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那個努力養活世界的人

那個努力養活世界的人

時間:2024-10-20 04:18:04

作為一位農藝學家,他獲得的,是諾貝爾和平獎

雲無心:美國生物與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科普作家,著有《吃的真相》等系列作品小麥是當今世界的三大主糧之一。大約在一萬年前,近東地區的人們把野草馴化成了糧食,此後小麥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但對于它們的改良進展緩慢,産量也不高。

到了19世紀,科學家們逐漸認識到氮肥對小麥産量的重要作用——施以充足的肥料,就能得到更多的糧食。不過人們也很快發現,當肥料充足使得麥粒又多又大的時候,麥稈就難以承受麥粒的重量而發生倒伏。此外,在不同的地區,小麥會遭受不同的病害,一旦中招也就會損失慘重。

改良小麥品種,讓它們能夠抗倒伏、抗病害、高産,就成了農業生産中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

在19世紀後期,日本培育出了矮杆小麥品種。不管施多少肥料,接多少麥粒,這個品種都不會倒伏。到了20世紀初,這些矮杆品種與美洲品種雜交,産生了曆史上著名的“農林10号”。這個隻有60厘米高的品種(普通小麥是90厘米高),麥稈短小粗壯,隻要肥料充足,就會有很高的産量。但是,這個品種抗病性比較差,也就往往需要跟各地抗病的品種雜交,來适應當地的種植。

通過雜交技術改良小麥品種最成功的是美國人諾曼·博洛格。1942年他拿到博士學位,在美國工作了兩年後,拒絕了高薪挽留,跑到墨西哥負責小麥品種改良的項目。在此之前,墨西哥小麥遭受了嚴重的“稈鏽病”,農民已經對小麥失去信心。

博洛格的工作卓有成效。在幾年之中,他培育出了數以百計的雜交小麥品種,挑出高産和抗病的品種,産量比當地的傳統品種提高了20%以上。

博洛格對雜交技術的最大貢獻是采用了“穿梭育種”,就是夏天在墨西哥的高原地區種植一代,冬天在平原低地在種植下一代,這樣一年就可以培育兩代,相當于育種速度成倍增加。

事實證明博洛格的方法是成功的,而且還有出乎人們意料的好處。因為夏季的日照時間長,冬天的日常時間短,通過這種“穿梭育種”培育出來的品種,需要适應長光照也需要适應短光照,結果就是對于光照時間沒有要求。這就使得得到的品種适應性更強,能夠在更多的地方種植。

雖然農林10号已經出現很多年,但那個時代的信息傳播實在不發達,以至于直到1952年博洛格才聽說這個品種。随後,他獲得了一些種子,與自己開發的品種進一步雜交。農林10号的引入大大推動了他的育種工作,在随後的幾年中他培育出了抗倒伏、抗病、高産、對日照不敏感的優良品種。

1962年,他的新品種開始種植,1963年廣泛推廣。這種優良品種的廣泛種植使得墨西哥的小麥産量比博洛格剛去墨西哥的時候增加了6倍,不僅不需要進口,反而能夠出口了。

新的小麥品種在墨西哥大獲成功,博洛格認為應該推廣到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1963年,他應邀造訪印度,帶去了他的小麥種子。

從1965年到1970年的短短幾年間,印度小麥的總産量增加了近一倍。此後,印度糧食實現了自給自足,在1980年代甚至一度有餘糧出口。

20世紀世界人口經曆了爆炸式的增長,馬爾薩斯曾經預言人類對糧食的需求将超過能夠種出的糧食,饑荒不可避免。在優良的糧食品種與充足的肥料支撐下,世界糧食産量的增長超過了需求的增長,馬爾薩斯的預言沒有成為現實。這一段曆史,被稱為“綠色革命”。

在這場革命中,博洛格居功至偉,被稱為“綠色革命之父”,在1970年被授予了諾貝爾獎。作為一位農藝學家,他的工作在科學上算不上傑出的開創性貢獻,但是他工作的結果,卻“為饑餓的世界提供面包”,而這是世界和平的基石——所以,他獲得的,是諾貝爾和平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