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雁塔晨鐘響古城

雁塔晨鐘響古城

時間:2024-10-20 01:52:12

有種說法是,武則天臨朝後,肆意“創新”,将塔增為十層,再後來到五代時又恢複到七層

西安市大雁塔

每到黎明時分,當大雁塔下慈恩寺的鐘聲響起,寺裡的僧人開始打掃禅房,誦經打坐。古城西安在沉睡之中蘇醒,官員們要去早朝,郊野的農人準備下地,行商坐賈們要盤估當天的經營……新的一天開始了。

千年以來,位于西安南郊慈恩寺的大雁塔,都以這樣的方式開啟古城西安新的一天。而大雁塔自己,曆經千年風雨,依舊巍然屹立在現代化都市之中,周圍花木綠蔭,厚重滄桑。

2014年6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産委員會在卡塔爾多哈召開。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中一處著名遺址,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産名錄。

追念母恩,修大慈恩寺

大雁塔是古都西安的都市地标,也是這一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黎明中的“雁塔晨鐘”被稱為關中八景之一。

大雁塔所在的慈恩寺,在唐長安城内的東南角,因其僧多宇廣,又稱大慈恩寺。寺院最早建于隋代,當時叫無漏寺。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唐高宗李治還是太子時,因追念母親文德皇後之恩,将寺院改為慈恩寺,進行了擴修。擴修後的寺院很大,共有十多個大院,近兩千間房舍,僧衆之多可想而知。

文德皇後13歲嫁給李世民冊封為秦王妃。“玄武門之變”前,秦王妃為了夫君的事業竭力争取李淵和後宮的支持,事變當天還去鼓勵部下諸将士。“玄武門之變”發生,李世民登上帝位,冊封秦王妃為文德皇後。文德皇後不幹預朝政,卻很有政治頭腦,常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的失誤。

貞觀二十一年,李治在父親太宗皇帝的支持下擴修城南無漏寺,在寺内新修譯經院,改寺名為大慈恩寺。

新建的寺院極為壯觀,玄奘法師盛贊新寺“壯麗輪奂,今古莫俦”。修成之後,在此舉行大規模佛事,文武百官也列隊陪同,京城長安一時萬人空巷,争相觀看這一盛況。按照太子李治的意願,由朝廷特别下旨,任命取經歸來的玄奘法師任大慈恩寺主持,太宗皇帝為玄奘舉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儀式。

後來高宗即位,玄奘上奏表章說:大慈恩寺是陛下為皇太後追恩所建,這樣對母親的孝敬應當樹碑記述,以便流傳後世。高宗皇帝聽從玄奘的建議,親自書寫碑文,在宮内的芳林門制作了《慈恩寺碑銘》。

石碑做好送往大慈恩寺時,玄奘覺得對這件大事萬不可怠慢,他親自率衆僧去内宮迎接,說“慚荷聖慈,不敢空然待送,乃率慈恩徒衆及京城僧尼,各營幢蓋、寶帳、幡華,共至芳林門迎。”高宗皇帝還派了長安、萬年兩縣的樂隊一起奏樂陪送。

這個迎送的隊伍有多盛大呢?有人形容說最矮的幢蓋已經高過雲層,最短的旗幡可和天空相接,如此高大的儀仗器具共達三百多件,樂隊所用車輛一千多乘。從芳林門到寺院的三十裡路上,但見佛光時現,璀璨奪目。高宗皇帝親自登上了安福門觀看,一路之上參與迎送和圍觀的男男女女,傾城出動。

大雁塔是怎麼修成的

在唐代,大慈恩寺是京都長安一處佛教和文化聖地,這裡藏有佛門聖物,香火熾盛,經久不息。大雁塔是大慈恩寺内的主要建築之一,作為大唐長安重要标志的這座著名磚塔是怎麼修成的?

