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乾隆皇帝如何以植樹比喻做官

乾隆皇帝如何以植樹比喻做官

時間:2024-10-19 10:18:50

乾隆皇帝更是身體力行,倡導植樹造林。他曾多次巡查京城的樹木種植情況,并根據北京地區的氣候和土質特點,提倡多植柳樹和槐樹,出台了很多植樹獎懲措施,還寫下了一些有關植樹的詩。

清朝定都北京後,朝廷很重視植樹,護河堤,防風沙。乾隆皇帝更是身體力行,倡導植樹造林。他曾多次巡查京城的樹木種植情況,并根據北京地區的氣候和土質特點,提倡多植柳樹和槐樹,出台了很多植樹獎懲措施,還寫下了一些有關植樹的詩。

當年種柳已成林距離北京120多公裡的泰陵(河北省易縣城西永甯山下),是清雍正皇帝的陵寝。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乾隆皇帝定世宗山陵名曰泰陵,并于清明前往泰陵拜祭。他看到沿途道路樹木稀少,一目十裡,于是下令陪同的地方官吏要在道路兩旁多種柳樹。

數年之後的清明前後,乾隆皇帝再次禦駕泰陵,看到當年栽種的柳樹已經郁郁蔥蔥,綠樹成蔭,十分高興,寫詩贊道:“當年種柳已成林,無那堂堂歲月深。瞻望鼎湖西去近,幾回灑涕濕衣襟。”

疏淤導順植桃柳元代為了加強大都的漕運開挖了一條人工河,即通惠河。河水在流入京城以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名為積水潭。積水潭和前海相連的水道因形似月牙而稱為“月牙河”。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将建于明代、位于什刹海西海西北小島上的鎮水觀音庵改建為彙通祠,祠内供奉龍王;同時疏浚積水潭及月牙河,使水流方向改變,水由西海經月牙河注入前、後海。這樣不僅保障了皇城内宮苑用水,而且還能在月牙河上行舟。完工後,乾隆下令在月牙河兩岸廣植桃樹和柳樹。乾隆将此事以詩記之,詩曰:“積水蒼池蓄衆流,節宣形勝鞏皇州。疏淤導順植桃柳,三裡長溪可進舟。一座湖亭倚大堤,兩邊水自别高低。片時濟勝浮煙舫,春樹人家望轉迷。煙中遙見廟垣紅,瞬息靈祠抵彙通。雨意濛濛猶未止,出郊即看麥苗芃。”

植柳以護堤永定河位于北京的西南部,是海河五大支流之一,是北京地區最大的河流,曆史上常有水患,有“十年九澇”之說。康熙皇帝曾描述過永定河的水患:“十年之前泛黃水,民生困苦少人煙。曆曆實情親自睹,老轉少徙益難撫。挾男抱女走馬前,皆雲此河不能堵。桑乾馬邑難發源,山中諸流數難難。吾想畿内不能防,何況遠治淮與黃。數巡高下南北岸,方知渾流為民傷。春來無水沙自溺,雨多散漫遍汪洋。若非動衆勞人力,黎庶無田漸乏食。”

清政府在加大河道治理的同時,在大堤上廣植柳樹,保持水土,以防潰堤。據有關史料記載,乾隆時期曾規定永定河護河的兵士每人每年要種柳100棵,對樹苗的規格、栽植标準都有嚴格要求,以保證成活率。具體規定坑要3尺深,柳要8尺高2寸粗,以七成活為合格。

為鼓勵永定河沿岸村莊的民衆在清明節期間廣泛植樹,清政府還制定了若幹獎勵辦法,每戶植樹五十株以上者,予以獎勵;百株以上者,另外加獎;千株以上者,予以重獎。在植樹成活率及養護管理方面,乾隆時期對地方官有明确要求:“儀、行樹(道路樹木)株,三年限外,儀樹每千株回幹(枯死)不及十株者,免議,十株以上,降一級留任;行樹每千株回幹不及五株者,免議,五株以上,相關官員罰俸六月,二十株以上,罰俸一年,三十株以上,降一級留用。其儀樹每千株回幹至一百株以上,行樹每千株回幹至五十株以上,主管官員降一級調用,并将該管大臣罰俸一年。”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又一次巡視永定河堤防時,寫了一首五言詩,總結了植柳經驗和柳樹護堤的作用。詩曰:“堤柳以護堤,宜内不宜外。内則根盤結,禦浪堤弗敗,外惟徒飾觀,水至堤仍壞。此理本易曉,倒置尚有在。而況其精微,莫解亦奚怪。經過命補植,緩急或少賴。治标茲小助,探源斯豈逮。”柳樹生長快,樹根縱橫交錯,盤結固堤,并且在抗洪搶險期間,可以随地砍伐柳樹應急,迅速省時。

以植樹比喻做官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有乾隆植樹碑一通,正面刻有乾隆禦筆題寫的《種松詩》一首:“清明時節宜種樹,拱把稚松培植看。欲速成非關插柳(柳最易活,折枝插地即成,根亦易長,種樹十年計蓋謂此。若松柏二三十年尚不入觀也),挹清芬亦異滋蘭。育材自合求貞幹,絜矩因之思任官。待百十年讵雲遠,童童應備後人觀。”落款為:“種松戲題,丁未仲春中浣禦筆。”據說此碑原為圓明園遺物,在八國聯軍焚毀圓明園後移至未名湖畔。

乾隆在詩中闡述了兩個道理:一是清明時節宜多植樹。植樹好處多多,除了可綠化家園,觀賞美景之外,還能預防風災,改善生态環境。二是以植樹比喻做官。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解釋說種柳樹最容易成活,插枝即可,而且生長快,十年就可以成材,而種松樹則不然,二三十年也很難長成參天大樹,成林遮蔭。做官和種樹一樣,不能立竿見影,馬上見到成效,也許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後才能見到效果。所以當官不能一蹴而就,要有實幹精神,心懷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前人植樹,後人乘涼。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