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網劇“出圈”

網劇“出圈”

時間:2024-10-20 01:23:40

劉章豐/制圖

随着《延禧攻略》《如懿傳》成為暑期檔的“爆款”,一批不再與電視台端口“同頻共振”的網播劇,讓越來越多的觀衆開始将注意力從電視台轉移到視頻網站。

作為較典型的互聯網文娛産品,《延禧攻略》成為觀察網絡劇發展的一個新窗口。

雖為清宮劇,但該劇中的乾隆後宮猶如現代職場,“職場菜鳥”女主角一路過五關斬六将,并有真愛相伴。沿襲自網絡文學“爽文言情”模式的《延禧攻略》成功吸引了大衆的眼球,據藝恩網相關數據,截至2018年8月26日,該劇上線38天,累計播放量達133.08億。

業界人士把《延禧攻略》的熱播稱為“出圈”,意為“突破圈層”。近兩年,随着視頻網站影視化能力的提高、産品的豐富,網絡劇的受衆定位進一步清晰化,“圈層”的概念被廣為提及。先抓住某個圈層的核心用戶,再突破圈層、獲得大衆共鳴,成為了制作者們的“座右銘”。

2017年以來出現的《無證之罪》《白夜追兇》《河神》等品質劇集,都是網絡劇“出圈”的代表。

能夠“出圈”的影視作品,往往抓住了某種時代情緒。例如,《延禧攻略》女主角“無法無天,無拘無束”,是普通人的理想化身。

《延禧攻略》的播出,點燃了2018年網絡劇市場的第一把火。值得探讨的是,它是網絡劇發展的“加油站”,還是“終點站”?

事實上,近年大量産出的清宮題材影視作品多聚集于朝廷後宮,往往借曆史劇的外殼拍“愛情陰謀劇”,透出些許虛無主義的曆史認知。

不可回避的是,對“鬥”的誇張鋪陳、對人性惡的渲染、對叢林社會價值觀的認同,成為了宮鬥劇的某種“題材原罪”。

美國學者布熱津斯基在其“奶頭樂”理論中提到一類“成瘾性”娛樂内容,人們沉迷于其中、麻痹自我,從而減少了嚴肅性思考的時間。有評論者将“爆款”清宮劇與此類娛樂内容作類比。

互聯網影視需不需要嚴肅内容?答案是肯定的。如一位受訪者所言,影視劇的大衆藝術屬性,決定了它要背負一定的社會責任,擊中大衆情緒并不是終點,更為珍貴的是,能夠提供有見地的價值觀。

艾瑞數據發布的《中國視頻行業經營狀況研究報告》顯示,中國2015~2017年網絡視頻用戶近5.8億人。除了“90後”“00後”,傳統的電視受衆也逐漸成為網絡視頻平台的核心用戶。

然而,在網絡劇的探索之路上,同質化、空心化、懸浮風的創作問題也凸顯出來。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認為,随着網絡平台的崛起,中國電視劇已經步入了一個“輕時代”,題材、形态、受衆、成本和調性都越來越“輕”。

“輕文化”的副産品,則可能是“淺薄、空洞、缺少情懷和思辨”。

如果對網絡劇的精品化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那麼占據劇集市場重要份額的古裝劇,是否應将觸角更多地探及曆史情境下的百姓人生,而非僅僅聚焦于朝堂後宮、王侯将相?能否有一部分厚重的作品,去彰顯家國情懷、民族精脈與傳統文化底蘊?

與此同時,現實題材的網絡劇能否進一步開拓受衆圈層,實現口碑與播放量的雙豐收?

随着受衆的擴大,傳統影視公司、資深電影人也開始加入網絡劇制作的行列。值得期許的是,行業資源的整合會帶來新的創作能量,由此對網絡劇的藝術規律和傳播規律作出更多有益探索。

2018年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脫胎于電視劇的網絡劇,也已走過10年的發展曆程。穿越火熱的行業景象,更多有品位、有營養、有意蘊的網絡劇從圈層走向大衆,并收獲不同人群的感動和思索,才是行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文/覃柳笛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