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洪江村:讓藝術複活古村民居

洪江村:讓藝術複活古村民居

時間:2024-10-20 03:23:50

洪江由原來空心村變成了現在的網紅村,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群衆獲得感不斷增強,洪江村成為了鄉村振興示範點。

美麗藝術鄉村洪江村。圖/郭梁8月24日,“貴州省教育廳同步小康駐荔波縣朝陽鎮洪江村第一書記”馬麗華依然像往常一樣忙碌,這一天,她先後接待了3批省内外來洪江村考察參觀的團隊。

本來在今年4月,馬麗華已完成兩年的駐村扶貧工作任務“收隊”回貴陽,為何她會“超期服務”至今?這一切緣起去年20多名洪江村村民自發簽名挽留馬麗華,還加摁“紅手印”,遞交給了省縣兩級組織,希望她繼續留村一年。

“她把我們當親人一樣,積極開展精準扶貧,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洪江這兩年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談及兩年的扶貧生活,村民用三個字形容他們和馬麗華的感情,“舍不得”。

馬麗華同樣也“舍不得”,她深愛這片熱土地,和這裡的村民結下不解之緣。

正是在馬麗華的不懈努力下,使得衆多藝術家們造訪并入駐洪江,在洪江認領老房屋,初步形成文化藝術扶貧,村民參與老房修複增加收入的同時,與藝術家溝通交流開闊了眼界和拓寬了思維,發現了家門口的商機,打開了緻富大門。

現在洪江村還發展了像金線蓮、香菇、蔬菜等産業,越來越多人聚集洪江,讓洪江由原來空心村變成了現在的網紅村,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群衆獲得感不斷增強,洪江村成為了鄉村振興示範點。

藝術“喚醒”沉睡山村

洪江村全村共有9個自然寨、10個村民小組、382戶1484人。因山村地廣人稀、傳統農業薄弱、青年勞動力集體外出務工,曾使村莊一度陷入一類貧困村發展無門的窘境中。

2016年4月,馬麗華來到洪江村駐村開展定點幫扶脫貧工作。在走村串戶的過程中,馬麗華了解到,洪江村村民80%為布依族,其餘為水族和苗族同胞。婦女個個都是織布、染布能手,當地紮染古布技藝傳承至今已上千年。

她看到,這裡家家戶戶都會給老人送福馬,老人過壽時,整個村寨的人都會給老人送一碗米、一碗油,祝福老人幸福安康。馬麗華稱這種濃厚的孝老文化為“福馬文化”。藝術家來了以後,把福馬從村民的堂屋搬到路邊、廣場,從圖騰文化變成實體雕塑。

不僅是孝老,洪江還流傳着愛幼的“陽蠱傳統”。村民會将裝有陽蟲的瓶子佩戴在每個孩子身上,當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家長會将陽蟲泡上開水,給孩子沖服。“給孩子佩戴陽蟲承載着村民原始的護幼、辟邪想法。”馬麗華說。

圍繞洪江福馬文化、陽蠱傳統以及布依族傳統的紮染古布技藝等文化遺存,馬麗華為洪江村提煉出“福馬蠱布”的文化符号,并将這些文化符号傳播給村外的世界,小山村從此進入到外界的視野,并引起廣泛關注。

馬麗華說,“在村落曆史的挖掘過程中,村民已經開始有了文化蘇醒的意識,他們會慢慢地擁有文化自信,在活态保護、藝術家進駐中,洪江通過文化的帶動實現發展。”

“馬麗華老師駐村期間非常用心,挖掘了洪江‘福馬蠱布’文化,‘福馬’是布依族人給老人添糧增壽的願望,陽蠱是布依族人願小孩健康成長即愛幼體現,布是布依族豐衣足食體現,完全符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尊老愛幼,勤勞緻富。”朝陽鎮黨委副書記莫利才表示。

