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一以貫之的民本精神及其新面向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一以貫之的民本精神及其新面向

時間:2024-10-19 06:00:2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從黨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人民”二字,要将“人民”二字镌刻在新時代答卷上,就要在各項決策中體現民本精神,實施過程中也要深刻踐行民本精神。

一、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民本”一詞最早出自《尚書·五子之歌》,原句是: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甯。此處以“本”為喻,勘定了“民”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是經典的民本思想。中華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濫觞于夏商,由“重神”到“重人”,周秦之際日漸豐富,周代把政權的合法性轉移至天意,順應民意即為順應天意,是為有德者,唯有德者能得到上天的授權執掌天下。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意識形态,也成為民本思想最重要的表達途徑。中華文化中的民本精神比西方的人文精神早很多。而曆史證明,曆朝曆代凡統治者執政過程中能順應天意、民意則政通人和,反之則面臨改朝換代。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天意即民意,作為上天意志執行者的天子,必須順乎民意,因為民意即天意。

二、不忘初心的革命傳承馬克思主義從發展的角度來突出民本精神,其核心理念認為社會發展的核心是人的發展,離開人的發展就不可能有社會的發展,人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也是社會發展的目的。《共産黨宣言》中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産主義的終極追求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把滿足所有人的全面需求和促進其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而非少數人或少數地區的發展。此乃民本精神的馬克思主義表達。

毛澤東在《湘江評論》創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衆聯合的力量最強。”毛澤東通過總結中國革命的實踐和建設經驗,把人民群衆的革命首創精神和曆史作用加以系統地概括和論述,形成了系統的黨的群衆路線、群衆觀點及方針政策。他認為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力量,群衆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改變社會的決定力量。他在《論聯合政府》中說:“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毛澤東領導的共産黨依靠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設的勝利。“一切為了群衆,一切依靠群衆,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他認為共産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衆所擁護為最高标準。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一以貫之的民本精神

中國共産黨得到廣大人民群衆的擁護和支持的秘訣之一是傳承了民本思想,在挖掘、運用民本思想的同時,又将傳統的民本思想轉換為能動的民本精神,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使民本主義有着不同的面向。在“依靠誰,為了誰”這個問題上,中國共産黨人一以貫之“人民”二字。革命時期,依靠人民完成了國家的獨立和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依靠人民為改革開放後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工業、農業、科技基礎。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諸多新的課題,種種課題的解決,仍貫穿着“人民”二字。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探索奠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基礎。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彰顯民本精神

在建設現代化經濟中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理念。樹立新的發展理念,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為了誰而發展與發展成果歸屬于誰的問題。新發展理念彰顯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期待更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公正公平、有序的社會環境,更豐富的文化生活,更優美的自然環境,而我們樹立和秉持的發展理念正面地回應了人民的需求。發展的目的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普遍提高。通過短闆産業的充分發展、薄弱地區的平衡發展解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同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衆是創造曆史的動力,我們共産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曆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立場彰顯民本精神

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應。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管理到治理,體現了從權力中心到人民中心的轉變。治理是政府與人民互動的持續過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通過創新制度安排,讓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給人民群衆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從社會發展的曆程看,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立場得以彰顯,使人民獲得了更多的實惠,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醫療、教育、住房得到保障,行政和事業機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明顯轉變。

(三)以人民需求為導向的“五位一體”總布局彰顯民本精神

在經濟發展領域堅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注重提升人民群衆獲得感和幸福感。在政治領域強調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衆自治制度等制度體系建立完善之後,還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群衆滿意為出發點,使這些制度真正發揮出體現人民意志、維護人民利益的作用,從而避免西方的兩黨制、多黨制。

在文化領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倡推動文藝繁榮發展,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文化成果的創造者、服務對象、評價者均是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要大力提倡和弘揚那些能滿足大多數人精神需求的文化産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精準發力抓好民生之本的就業工作,促進更合理、更有序的民生之源的收入分配,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民本精神新面向

從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毛澤東的“身無分文,心憂天下”,“天下”情懷一直使中華優秀知識分子富有曆史使命感和現實責任感。“天下”是中華文明精神、價值層面的最高追求,是民本精神的抽象表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着民本精神賦予了“天下”新的面向:面向未來,面向全人類。

(一)一以貫之的民本精神面向未來

黨的建設要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開班儀式上的講話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全面深化改革要多推進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進那些利民、便民的措施,多推進有益于增強人民群衆獲得感的改革。黨要用強大的人格力量和公信力,取信于民取信于天下,跳出曆史周期律,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

領導幹部的政績觀要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幹事創業“功成不必在我”,指出這并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确的政績觀。在施政的過程中要有長遠的計劃和打算,要為子孫後代的可持續發展着想。不能隻考慮眼前的政績,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追求人民群衆的好口碑。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民本精神面向未來的直接表述。正因一代代共産黨人懷着“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高尚情懷默默付出、犧牲,才完成了自鴉片戰争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重大任務即獨立和統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以貫之地繼承了這一精神,心懷子孫後代的未來,必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二)民本精神面向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産黨宣言》中蘊含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内容: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追求自身解放,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契合之處,也是對後者的超越。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其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序言的形式載入《憲法》,既是對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的外交理論與實踐創新成果的确認,也凸顯出新時代中國放眼全球、心系全人類的廣闊胸懷與馬克思主義無産階級的使命擔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民本精神面向全世界的體現。

“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在當今這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中國秉持共同體意識,将中國的發展與世界各國及其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寫入《憲法》,是中國首次以國家的名義和《憲法》的權威性為依托,對世界和平、發展以及全人類命運作出的莊嚴宣示與承諾。

“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探索和重要舉措。對“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中國在貿易、投資等方面均秉持互利共赢原則。“一帶一路”的投資項目為當地減少貧困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面對國際局部動蕩不安,中國主張“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呼籲世界各國“以對話解決争端,以協商化解分歧”。中國主張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以文明交流消除隔閡,以文明互鑒化解沖突,以文明共存促進融合。

(作者單位:泸州職業技術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