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實踐探索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實踐探索

時間:2024-10-19 11:18:57

【摘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外出訪問時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與沿線國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實施教育“走出去”,意義重大。

【關鍵詞】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

一、國際化教育研究背景

(一)人才培養日益國際化的需要

随着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才培養國際化已成為必然,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和提高學生國際競争力迫在眉睫。通過加強教師境外學習交流、學生交換等涉外交流合作項目,可加快提升教師國際視野和教學科研水平,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内涵建設。

(二)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的需要

随着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明顯加快,各國都把推進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培養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作為提高國家競争力的重要戰略。學習引進國際先進、成熟适用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專業課程标準、教材體系等,是培養通曉國際規則、具有市場開拓能力和較高專業素養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推進人才培養的職業化、專業化和國際化。

(三)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中提出要引進境外優質資源,支持優質産能“走出去”,擴大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鼓勵職業院校“走出去”,與世界各國的職業教育對話,分享國内先進經驗和發展成果,加快培養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

二、國際化教育的内涵

到目前為止,教育國際化這一術語,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大學聯合會指出,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把跨國界和跨文化的視點和氛圍與大學的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主要功能相結合的過程。我國也有學者探讨教育國際化的問題。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辭典》中,對教育國際化的定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間相互交流、研讨、協作,解決教育上共同問題的發展趨勢”。北京大學陳學飛教授将高校國際化的要素歸納為六個方面:國際化的教育觀念、國際化的培養目标、國際化的課程、人員的國際交流、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教育資源的國際共享等。

從廣東省和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來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給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同時也是各高校進行技術服務與教育“走出去”的大好時機。目前,與高職院校合作密切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多,合作内容單一,如何加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并擴大合作領域,吸引更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與高職院校開展合作,培養滿足廣東自貿區建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亟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将是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重點。

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現實困境

(一)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校企合作相對松散,合作領域不廣,融合度不深,學校不同合作企業單位之間的雙元合作機制未能突破,多元合作的良性循環态勢還未形成。需要進一步打破學校與社會、行業企業間的體制壁壘,突破制約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内部機制障礙,進一步提高校企協同創新、協同育人水平。

(二)主動适應區域産業的專業結構需優化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結構經調整雖初步形成了“一主兩翼”的專業整體布局,解決了專業方向不夠聚焦、難以資源共享和形成發展的合力等問題,但專業内涵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市場對勞動力能力結構和素質要求尚未完全融入到學校的專業培養目标當中。要面向廣東省及珠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優化專業結構,凝練專業特色,打造專業品牌,整體提升專業發展水平。

(三)基礎能力尚不能滿足今後的發展需求

比照國家經濟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高職院校基礎能力建設還存在不足,生産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發展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加強實習實訓場地及設備設施建設,積極探索校内生産性實訓基地建設。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路徑探索

(一)組建專業技術團隊,實施項目交流

與行内知名企業組建“一帶一路”測量技術應用中心,建立校企合作的新體制機制,加強國際交流與工程項目合作,提高人才交流與共同培養水平,進一步擴大海外工程技術服務規模,向港澳、東南亞地區輸出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廣東自貿區建設服務。

(二)加強中外合作專業的建設

1.開展德國ASIIN認證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建立深度校企合作關系,将3D打印技術、激光加工技術等新技術融入教學與技術服務,共同建設“精密模具協同育人中心”,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和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試點等工作。按照德國ASIIN專業标準認證要求,确定人才培養目标與規格,探索并實踐廣東精密模具技術需求的校企合作“1264”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以适應現代精密模具和智能制造對“工程型、創新型、國際化”人才的需求。

2.進行專業國際化課程體系建設。按照德國ASIIN專業标準認證要求,校企聯合開發課程,把模具專業課程體系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三大部分。在公共基礎課程模塊,重點加強第二語言的學習與應用,如英語、德語等;在專業必修課程模塊,重點建設1~2個國際化課程群,進行全外語教學。在專業選修課程模塊,主要開設一些具有國際學科特點、能培養學生從事國際職業的課程,如國際關系、國際商務、國際營銷等,進行雙語教學。

3.參加劍橋商務管理國際證書考試。引導、鼓勵、支持學生參加教育部考試中心與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共同設計、具有國際标準的商務管理專業證書課程考試,力争讓學生同時取得自學考試本科文憑和劍橋商務管理證書,實現學曆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國内教育與國際教育相接軌,開展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試點。

(三)開展國家職業教育與培訓

1.實踐國(境)外職業培訓。“一帶一路”周邊國家職業教育普遍比較薄弱,教育基礎設施落後,産教融合程度不足,學生就業困難,對高質量職業教育有着旺盛的需求。學校應依據自身辦學特色,開展海外項目合作,舉辦境外分校或與“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共同設立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以品牌專業作為突破口,對接當地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需求,為當地或海外投資的中方企業培養技術和技能人才,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境外人才隊伍與生産經營不匹配的難題。

2.加深與港澳台地區高校交流合作。積極推動對港澳台合作交流,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動,開展惠及更多專業的赴港澳台研習項目。挑選學校優勢專業與港澳台院校開展“2+1”聯合培養項目,通過雙方學分互認和專業充分對接,學生兩年本校就讀和一年港澳台研習即可獲得本校大專畢業證書和在港澳台學習成績單和研修證書,并在政策放開後(暫隻對國家示範校和國家骨幹校開放),免試或優先“專插本”,再增加一年研習可獲港澳台學士學位(即“2+1+1”模式),并可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3.加強學生的國際交流學習。即中國學生赴國(境)外交流學習以及海外留學生來華交流學習。學生的國際交流學習主要有留學生、交流生、交換生等形式。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專業學生國際交流學習的體制機制,制定國際交流學習的學分制管理辦法;另一方面,重視留學生教育,使國際化專業成為招收留學生的一個品牌。建設期内,争取品牌專業學生40%及以上的具有境外交流學習的經曆,并力争參與世界技能大賽。

加強中外合作專業的建設。根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涉外辦學項目的教育教學計劃和專業發展需要,加強與海外合作院校的聯絡溝通,充分“請進來”,精心選聘高水平外籍教師來校擔任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引進課程的教學工作,着力提高教學效果。突出加強中外合作辦學和涉外辦學專業“雙語”教學和精品課程建設,積極引進相關專業課程的原版教材,同時鼓勵本校專業課教師編寫高水平的“雙語”教材。使用外文教材和外語授課的比例達到80%。開展師資培訓、學生交流、校企合作等全方位的合作,在引入國外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同時,積極開展地方特色的創新和實踐,為師生提供獨具特色的國際化教學環境。

五、展望

近年來,各類高職院校以創新強校工程建設和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師生互訪互換、教師境外培訓、中外合作辦學、國際化課程嵌入、學生海外實習和學分互認等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同時,依托合作企業,進行人才輸出,具有一定的國際化基礎。但是,由于高職院校國際化起步晚,思想不夠解放,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不夠、項目少、規模小,國際影響有待提高。

高職院校需進一步強化國際化發展思想,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保障能力建設,加快國際化進程;建設各類“一帶一路”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與企業共同“走出去”,輸出适應“一帶一路”建設人才需求并能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技術技能人才;開展專業國際認證,引進國際職業标準,培養國際化人才。

參考文獻:

[1]舒暢.國際化視阈下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

[2]徐興旺,黃文勝.論當代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1).

【本文受“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計劃”項目、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專項基金項目、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校級基金項目“校企協同機制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GDGM2017-ZD-C01)資助】

(作者單位: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