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淺析高職院校電影美育的意義和途徑

淺析高職院校電影美育的意義和途徑

時間:2024-10-19 11:38:29

學習如何鑒賞以及創作文藝作品,是高職院校對大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方式。其中,電影藝術作為文學、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的集大成者,因其對生活表現的全面性、形象展示的直觀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高職院校美育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列甯說:“一切藝術部門中最最重要的便是電影。”教育部在1985年4月發布的文件《關于高等院校開設電影課程的情況和意見》中指出:為了“迅速改變我國電影教育的嚴重落後狀況”“有條件的綜合大學……應當把電影課程作為重要的選修課,正式列入教學計劃”。可見,電影藝術的美育功能,長期以來一直為高校美育所重視,并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可。随着時代的進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有關電影藝術的審美教育在高職院校已得到了廣泛普及,但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樣明顯。如何針對高職院校電影美育現狀做出相應的思考和改變,成為當下高校美育教學改革的應有之義。

一、高職院校電影美育的多重特性

自1993年創辦以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不斷發展,在我國影視界和教育界的影響越來越深遠。大學生電影節的成功,充分證明了電影美育在我國高等教育實踐中的可行性,而這也與電影藝術美育的多重特性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電影美育的綜合性

由于綜合文化素質的差異,相較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學生對文藝作品的審美能力普遍較弱,因此選擇合适的藝術形式作為高職院校美育的載體非常關鍵。衆所周知,電影藝術是音樂、繪畫、文學等傳統藝術形式的高度融合,它具有多方面的審美功能。音樂作品因其旋律有節奏地循環起伏而長于抒情,但如不借助語言文字或圖畫,很難實現叙事功能;美術作品因其畫面展示的直觀性而長于叙事,抒情功能相較其他藝術形式則稍遜一籌;小說、散文等語言文字藝術作品兼具抒情、叙事、議論等功能,但是在藝術表現的直觀性上不及其他藝術形式來得鮮明。電影藝術則集中了這三種藝術形式的優勢,音樂、畫面和語言文字的互相配合,使其在塑造形象、呈現内容、表達情感、傳遞思想時,能夠表現出非凡的逼真性和感染力,具有普世的美學教育意義。因此當電影作為高職院校的美育載體時,可以多方面提高學生鑒賞藝術作品的審美能力,達到較為全面的美育效果。

(二)電影美育的創新性

第二次技術革命促使了電影藝術的誕生,作為一種年輕的藝術形式,電影藝術直接與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最先鋒的社會思潮相伴相生,這使它各方面的發展天然地要求一種與時俱進甚至是超越時代引領社會的創新性。作為重視實用技能教育教學的代表,高職院校同樣在謀求學生審美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革新。随着人們生活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善,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教學已經得到了全面普及,電影美育已經不再局限于電影賞析等公共選修課,而是深入到了大學英語、思想政治、人文基礎等人文學科領域,極大地促進了各學科教育教學方法的革新和進步。而在第二課堂、學生社團活動、校黨團日活動中,電影美育同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活躍其中,成為活動組織的重要形式。

(三)電影美育的可塑造性

文藝以精神活動的方式對人和社會産生全面的影響,電影藝術也不例外。除了固有的消遣娛樂功能和社會認知功能,高職院校電影美育的主要着眼點在于電影藝術的審美超越功能。與德育理念灌輸式的強制性特點不同,通過電影美育,學生能夠在提高鑒賞藝術作品審美能力的基礎上,真正以觀看電影這種富有吸引力的審美活動方式,于不知不覺中主動去體味電影作品所蘊含的更為豐富的情感内涵和更為深邃的思想内容,從而超越自身以及社會現實的局限,立于更高的哲學審美層次,來直面人性的弱點和現實的黑暗面;更加樂于張揚人性美德,肯定社會中光明與美好的一面,使人們建立起正确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審美體驗中感受到人文關懷,實現對社會人生的超越性把握,真正實現自由全面的人格塑造。

二、高職院校電影美育面臨的困境與對策建議

随着時代的進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有關電影藝術的審美教育在高職院校已得到了廣泛普及,但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樣明顯。如何針對高職院校電影美育現狀做出相應的思考和改變,便成為當下高校美育教學改革的應有之義。

