地面上,最大限度保持垃圾桶周圍幹淨整潔。

從2017年年中開始,北京西站地區對餐廚垃圾進行計量,至今接近一年。

能像水電那樣按量收費嗎

2014年1月1日,北京市上調非居民垃圾處理費。非居民生活垃圾收費從1999年開始實行的每噸25元,上升至每噸300元,而非居民餐廚垃圾收費标準定為每噸100元或者每桶(120升)11元。

2018年7月2日,垃圾處理費用又有變動迹象,而且這次變動将不限于非居民。國家發展改革委當天表示,對非居民用戶推行垃圾計量收費,并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費等政策,提高混合垃圾收費标準;對具備條件的居民用戶,實行計量收費和差别化收費等。

陳立雯博士從事垃圾分類十幾年,是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聯合發起人。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計量收費和差别收費的措施一旦落實,垃圾扔多扔少都一樣、分類不分類都一樣的“大鍋飯”狀況将發生改變。

不過,就目前而言,即便像北京西站地區垃圾處理中心這樣具備了計量硬件條件,服務的也是非居民用戶,仍很難像水費電費那樣嚴格按照标準收垃圾處理費。

高長橋說,當前的垃圾處理費,是以“适當”為标準收取。“這個适當的意思是家家都征收,但是低于規定的收費标準。”他解釋道。

此外,西站地區的垃圾處理費用,是按年提前支付。“不管是地磅稱出來的準确重量,還是餐廚垃圾以容積測算出來的大體重量,都是每年我們跟對方簽訂合同時的數量依據。這有助于更準确地核算出一年産生多少垃圾,按照這個總量跟對方敲定下一年的處理費用。”高長橋說,“一旦對方質疑垃圾量,我們就能拿出曆史參考數據,防止扯皮。”

北京西站地區環衛中心業務三科負責人常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之前他們嘗試過按月和按季度征收,但是人力成本太高。各個單位交垃圾費用需要每月報賬,内部程序繁瑣。最後,應交費單位的要求仍是按年征收。

垃圾“精細化管理”怎麼辦

跟相鄰的豐台區和海澱區相比,北京西站地區的垃圾處理收費比較高。

“我們把各種費用都算在裡面,他們沒有計算這麼全面。另外,各區的城市管理委員會還會給予一定補貼,我們北京西站地區雖是獨立管理區域,但自己沒有财政,也就沒有垃圾處理補貼。”徐均國說。

“我們收費比周邊高,有些小型商戶就拒絕把垃圾送到我們這裡。”徐均國說,離海澱近的商戶就可能會願意送到海澱,離豐台近的就願意送到豐台。

高長橋說,這會對監管和北京西站地區推行的計量收費産生影響。

2017年4月,北京市城管委專門發布工作方案,加強餐廚垃圾管理。

北京西站地區,每天産生餐廚垃圾15噸左右,如果用中型餐廚車運輸,需要5車左右。“我們随後出了工作方案,召集了地區138家餐飲單位開會,把22家有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資質的企業推薦給他們。”徐均國說。

最終,這些餐飲單位中,麥當勞、肯德基等20家單位表示,他們的餐廚垃圾都是總部統一回收,還有一小部分表示,他們的餐廚垃圾要就近送到海澱區、豐台區處理。最終剩餘的餐飲單位通過北京西站地區環衛中心收集運輸餐廚垃圾。

“個别餐飲單位說餐廚垃圾送到海澱和豐台了,是真送過去了嗎?有的說總部回收,是真的由總部回收了嗎?”徐均國說,“2017年主要是規範了餐廚垃圾的收集和運輸。2018年,我們要逐步核實,要求商戶提供終端處理合同。那20家表示總部統一回收的餐飲單位,我們也要去總部核實。”

事實上,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組督察後,按照北京市城管委的部署,各個區開始建立并上報“餐飲單位餐廚垃圾管理基礎台賬”,台賬主要寫明3個内容:餐飲單位情況、委托收運單位情況、處理去向,涵蓋了産生、收集和轉運、處理四個環節。截至2017年9月,全市4.4萬家餐飲單位基本實現了規範管理。

馮向鵬說:“現在全市餐飲單位每天處理餐廚垃圾都要有記錄,一式三份,注明餐飲單位、收運單位、處理單位,三方各留一份,簡稱三聯單。還有四聯單,就是增加區級管理部門内容。如此一來,餐廚垃圾從産生到收集運輸到處理,整個去向一目了然。”

