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淺析文化育人視域下預科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徑

淺析文化育人視域下預科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徑

時間:2024-10-19 08:33:42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意識形态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态工作的領導權。”黨和國家曆來十分重視少數民族教育,少數民族學生教育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相比,在民族風俗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均有較大差異。因此,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抓理論知識學習,更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作為意識形态工作的前沿陣地和人才培養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肩負着培養少數民族青年骨幹,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促進邊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的特殊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他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本文針對少數民族預科生的特點,依照“以人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從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預科生文化适應性的角度出發,推進預科生中華傳統文化體驗模式的構建,使其自覺樹立起以文化認同為核心的“五個認同”意識,從而促進預科生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文化育人視域下預科生思政教育新途徑

針對預科生的特點,堅持“問題導向”的原則,依照“以人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從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預科生文化适應性的角度出發,開設預科生文化體驗課,切實增強和改進預科生培養、教育、管理的方法和途徑,以文育人。通過讓預科生學習體驗國畫、書法、剪紙、京劇、古詩詞吟唱等,積極響應落實十九大報告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精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将傳統文化與時代相融合,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形成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最重要的是文化上的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包容,從而形成全社會多元文化的和諧。

(一)文化體驗之書法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也是在世界藝術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藝術形式。書法與中國文化表裡合一,與中華民族傳統精神融為一體,文化底蘊深厚,深受人們的喜愛。書法以漢字作為文化的承載,涉及到曆史、文學、語言等各個領域,同時還與美術、音樂等聯系,包容性較強。因此,學習書法是直接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深入探索傳統文化底蘊的重要形式。學生在學習書法時,第一,能夠感受到古人寫字時的心境;第二,由于漢字書寫講究結構、筆勢、神韻,是一項十分精細的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注力;第三,書法中繁體字居多,在學寫繁體字的同時能夠了解漢字的結構和發展演變;第四,在寫字時經常會接觸很多優美的詩詞、警句以及名人名言,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二)文化體驗之國畫

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國畫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顔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國畫在内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學生在國畫内容和藝術創作中,不僅能感受到中國古代繪畫之美,而且能夠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三)文化體驗之剪紙

剪紙曆史悠久,是一種流傳很廣的民間藝術形式,是廣大百姓十分喜愛的娛樂方式,現已經成為了民間藝術中的珍藏。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我國農村傳統的民情風俗有着直接的聯系。每當過年過節或有喜慶之事的時候,人們就會在門上、窗上貼“囍”字,使得喜慶的氛圍更加濃厚,在紅紅火火的氛圍中迎接喜慶之事。剪紙純樸、生動,藝術造型獨特,藝術底蘊豐富,有着十分獨特的魅力。剪紙的表現形式為空間理念的二維性,依靠剪刀和紙片可以創作出内容豐富的題材,主要的内容形式有戲曲故事、吉祥寓意以及民間習俗。剪紙在曆史長河的發展中猶如社會的鏡子,不僅可以反射出我國各個民族群衆在生活、勞作方面的習俗,同時憑借精緻有趣的造型藝術展現各個民族群衆的情感生活。剪紙中每一個細小的紋樣、每一種形式、每一幅構圖都是相互聯系的,可能還負載和積澱着那些至今尚未被科學認知的充滿原始神秘色彩的多種文化信息與符号象征。預科生在學習剪紙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了解中國剪紙藝術的文化背景,還能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将本民族的文化與剪紙相結合,創造出更好的作品。

(四)文化體驗之古詩詞吟唱

現代漢語的詞彙,大多來源于古代,尤其是古詩詞和文言文經典。中國古代的經史子集流傳了幾千年,是經過時間檢驗的文化,是祖輩留給中華兒女最寶貴的東西。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深入了解我國燦爛悠久的文化,還可以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因此,要激發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引起其情感共鳴。

我國古人在讀詩時不僅“高聲朗誦,以昌其氣”,而且在高聲朗讀之後,還會通過“吟唱”的方式,進一步入詩境、悟詩心、品詩味。因此,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不僅要誦讀,還要“吟唱”。用“吟唱”來教學,包含了四個組成部分:讀、唱、吟、舞,這四個部分有機組合,互為支撐、融為一體,看似簡單,卻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在類型多元化、内容豐富的反複誦讀之中感受到詩歌的深刻内涵,感受文學之美。而且現在教學中,“吟唱”可以結合當下流行的音樂,教師選曲配唱,根據詩的意境編舞、誦讀,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詩詞的優美。

二、結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全體中華兒女的精神财富,也是人類曆史的瑰寶。不忘本來,才能面對未來,隻有讓大學生不斷了解曆史和文化,從中吸取靈感、得到熏陶,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才能更好地擁抱這個新時代。

【本文系新疆财經大學經世鑄才學生思政工作創新實踐工程“預科生特色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新疆财經大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