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人再次戰勝大自然,向沙漠要 160 萬畝農田

中國人再次戰勝大自然,向沙漠要 160 萬畝農田

時間:2024-10-19 10:17:20

沙漠大多數都是由于人類活動過于頻繁導緻生态遭到破壞而形成的。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漫天黃沙,荒無人煙。如果要在沙漠造林,人們會認為是天方夜譚,而位于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的毛烏素沙漠不但沒有繼續惡化,反而在治沙後當地的生态越來越好,不久或将徹底消失。

毛烏素沙漠,又稱鄂爾多斯沙地毛烏素,蒙古語意為“壞水”,地名起源于陝北靖邊縣海則灘鄉毛烏素村。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達4.22萬平方公裡。

要治理,得先要了解其成因,隻有知道它是怎麼變成這樣的,才能找到改善的辦法。不管是地質成因說還是曆史成因說,都認為毛烏素沙漠的絕大部分地方在古代曾經水草豐美,5世紀時毛烏素南部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很好的牧場。

後來由于不合理開墾、氣候變遷和戰亂,地面植被喪失殆盡,就地起沙,形成了沙地,至明清時形成了茫茫大漠,它是在一兩千年的時間裡逐漸擴展而成的。

今天的府谷縣西北部和準格爾旗羊市塔鄉,還存有天然的杜松林和樹齡千年的油松,它們是陝西和内蒙古交界的東段地區繁茂森林消失的見證者,也是沙漠南侵最後的堅守者。

自1959年以來,中國人憑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而21世紀初,持續不懈的生态治理使毛烏素沙漠600多萬畝流沙“止步”生綠。

榆林市已在沙漠腹地營造起萬畝以上成片林165處,建成了總長1500公裡的4條大型防護林帶,造林保存面積1629萬畝,林草覆蓋率由0.9%提高到25%。

全市境内860萬畝流沙有600多萬畝得到固定、半固定,實現了地區性的荒漠化逆轉。每年沙塵天氣已由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減少到不足10天。

20世紀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裡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紀初50公裡以内基本上看不到流沙了。在沙漠腹地,榆林市共累計新辟農田160萬畝。

近些年來,榆林市許多當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榆林這座“沙漠之都”變成了“大漠綠洲”。沙漠變綠洲這一“不可能”,在中國人民的努力下,變成了現實!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