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農村孩子上學不再餓肚子

農村孩子上學不再餓肚子

時間:2024-10-20 06:27:18

學生營養不良問題從2013年的19.0%下降到16.0%,貧血率從2012年的17.0%降低到7.6%。

“自2011年11月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來,截至目前,我國共有29個省(區、市)1631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其中京、津、魯單獨開展了學生供餐項目,受益人數達3700萬。”近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何秀超表示。

他說,世界糧食計劃署對169個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隻有11%的國家同時在中學、小學階段提供營養餐,我國營養改善計劃覆蓋了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走在世界前列。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全省所有縣市均實施營養改善計劃,西藏和四川67個民族自治縣、民族待遇縣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包括縣城學生)都享受到營養改善計劃,為改善貧困地區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發揮巨大作用。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跟蹤監測表明,2017年,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男女生各年齡段的平均身高分别比2012年高1.9厘米和2.0厘米,平均體重多1.3千克和1.4千克,高于全國農村學生的平均增長速度。學生營養不良問題從2013年的19.0%下降到16.0%,貧血率從2012年的17.0%降低到7.6%。

何秀超表示,教育部将繼續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進一步指導和督促各地及時總結經驗,紮實做好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鼓勵各地統籌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薄弱學校改造等項目和資金,配齊食堂工作人員,提高食堂供餐比例,完善學校食品安全和财務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保證專款專用。

試點地區食堂供餐比例達76%

近些年,随着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愈加受到重視,我國先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求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學習生活條件。自2006年起,國務院決定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全面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書本費,還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學生給予生活費補助,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但是,由于長期存在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農村中小學生營養不良問題仍然存在,貧困地區尤為突出。

于是,為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農村學生健康水平,加快農村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2011年1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以貧困地區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重點,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維護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提高民族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意見要求按照“政府主導、試點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穩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在教育部此次發布會上,何秀超提到,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計安排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資金1248億元,并安排3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試點地區學校食堂建設。試點地區學校食堂供餐比例到目前已達到76%,大大提高了供應安全、衛生、營養飲食的能力。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學生營養健康狀況顯著改善,身體素質明顯提升。圖/郭鵬國家貧困縣全覆蓋

如今,營養改善計劃已經實施了近8個年頭。《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使試點地區農村學生上學餓肚子、吃涼飯現象基本消除,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

從此次發布會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營養改善計劃受益學生覆蓋面廣、人數規模大。截至2017年底,已經全部實現國家貧困縣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目标,約300萬名貧困地區學生享受到這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學生營養狀況的改善也取得良好社會反響。營養改善計劃主要包括學校食堂供餐、企業供餐和家庭托餐3種供餐模式,其中,學校食堂供餐因安全、衛生、規範,最受學生歡迎。由于營養不良問題得到解決,學生學習能力有所提高,缺課率明顯下降,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對國家實施的這項惠民工程、德政工程給予高度認可。

經過幾年推動,試點地區起到了有效帶動作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有力地支持了教育事業發展,解決了貧困學生在校吃飯問題,減輕了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

同時,不少地方一方面鼓勵試點學校就地取材,另一方面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建設農副産品生産基地,帶動當地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支持了縣域發展。

不是“免費午餐”

為紮實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推動營養改善計劃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工作穩妥有序實施,2017年5月,國務院啟動開展營養改善計劃專項督導工作,重點督查各地工作開展、供餐管理、食堂建設、資金使用管理、信息公開公示、宣傳教育以及相關省(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工作進展情況等7個方面24項内容。

營養改善計劃環節多,鍊條長,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是一項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從督導情況看,各地對營養改善計劃的複雜性、艱巨性、長期性認識不足,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

《民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主要存在5方面問題,包括地方主體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食堂供餐比例有待進一步提升、食品和資金安全有待進一步加強、營養健康教育有待進一步深入、全覆蓋工作有待進一步推進。

督察組指出,多地未落實營養辦機構和專職人員編制,工作人員以借調或兼職為主,人員流動性大,缺乏必要辦公經費,無法保障工作的計劃性和連續性。

多數省份試點縣未能将食堂從業人員工資納入地方财政預算。部分省份試點縣存在擠占學校公用經費支付食堂從業人員工資或食品配送費用現象。多數試點縣對國家關于營養改善計劃的政策措施缺乏廣泛深入宣傳,對一些媒體和家長的錯誤認知未能予以及時糾正,造成“擠出效應”,導緻“營養改善”變成了“免費午餐”。

編輯:趙慧美編:楊東儒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