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華商的中國情結

華商的中國情結

時間:2024-10-19 08:33:55

世茂集團董事長許榮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特殊群體格外引人注目。回顧改革開放40年曆程,有大批僑商突破萬難,帶着資金、人才、技術參與祖國建設,在推動中國産業走向海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9月7日,在廈門舉辦的國際投資論壇上,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和受益者,世茂集團董事長許榮茂、香港大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成秀、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潤金分享了他們的中國情結。

為改革開放貢獻了第一桶金

年近七旬的陳成秀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由新加坡回到中國時的情景。在他的印象中,當時中國經濟正處于起步階段,物資供應相對匮乏。“很多和我一樣回鄉探望的人,都會帶着大包小包的食品。我記得當時國人的平均工資隻有二三十元,比起華僑上萬元的收入,真的是非常少。”

對于陳成秀的這段記憶,古潤金和許榮茂有着相似的感受。

在許榮茂帶來的一張舊照片中,除了他身着淺色西裝,其他人全部穿着深藍色的中山裝。古潤金也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回國時帶給家人的禮物——一張可以在香港購買電視機的票證。在當時的中國,電視機還是一件相當稀有的東西。

“物資匮乏,百廢待興。”這樣的中國讓許榮茂感到心驚的同時,也看到了機會。上世紀80年代初,正是華商群體為祖國帶來了投資。

據許榮茂回憶,當時中國剛剛掀起創業大潮,大部分海外企業雖然看到了商機,但是投資信心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華僑華人率先行動起來,義無反顧地帶着資金和技術回到中國投資創業,參與創造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福建人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愛拼才會赢。盡管知道回國發展會遇到困難,但是我們看到了中國巨大的市場,看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徐榮茂回憶,最初選擇在國内開辦紡織廠和服裝廠時,光層層審批就需要一兩年。

“我當時進口了一批生産設備到蘭州的加工廠,工人不會用,弄壞了,需要把機器送到廣州修。光運送的過程就繞了好幾個彎,先送到蘭州,再轉車到鄭州,最後才從鄭州轉送到了廣州。”許榮茂說。

陳成秀第一次在内地建廠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的高端鋁箔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直到他在廈門引入先進的生産設備和制作工藝,才改變了這一被動局面。目前陳成秀的夏順鋁箔已經成為鋁箔業的翹楚。

陳成秀告訴記者,最初建廠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他并沒有打退堂鼓,而是想着如何克服困難。“國家是摸着石頭過河,華僑們也是一步一步慢慢過來的。很多華僑帶着對家鄉純樸的感情來建設祖國。”陳成秀說。

在全球化智庫理事長、國務院參事王輝耀看來,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離不開華商的參與和支持。改革開放初期,廣大華僑華人率先投資,為改革開放貢獻了“第一桶金”,還帶動了外商對華投資和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幫助中國企業打開了國際市場。香港大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成秀

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潤金視覺中國物流曾是痛點

陳成秀表示,當時選擇回國投資,更多的是在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時在國内做生意,除了要引進先進的技術,同時也要進行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比如物流體系的建立。”據古潤金回憶,1998年完美公司準備由中山逐漸擴張到揚州等地,涉及到大量的物資輸送。當時中國物流運輸體系還不完善,需要四五百人才能解決搬運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古潤金從德國引進了物流設備和體系。

與陳成秀的經曆相似的是,許榮茂也曾遇到運輸問題。早年許榮茂計劃把在廈門生産的鞋帽運輸到香港,但當時廈門還沒有建設集裝箱碼頭。為了能将生産的服裝運輸到香港再轉運到世界各地,許榮茂1985年選擇在廈門投資集裝箱運輸,從而打開了廈門集裝箱運輸的大門。

在王輝耀看來,華商帶來了創新創業的精神。“改革開放之前,我們是計劃經濟,不敢闖,華商激發了創新創業的活力。”陳成秀也認為,華商在中國内地投資有獨特的優勢,更熟悉中華文化,更容易跟當地員工建立互信。憑借在中國内地的業務,陳成秀成為了亞洲鋁箔大王。

既當“紅娘”,又做“新娘”

數據統計,目前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數量達到了6000多萬,這與意大利、英國、法國等歐洲發達國家全國的人口數量相當。而改革開放40年來,作為我國引進外資的主體,華商投資約占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0%以上,華商群體對于中國40年來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國加大人才吸引力度,華僑華人的回流态勢更加明顯。

在古潤金看來,華商在國内發展的最大潛力是和中國内地企業合作,一起“走出去”。

許榮茂表示,未來華商要既當“紅娘”,又做“新娘”。“‘新娘’就是華商、華僑出去了,就像嫁出去的‘新娘’,要把娘家的好東西宣傳出去。同時,華商還要當‘紅娘’,兩頭牽線,讓中國和海外聯系起來。”

“我們以前到‘一帶一路’國家是去投資,現在我們想把品牌傳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幫助他們實現現代化。在‘走出去’過程中,中國企業面臨着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作為聯系國内外的橋梁,華商可以組織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僑胞,對遇到困難的中國企業負責人開展培訓。”許榮茂說。

責編:陳棟棟美編:孫珍蘭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