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新時期提升河南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問題研究

新時期提升河南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問題研究

時間:2024-10-19 10:29:21

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是城市的資源禀賦、生态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對城市人口及經濟社會活動的承載能力,它是資源環境承載力、經濟承載力、基礎設施承載力和社會承載力的有機結合體。新時期,河南省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主要面臨經濟承載力支撐不足和城市化成本上升的雙重風險和挑戰,必須積極應對、綜合施策。

一、河南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面臨的新形勢

(一)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

河南作為一個後發地區,化工、有色金屬、鋼鐵、建材、紡織等傳統型高載能、高消耗産業占比大,尤其是鋼鐵、煤化工、氧化鋁、玻璃和水泥這些過剩程度較高的行業恰恰又都是河南省的傳統支柱行業,而創新動力的培育和接續産業的成長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河南省城鎮化發展面臨主導産業接續不及的巨大壓力和風險。經濟承載力是城市綜合承載力的核心和物質基礎,如果經濟承載力不能得到應有的保持和強化,城市綜合承載力的提升就沒有了依托。因此,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必須加快産業升級步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城市經濟承載力。

(二)面臨人口城鎮化成本增加的壓力

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轉移人口的收入水平,二是城市公共産品的保障程度,而收入水平取決于整體工資水平,公共産品保障程度取決于城市政府的稅收,人口工資水平和政府的稅收收入,取決于該區域主導産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價值鍊上的位置,隻有高附加值産業,才能提供高工資、高稅收,進而保障高質量、高成本的城鎮化,而提高主導産業的附加值,歸根結底又取決于當前産業升級的進程。因此,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舊産業更替有可能斷檔的背景下推進高質量、高成本的城鎮化,我們面臨巨大挑戰,必須在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供給方面進行制度創新,通過提高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強化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力和社會承載力。

(三)面臨農村轉移人口非中心化集聚的新趨勢

長期以來河南省農村轉移人口一直以省外轉移為主,然而從2007開始,省内縣内轉移占比逐步增加,并同時在2011年超過50%的臨界點,2014年分别達到58%和53%,最終形成了以省内、縣内為主的轉移格局。職業轉變和居住地變更是農村人口城鎮化的重要标志。農民工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縣城的偏好,意味着縣城将要在河南省城鎮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城鎮化過程中,既要注重中心城市建設,發揮增長極的帶動作用,又要重視縣城的載體作用,注重城鎮化的協調性,在産業發展、城鎮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提高重點縣城的承載力。

(四)面臨“城市病”集中爆發的風險

河南人口衆多,水土資源嚴重短缺,産業結構偏重,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更加突出,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随着我國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城鄉居民不僅對物質産品和服務産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生态、環境和健康越來越重視,對生态産品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必須進一步優化城鎮形态、空間布局及組合、空間聯系方式等,提高空間利用效率,走集約、緊湊、高效發展之路,提高城市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強化城市的生态宜居功能。

二、提升河南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的幾點建議

(一)着力培育城市新經濟增長點

一是構建新産業政策體系。建立新産業的發展基金,推動形成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相互促進的産業發展新格局;制定新産業的鼓勵政策,逐步增加用于新興産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落實新産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尤其是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稅收扶持力度。二是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落實《河南省“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結合阿裡巴巴、百度、騰訊等國内大型網絡公司在河南的布局,進一步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信息樞紐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全面推進“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惠普金融等行動,拓寬互聯網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三是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河南自貿區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中原創新創業中心和内陸開放區,進一步引領全省城市新産業新業态加快發展,厚植城市綜合實力提升的物質基礎。

(二)着力推動“城市病”治理

一是加快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通過加大中小城市的公共資源和建設用地指标,完善城市的功能,提高城市的品質,從而擴大中小城市容納農村轉移人口的能力,緩解大城市的壓力。二是加強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的市政建設,重點加快水、電、氣、路、熱等公用設施建設和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的擴容升級改造,尤其是要重點保障中小城市在“十三五”期間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處理設施的全覆蓋;加快構建由環城綠地、城市公園、公共綠地等形成的多層次、複合型城區生态系統,建設有生态空間隔離的多城區中心;積極實行“公交優先”,發展軌道交通,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量,減少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三是加強城市居民的綜合素質。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綜合素質為抓手,将城市建設與人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緊密聯系在一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産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倡導民衆愛護自己的城市,愛惜公共設施和公共綠化,遵守交通規則,文明出行、綠色出行,全面提升城市的品位和舒适度;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融,形成多元開放的現代城市文化。

(三)着力補齊公共服務短闆

一是醫療方面。建立覆蓋全省的醫療衛生信息綜合管理平台,逐步實現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監管等數據整合和信息共享;全面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并落實社會資本辦醫在土地、投融資、價格、财稅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積極開展醫養結合試點,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結合。二是教育方面。加大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的财政投入,滿足社會對公立幼兒園和中小學的需求;盡快落實國家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新要求,提升教育質量,優化學校布局;重視職業教育,促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優化高等教育結構,重點支持在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高校培育具有特色的優勢學科。三是就業方面。搭建衆創平台,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全面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圍繞農村轉移人口和煤炭、鋼鐵等困難行業的下崗職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四)着力推進PPP投融資建設模式

一是健全PPP工作指導制度和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PPP項目庫、PPP項目投融資管理辦法、PPP項目信息發布與招投标管理規定等PPP制度規範體系,為推廣PPP項目建設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依據。二是建立合理的收費定價機制。加強公共産品定價機制的制度建設,在PPP項目合作的相關合同和協議中,明确對社會資本收益可調整的條款,建立動态可調整的定價機制。三是建立财政支持PPP模式有效機制。用好PPP融資支持基金,通過債權、擔保、股權、費用補貼等形式,為PPP提供融資增信支持,提高項目可融資性,調動社會推廣運用PPP模式的積極性。四是深化市政設施運營管理體制改革,逐步推行市政項目運營管理委托制,允許具有資質、符合政府要求的各類所有制企業,通過競标進入市政設施經營領域,推動現有壟斷企業或事業單位市場化改革,提高公共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效率。

(作者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