求解超負荷運轉

不過,不論是生活垃圾還是餐廚垃圾的處理成本,目前都是入不敷出,需要依靠政府補貼的狀态。

2004年,北京西站地區核準的生活垃圾數量指标是每年1萬噸,這一指标沿用至今。财政補貼按照指标内的實際量撥付,超過部分沒有補貼,需要北京西站地區垃圾處理中心自行解決。2012年加開高鐵動車組後,北京西站地區的客流量大增。如今,北京西站平時到發列車由初期的90對增加到180對,運輸高峰期間能超過210對。生活垃圾數量也随之大增。

2015年,這一區域的生活垃圾就已超過核定指标,達到了11000噸,2017年為14590多噸。2018年上半年已經達到7894噸,預計全年超過14600噸。

根據之前的測算,北京市處理一噸生活垃圾的總費用在500元左右。“超出核定指标的生活垃圾目前隻有每噸300元處理費和114元運輸費的垃圾收費收入,北京西站地區沒有自己的财政,也就拿不出财政補貼。”高長橋說,“我們還欠着别人的費用。”

同樣,餐廚垃圾收費也遇到困難。2017年下半年,這部分收費總額有幾十萬元。“有些小店承受不起按标準收費。企業盈利的時候交費爽快,虧本的時候不願交費。如果按照标準百分之百征收,難度比較大。”徐均國說。從“定額費制”到“計量費制”

推進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且投入巨大的工程,許多國家改變了單方面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的方式,實行了各具特點的垃圾收費制度。

按照收費标準進行分類,國際上生活垃圾收費主要分為定額和計量兩大類。采用定額收費的國家,比如意大利依據居民家庭住宅面積對生活垃圾進行定額征收,額度大小根據其住宅面積大小具體确定。而綜合多國案例發現,許多國家垃圾收費制度正逐漸由“定額費制”演變為“計量費制”。

計量收費主要分為單一計量收費制、超額計量收費制和累進計量收費制三種。由于單一計量收費制通俗易懂,且費用相對便宜,日本絕大多數城市采用這種方式。目前,日本實施垃圾收費的自治體越來越多,覆蓋面越來越廣。據統計,截至2017年2月,日本全國1741個市町村中,實施垃圾收費的共有1100個,占63.2%。

美國的部分城市則采用超額計量收費制。在西雅圖,每月每戶居民四桶垃圾以下交納13.25美元;每增加一桶垃圾,加收9美元。這一規定實施後,西雅圖市垃圾量減少了25%以上。舊金山的生活垃圾收費根據垃圾類别予以區别,生活垃圾主要分為三大類,即可以堆肥的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前兩者的收費價格是其他垃圾的一半。

計量收費的收繳方式多種多樣,比如,依标準垃圾桶數征收、按重量征收和按垃圾袋征收等。韓國從1995年起正式實施垃圾袋收費制度,居民隻需購買指定的垃圾袋投放垃圾即可,每個垃圾袋的售價裡包含了垃圾處理費用。垃圾袋種類分為7種:5升、10升、20升、30升、50升、70升、100升,不同規格的垃圾袋繳納不同的費用。實行計量收費後,韓國的生活垃圾處理費用由市政府負擔60%、市民負擔40%。這一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1995年至1998年,全國垃圾減量達到23%,資源回收物增加至總垃圾量的35%。

除了具體的收費實施環節,注重垃圾收費制度建立前期與後期的信息公開化與費用透明化是國際上推進國民理解與支持,收費體系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

為有效推進收費體系,日本構建制度框架、收費體系,并對實施情況及效果進行摸底和評價并重新評估等。

在建立收費體系的早期階段,日本政府會通過召開市民說明會、聽證會等方式,向居民們公開相關信息,實施意向調查,充分征求居民意見。收費用途的透明化、公開化将加深對垃圾收費制度的理解與支持。日本的生活垃圾收取費用主要用于垃圾收費體系的運轉,主要包括垃圾收費體制的制定和運營費用,指定垃圾袋和垃圾處理票的制作和流通費用等,提高居民環保意識和促進垃圾減量的經費,資源垃圾的回收、篩選及設施建設費用,建設垃圾終端處理設施的經費。

此外,日本每年會對生活垃圾收費體系的實施情況及效果進行調查和評價,根據情況對垃圾處理計劃進行重新評估,并據此對收費制度進行及時調整。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