在浙江做了9年縫紉工的繡娘韋孟婉,看到藝術家對洪江村的織染藝術感興趣,她就嘗試返鄉創業。經短期培訓之後,她将布依族的紮染藝術與現代家居裝飾需求相結合,純手工制作的桌旗、抱枕、書皮成為熱銷貨。“我一個月能接到一兩個訂單,一個訂單能掙近萬元,民族技藝得到認可後,我越繡越有信心。”

有識之士指出,把藝術糅進山村,讓有鄉村情懷的人士留下來。洪江做出了生動實踐,一場人與自然演繹的“回歸”式融合,引領着鄉村面貌的改觀,寄托着人們回歸過往或徹底改變鄉村面貌的願景,沉寂的少數民族“古村落”,在藝術的點化下,愈發芬芳。

“去年以來,政府投入六七千萬元對洪江村366戶民居實施美麗鄉村改造、寬帶進村、組組通硬化路、發展特色種養殖業等,300多名村民返鄉就業創業,群衆人均增收1000多元。”朝陽鎮鎮長楊青說,村子越來越美,願意留在村裡發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老房子重獲生機

走進洪江村,溪水綿延于田間地頭,四周青山逶迤相伴,山腳下的古民居,多為二層樓屋,規模有大有小,多為土夯、磚瓦、幹欄式建築,結構古樸婉約,具有鮮明的山區地方特點和濃郁的民族特色。

以馬麗華為主的駐村工作隊結合荔波縣“民宿”改造政策,定位北京宋莊,邀請常駐北京來自美國、西班牙、瑞士和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到洪江進行老房民宿改造。每間“廢舊房”以1萬元承租30年的方式租給藝術家,藝術家将各種文化藝術符号還原在磚瓦木料、丹漆粉塗之上,讓“廢舊房”變成了藝術家的“文創房”。

“藝術家到來不僅使洪江村的人氣旺了,村子面貌發生很大變化,群衆的收入也增加了,更重要的是村民與藝術家們溝通交流,解放了思維,思想不再閉塞,激發更多貧困戶産生内生動力,從而達到‘智志雙扶’。”朝陽鎮黨委書記袁學玉說。

藝術家的肯定和加入既活化了建築,也讓村民們重新認識了鄉村、增強了發展自信。村民莫應餾憑着以前做木工的經驗,加上對當地民族文化的了解,成了藝術家們裝修房屋的技術工,一個月有4000多塊錢的收入。和莫應餾一樣,眼下的洪江村,不少村民通過租賃房屋、參與裝修、管理房屋等形式獲得收入。

經過網絡放大和口碑相傳,到洪江的各類藝術家及投資人多了。目前,已有52位藝術家與96棟老房結緣,已實現130萬元的村民直接收入,預計将為洪江帶來960萬元的勞務收入,獨具洪江特色的“村落遺存的藝術活化”産業逐步成型。

一位來自北京的資深媒體人贊歎道,當藝術家開始在洪江進行藝術創作和老房改造,引起各界關注并實地到訪時,各種業态開始發生,住宿民家、傳統農耕與現代文明的溝通交流、購買農産品、自媒體推介等,将整個村落全面激活,小小山村便沸騰起來。

在馬麗華的洪江發展藍圖裡,下一步,将着重從“村落遺存”文創、洪江地理标志産業符号、村寨自我造血功能和社區自理三個方向提升内在力量,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洪江發展之路。

“力争申請一份吉尼斯世界紀錄,申請一份荔波洪江地理标志産業符号,逐步建成‘國際布依族福馬蠱布藝術文化體驗村’,落戶學生實踐基地、寫生營地、遊學營地等,把更多的人引進來。”馬麗華充滿期待地說,通過村落文化和村落農業産業的融合發展,打造一個宜居宜遊綠色發展的洪江可持續發展之路。

(荔波縣全媒體中心王永傑對本文亦有貢獻)

修葺一新的洪江村老宅。圖/嚴碧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