(一)高職院校電影美育發展困境分析

高職院校電影美育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專門的電影賞析課程覆蓋學生人數較少。在高職院校的課程安排中,電影欣賞課程一般設置為公共選修課,因此隻有搶得先機的學生才能選上,其他學生面對激烈的選課競争隻能望洋興歎。二是高校的電影賞析課程課時量較少,考核模式單一。作為公選課,電影賞析等課程一般隻有十多個課時,課程結束時僅讓學生遞交一篇電影觀後感作為評定學分的依據。無限的學習内容與有限的課時設置和單一的考核方式之間的矛盾,導緻電影欣賞課程的教學往往進行得比較倉促單調,難以達到理想的美育效果。三是與中小學教師普遍的師範類學科專業背景不同,除了職業培訓,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師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美育教學技能訓練,這與高校普遍對美育的作用認識不足有直接關系。

(二)高職院校電影美育的發展對策

在電影藝術誕生的一百多年裡,出現了無數優秀電影作品,它們是高校思政教育和美學教育的巨大資源寶庫。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這些教育資源,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點。前蘇聯教育學家尤恩·烏索夫曾指出:“(電影)能解決很多重要的教育任務。但是,在(學生)形成世界觀和個性發展之前,其藝術影響的效果,将取決于他們興趣和需要的發展水平,取決于藝術方面的知識和素養。”所以尋求高職院校電影藝術美育有效的實現途徑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深入推進電影賞析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有研究表明,沒有接受過系統審美教育的觀衆,他們在觀影時常沉溺于無關緊要的事物,而影片深層的内涵則容易被他們忽略。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電影賞析等課程是他們提升解讀電影表達藝術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高職院校進行課程定位時首先要注意到,不同于為培養電影工作者而設置的專業教育課程,電影賞析課程是為普通高職院校學生美育服務的,兩者既有區别也有聯系,所以教學内容的選擇必須具有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對優秀影片中鏡頭剪輯、場景切換、音畫搭配等進行技術性美學分析;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影視表達技巧的解讀,挖掘影片更深層次的思想内涵和美學訴求。此外,要進一步豐富課程考核方式,除了寫讀後感,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适當借鑒專業影視課程考核方式,指導他們通過編寫迷你劇劇本,拍攝短視頻,課堂即興表演等創作方式,進一步加深對影視表達藝術的認知。

2.積極探索電影美育“跨領域”融合實踐。電影美育的本質特點是“潤物細無聲”,随着科技發展和教學硬件的升級,電影美育早已不再局限于電影賞析等公共課程,而是滲透到了思政課、班會課、學生社團活動等其他教學教育領域。若有意識地将電影賞析等課程與其他教學教育領域相結合,不僅能拓寬電影美育在高職院校的實施渠道,更能有效提高其他教育實踐領域的教學效果。以班會課為例,班級是高職院校最基本的行政組織單位,班會課是傳達學生工作指示的重要途徑,也是進行實時性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結合電影賞析課教學内容、時事政治和學生日常生活,教師可以充分把握時間節點,有選擇性地抽出一部分班會課課時,組織學生觀看相應的影片。如在心理健康周,可以觀看《心靈捕手》等心理教育經典影片,呼籲學生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在期末考試月觀看《天才槍手》等影片,以強調考風考紀,促進誠信教育;在國慶節等紀念日,觀看《建國大業》等愛國影片,營造追憶曆史、展望未來的愛國教育氛圍等等。這不僅是對電影賞析課程的有效補充,更能進一步提高班會課思政教育和美學教育的教學效果,實現二者結合的雙赢。

3.全面提升教師電影美育素質與教學能力。電影美育在各個教育教學實踐領域的滲透越來越廣泛,多方面運用多媒體和互聯網來實現課堂教學已成為當下教學方式革新的熱點,這自然對高職院校教師電影美育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統籌教學活動的管理者,高職院校的教務部門應适當組織教師參與有關電影美育的教學技能培訓(其中電影賞析等選修課的主講教師更應定期參與相關課程進修),從而加強全體教師對電影美育的重視。另外,在美育領域,教育本身即是審美,審美本身即是教育。作為教師個人,電影美育同樣有着特殊的意義:通過對電影作品的欣賞、分析和思考,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得到共鳴和成長。因此高職院校教師,特别是負責思政教育和審美教育的輔導員和班主任,不僅需要提高自身的電影審美能力,增強自身的電影鑒賞水平,而且要對文藝心理學、接受美學等相關學科知識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隻有這樣,才能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電影作品美育作用的同時,不斷觀察和反思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效果,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頂點,高職院校學生在電影藝術方面的興趣和需要也在不斷地增長。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高校電影美育的革新和發展,高校學生電影審美水平的全面提高,可以更好地促進中國影視藝術進入良性發展道路,最終實現民族文化的全面繁榮和人民審美素質的綜合提升。

【本文系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以學生社團創建為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引導的研究與實踐”(HXSZ171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