永徽三年(652),玄奘法師原打算在大慈恩寺内端門旁建一座高30丈的石砌佛塔,安置自己從印度迎請回來的經卷、造像,這樣可以使之安全保存,流傳萬代。玄奘對建造這一佛塔的造型,以及什麼風格、用什麼材料、費用開支等,都有自己詳盡的思考。

高宗皇帝知道這件事情後,對玄奘的構想作了修改。大雁塔以磚砌成,方形,高一百八十尺,每一層的中心都安置佛舍利,總數達一萬多粒。塔内藏有經卷、造像等佛教聖物。早先太宗皇帝所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高宗皇帝所撰《述三藏聖教序記》兩碑,移入塔下。

大雁塔最初建五層,後來加蓋到九層,再後來改修為七層,即今天我們看到的大雁塔。通高為64.7米多,底層每邊長25.5米。此塔最早仿照印度最著名的禮佛高塔佛陀伽耶塔制作。有種說法是,武則天臨朝後,肆意“創新”,将塔增為十層,再後來到五代時又恢複到七層。

為何稱作大雁塔

大慈恩寺内的這座佛塔為什麼叫做大雁塔?

一般認為之所以稱大雁塔,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來源于印度傳說。因佛教中分為大乘和小乘,據說最早大乘一直吃素食,小乘可以吃葷。一天,在一所小乘寺院,僧人沒有為方丈準備好肉食,連連歎息。此時正好有一群大雁從空中飛過,做飯的僧人想,如果這時有隻大雁給方丈吃該有多好啊。他正在思索間,突然一隻大雁掉到了院内的地上。僧人告訴了方丈,方丈說:這是菩薩顯聖,犧牲自己布施呢,哪是大雁啊!這讓所有的僧人都十分感動,從此以後,大家便不再吃肉了。僧人們在大雁墜地的地方建造了一座五層磚塔,叫做雁塔。後來這個故事傳入中國,大慈恩寺的僧人便把寺内佛塔稱作大雁塔。

第二種說法和佛祖釋迦牟尼有關。傳說他在成佛之前,曾像好多人一樣苦苦修行。有一天,他在樹下打坐,已經十分饑餓和疲憊不堪,幾乎無法支撐自己了。一群大雁從這兒飛過,為了考驗釋迦牟尼的意志,有隻大雁故意突然掉在了他的面前,但他絲毫不為所動,照樣打坐。僧人們為了紀念這件事,就将寺院供藏佛經的佛塔稱為雁塔。

第三種說法則來源于玄奘法師取經的故事。據傳他在西行取經的路上,有一次在大沙漠裡遇到了大風沙,遮天蔽日,法師迷失了方向。這時他已經瀕臨絕境,水和食物所剩無幾。法師盤膝而坐,心無旁骛,念着佛經,呼喊着法号。此時飛來一隻大雁,法師跟随着大雁飛的方向,竟然走出沙漠,找到了水源。絕處逢生的玄奘法師此後對大雁充滿了感激,後來在大慈恩寺修塔,便命名為大雁塔。

三種說法究竟以哪種為準,似無定論。

塔下有哪些國寶

大慈恩寺的雁塔之下,供藏着幾件堪稱國寶的珍貴佛教文物:其一,佛舍利;其二,貝葉經;其三,玄奘法師頭骨舍利。2000年11月,寺内“玄奘三藏院”建成之後,供奉着這些珍寶。

今大雁塔所供奉的佛舍利,是印度高僧釋悟謙法師所贈。據說法師是印籍華裔高僧,陝西鹹陽人,自幼出家,上世紀40年代初,他為玄奘法師的精神所感動,執意要去印度求法拜佛。後來他研究佛法十分努力,在印度的玄奘寺擔任主持。

1998年6月10日,悟謙法師回到西安,贈給大慈恩寺一個紅紙袋,袋裡精心包裹着的兩顆珍貴佛舍利子,其中一顆直徑3.5毫米,另一顆直徑1.5毫米,這讓寺裡的僧衆十分感動。大慈恩寺的僧人将兩顆珍貴的佛舍利陳列在大雁塔内,以供僧俗各界人士瞻仰。

大雁塔内另一種珍貴佛教文物就是貝葉經。古代的印度沒有紙張,佛教徒常把經卷寫在貝樹的葉子上,即貝葉經。玄奘法師取回的幾百部經書,也都是貝葉經。寺内供奉有兩片貝葉經,兩片各長40厘米、寬7厘米,寫滿了梵文經卷,現今能夠認識這些梵文的學者,已經十分罕見了。

