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知人知面難知心

知人知面難知心

時間:2024-10-20 01:14:39

當面對個性清晰的目标對象時,識人高手的本事才會顯露出來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相處的時間長了才知道一個人的品性究竟如何。但朋友中總有這樣的高人,即使隻有一面之緣,也能對其性格和行為模式了如指掌。這種直窺人心的本領神奇地近乎于巫術,但又不得不讓人歎為觀止。

實際上,大多數人天生就有“識人”的能力,這項天賦在人群之間幾乎沒有多大差異。有差異的,是人們運用這種識人之能的方式。

慧眼識人,證明起來并不容易

在看《大偵探福爾摩斯》時,人們都會驚歎福爾摩斯對細節的把握,以及按照歸納演繹法推理出事實真相的過程。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成為福爾摩斯的潛質,隻不過絕大部分人沒有用心去觀察和思考。

對超級認知能力的研究并不多,畢竟這不涉及具體問題的解決。盡管如此,美國心理學家亨利·亞當斯仍然在近百年前就開始研究是否存在慧眼識人的天賦。

他于1927年發表了有關研究。當時找了80名相互并不充分了解的年輕女性,将她們随機分成八組,亞當斯要求她們對同組其他女性的個性進行評價,并作自我評價。然後依據每位志願者得到同組其他成員的評分算出平均值,以獲得此人“真實”的個性。最後他再分析這些數據,看看其中是否有人具備準确理解他人或自身性格的超常能力。

通過數據對比和分析,亞當斯發現,善于識人知人的“明眼人”不一定是容易相處的有趣對象。他稱這些人雖然在腦力上敏捷而靈活,但往往“動不動就生氣,脾氣不好,悶悶不樂又喜怒無常,還缺乏勇氣”。亞當斯的理論指出,矛盾的是,有知人之明的達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隻将别人視為工具,用以達到其自身目的。相反,那些有自知之明,善于對自身作正确評價的女性,亞當斯認為她們“待人處事得體,有禮貌,人緣很好”,她們更感興趣的是如何幫助他人。

上世紀50年代以後,亞當斯有關慧眼識人的概念逐漸遭到挑戰。首先亞當斯等人用以鑒定哪些人有慧眼如炬能力的方法遭到質疑。

随後的幾十年裡,更多試圖證明存在識人高手的研究,彼此之間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識人者智的論斷還缺乏更有說服力的證據。

慧眼能否如炬,在于看的是誰

在一些包括相親在内的真人秀節目中,參與者需要在短短的幾分鐘内,對自己是否喜歡一個完全陌生的人作出判斷。新的研究表明,這種短平快的判斷是盲目和輕率的。

最近,美國田納西大學的凱瑟琳·羅傑斯與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傑裡米·比桑茲的研究認為,人人都具備慧眼識人的能力,區别在于是否有“清晰目标”,即被觀察者能否傳達出與自己個性相關的有用信息。換句話說,當面對個性清晰的目标對象時,識人高手的本事才會顯露出來。

為了能讓人理解短時間内認清一個人的難度,他們做了一個比喻。他們說,“差不多就像亞馬遜新推出一本微積分學的書,但沒有提供任何章節供在線浏覽參考,要評價此書,即便是微積分學老師也不會比一位學生高明多少。要是能提供部分章節,微積分學老師就會比學生的理解高上好幾倍。”

最新的“慧眼如炬”研究成果,基于一項實驗,其規模比當年亞當斯所做的大得多。羅傑斯和比桑茲招募了幾千名大學生,要求他們和同一名陌生人交談三分鐘,或觀看三分鐘某個陌生人的視頻短片,然後要求他們對其個性進行評價。接着,研究人員将學生們給出的評估與被評估者“真實個性”相比較。此處的“真實個性”是根據被評估者的自我評價,以及對他們相當熟悉的一位親友的評價而作出的結論。

數據表明,确實存在識人高手,少數參與者在準确判斷他人個性方面大大優于平均水平。但是數據也顯示,隻有在評判目标的個性比較清晰時,高手的觀察力才能顯示出來。

羅傑斯和比桑茲總結說,“我們已發現始終如一、清晰而又有力的根據,說明識人高手的确存在”,研究人員發現至少對于短時互動,識人高手主要的手段是“能夠敏銳觀察和恰當運用清晰目标對象所提供的信息”。

但他們發現,這種本領隻适用于評判性格外向的個體。研究者說,這意味着“以為存在着能一眼看穿他人性格的神奇魔力,如福爾摩斯那樣的角色,但在我們的研究中是沒有根據的。”

了解這一原理後再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話,你會有更深的了解,也不需要為那些倉促作出決定的人能否天長地久感到擔心了,畢竟他們看似有邏輯的言辭,都是為了短期娛樂化的需要——幾分鐘的接觸,改變不了對方仍是陌生人的事實。

人人都是外貌黨

在短時間裡,認清一個人并不容易。但如果非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對陌生人作出評判的話,那麼,最容易對人的評判結果造成影響的因素是什麼呢?答案是長相,人們更容易在短期内相信從外貌中透露出來的信息。

人人都是外貌黨,這并不是一件需要勇氣才能承認的事,因為就連孔子都犯過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錯誤。在看到一個人的瞬間,心裡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判斷。

這種近似偏見的判斷可能會對生命中的重大事件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盡管我們都想理性地作決定,但是我們經常受一些膚淺因素影響,”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克裡斯托弗·奧利沃拉教授表示,“外表、長相就是典型的膚淺因素,但影響卻非常大。”

早在十多年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亞曆山大·托多洛夫教授就發現,人們對美麗的先入為主的認識可能會導緻大家忽視相貌偏見的其他表現形式。他要求參與者在一秒鐘内查看參選美國國會議員的人的照片,然後投票選擇誰更能勝任。即使考慮了年齡和吸引力等其他因素,參與者對于競選結果的草率判斷居然也有高達約70%的準确率。

最近的很多研究都揭示了類似結果,除去異性相吸等因素,所有測試都表明了長相和成功成正比關系。比如,長相看起來越有控制力,就越有可能獲得首席執行官這樣的職位,收入也會更高。科學家在軍隊也作了測試,要求人們根據學員的面孔來推斷職位,得分較高的學員更有可能在今後登上事業的高峰。

漂亮就是生産力

“漂亮就是生産力”,這在各行業都會發揮出效果。經濟學家丹尼爾·海莫默什研究發現,比起姿色平平的人,外表更具吸引力的人,其收入要高10%到12%。這種現象存在于各行各業,從橄榄球運動員到律師,甚至是他的同行經濟學家。

以貌取人的判斷似乎不符合理性判斷,但卻是下意識的行為。事實上,無論何時遇見誰,你都會無意識地對他進行評價。托多洛夫表示,其實隻需40毫秒就能快速推斷某人的個性——遠少于眨眼的時間。這似乎是全年齡段的習慣,并不會随着年齡和閱曆的增加就有所改善,即便是三四歲的兒童也會“以貌取人”,而在幾十年後也同樣如此。

這種通過外貌來快速獲取新信息的能力,是在進化中迅速分清敵我的必要手段,但這一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卻帶來一些問題。

“人們太過注重相貌而忽略他們已知的信息,”奧利沃拉表示,比如在測試信任和誠實的遊戲中,參與者都傾向于和“看起來可信”的夥伴合作,即使有證據顯示他們的夥伴曾經作弊。

在知人方面,知面容易知心難,兩者間的鴻溝還需足夠的時間才能填補,可問題的難點在于,時間是奢侈品。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