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改革探析

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改革探析

時間:2024-10-19 04:01:39

【摘要】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時代賦予大學生的使命,不僅是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有過硬的綜合素質,包括較強的創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崇高的道德品質。本文針對當下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大學生;素質教育;教學改革

日新月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綜合素質的競争無疑成了人才之間競争的核心,因此培養思想高尚、文化深厚、專業精深、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是社會賦予高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使命。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問題所在

(一)重視傳授知識,忽略能力培養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多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步入社會後備受打擊,從而使其對學校教育有所懷疑,學習和創新積極性不足,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綜合素質不高。

(二)大學生對“課堂說教”有抵觸情緒

大學生年齡上雖已成年,但心理上正處于人生中的第二個“心理斷乳期”,其最明顯的特點是對所面臨的事物大多持批判懷疑态度。

(三)大學生對素質教育缺乏主人翁意識

部分大學生沒有理解素質教育的内涵與核心,缺乏參與意識;沒有明确的學習目的,缺乏學習動力,一味地抱着得過且過的心态。

(四)高校素質教育環境不夠完善

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不隻是素質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更是與學生密切接觸的輔導員、代課教師和其他行政人員的責任,從目前情況來看,高校并沒有真正做到積極參與。

二、改進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一)理清影響因素,有的放矢推進改革

主觀因素方面,學生接收知識的數量和質量,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個體性格的差異等,導緻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客觀因素方面,家庭、學校和周圍社會環境的差異也對學生素質有所影響。

(二)加大教改力度,核心在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

首先,高校要系統研究未來社會所需人才素質,從而更新培養模式;深入解讀各專業的培養目标及人才規格,以便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上有所創新。其次,改革課程體系,調整課程結構,在原有教育模式上進行改革與創新,要開設文化素質教育類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和為學生量身定做的教學内容,把學生吸引到教育教學中。最後,将學生的思維方式由分析主導轉為綜合為主,培養其适應社會的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其素質。

(三)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參加課外實踐

學校要統籌好學生的學時,通過舉辦各種學術報告會、人文類專題講座、學生社團活動、文藝彙演以及暑假三下鄉活動等,豐富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要充分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學習,尤其要加強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這兩個重要環節,并把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劃定學分列入教學計劃。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要努力推進實驗内容和實驗模式的改革和創新。要加強産學研密切合作,積極開展有特色的社會實踐活動,拓寬大學生校外實踐渠道,與社會各個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積極開展社會文化調查、青年志願者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文化大背景中接受熏陶、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

(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創新是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靈魂,培訓創新精神和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可以通過實行學分制、減少必修課比例、增加選修課比例、降低課堂講授時數等方式,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創新能力。全面推廣并廣泛使用“國家精品課程”,積極鼓勵高等學校之間跨校選課機制,加強各專業之間的交流,培養高素質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晶,李文靜.論本科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與科學素質教育的融合[J].大學教育,2014(4).

[2]周健兒.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3]張健.新時期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思考[J].當代大學生,2008(6).

【本文得到重慶郵電大學宜倫學院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實驗班項目(2015級、2016級以及2017級)、重慶郵電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XJG1707)以及重慶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建設經費的支持】

(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