大雁塔下玄奘三藏院還藏有玄奘法師靈骨。2000年,大慈恩寺的玄奘三藏院建成,南京的靈谷寺将所藏玄奘法師的靈骨,分給西安大慈恩寺供奉,寺院落成典禮上,大慈恩寺住持接受了靈谷寺的法師靈骨。

雁塔吟詠詩如泉

唐代是一個詩的國度,唐代詩人每每遊覽大雁塔、慈恩寺,都會有佳句妙詞出現。先後在此吟詠的詩人衆多,上到皇帝後妃,下到落第文人,佳作不斷。

唐高宗李治寫有多首有關慈恩寺的詩,包括《谒慈恩寺題玄奘法師房》等。上官婉兒巾帼不讓須眉,她在重陽這天随高宗來遊,其《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圖,群臣上菊花壽酒》寫道:“帝裡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天寶十一年(752)秋,杜甫、岑參、高适、薛據、儲光羲等人相約,登大雁塔,遊慈恩寺,憑欄俯瞰京城長安和曲江美景,遠望八水萦繞,終南秀峰盡在咫尺,每人賦五言一首。

高适反應敏捷,第一個吟出《同諸公登慈恩寺浮圖》:香界泯群有,浮國豈諸相。登臨駭孤高,披拂欣大壯。岑參、儲光羲、薛據等詩人接着佳句疊出,最後收尾的是大詩人杜甫,他當仁不讓,脫口而出詠《同諸公登慈恩寺塔》二十四句,一百二十餘言。

此外,其他名士登塔遊寺的詩作也連綿不斷。如宋之問的《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白居易的《三月三十日題慈恩寺》等。賈島也寫有多首,如《寄慈恩寺郁上人》等。

唐中宗時,每到九月九日重陽節,皇帝都要率領一幫文人親臨慈恩寺登高遠望,親自吟詩作賦。學士們就紛紛唱和,後來編有四十卷詩集,雁塔詩會一時蔚然成風。唐代流傳下來吟詠大雁塔和慈恩寺的詩作,不下數百篇,是唐詩中的一個亮點。

2006年10月15日,西安大慈恩寺舉行了盛大的“玄奘之路·世界和平祈福典禮”,高僧恭迎内奉玄奘法師頂骨舍利的舍利塔步入典禮現場雁塔下的“文人沙龍”

“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是唐代詩人孟郊在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按捺不住自己得意欣喜之情,認為由此便可飛黃騰達了,寫下這首七言詩。“春風得意馬蹄疾”和“一日看盡長安花”後來成為經典佳句被曆代所引用。

在唐代,曾經興盛新科進士在大雁塔下題名。文人們“到此一遊”的用意非常明确,就像孟郊所寫的詩一樣,彰顯自己即将仕途無限的喜悅。

據傳最早在大雁塔下題名的是進士張莒。唐中宗神龍年間,進士張莒在慈恩寺閑遊,忽然一時高興,将自己名字題寫在大雁塔下。後來不少文人覺得這樣做還挺潇灑的,于是紛紛效仿。特别是那些新科進士,更是把在大雁塔下題名看作是一種極大榮耀。這些文人儒士們在科舉結束之後,互邀友好相聚,先是在曲江邊舉杯痛飲,然後成群結隊地來到大雁塔下,推舉一名書法絕佳的同好将自己的姓名、籍貫和及第的時間等書寫在塔下的牆上,以彰顯于世。

在雁塔題名的進士當中,如果後來有人位至卿相,就要再次來将自己的題名改為朱筆書寫,顯得鶴立雞群,與衆不同。

大詩人白居易是大雁塔下題名的文人中最為顯赫的一位了。詩人在二十七歲時即一舉中第,如何也掩飾不了自己春風得意的喜悅,在此題寫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這樣傲視群雄的句子。

如此年複一年,大雁塔和慈恩寺的牆壁上到處題寫,紛亂一時。據說到了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并非進士出身,對在此題名極為反感,下令禁止曲江宴飲,派人将新科進士的雁塔題名也統統除去,這樣的“文人沙龍”方得休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