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數據是會騙人的

數據是會騙人的

時間:2024-10-19 04:54:32

張佳玮

生于無錫,後居上海,現住巴黎。自由撰稿人。豆瓣、知乎、虎撲、天涯知名作者,寫作領域包括但不限于文藝、體育、美食、童話、時事

捉雲撈月

世事或如時光或如錢,逐手便盡,過了也隻好算了。雲月在天水,其實亦無迹,假裝弄來看一看,圖個好玩,您就假裝看看吧

指鹿為馬,一般用來描述秦二世昏庸與趙高的跋扈,然而這次行動,也是趙高的服從性測試——就像許多領導在酒局上借酒裝瘋,看下屬聽不聽話。趙高當日指鹿為馬時,有附和他說是馬的,也有直言說這是鹿的——之後,趙高把說是鹿的都給修理了一遍

“支持您的人有98%!”“不,支持您的人隻有5%!”任何正常人聽到這組對比,都會吓死吧?

1996年春天,俄羅斯的諸位商業寡頭打算跟葉利欽先生——當時正預備參選總統——攤牌。俄羅斯私有化之父、當時的副總理丘拜斯直白地說:“你的形勢不容樂觀,你的支持率隻有5%。”

在場的俄羅斯傳媒大亨古辛斯基回憶說,葉利欽根本不相信:“絕對不是真的!”——他身邊的人們總在告訴他,他有98%的支持率呢,俄羅斯人愛戴他。

類似的故事,在俄羅斯/蘇聯并不少見。1980年代,後來的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管理莫斯科的蔬菜供應,發現因腐爛、變質、盜竊等引發的蔬菜損毀率超過30%,但報上去的數據則是1%:因為蘇聯制度太優越了,怎麼可能有高于1%的損毀率呢?

為了提高下頭的積極性,避免下頭偷竊,盧日科夫想了點法子,其中一個是:隻要損毀率低于30%,多出來的份額,管事的人可以分一半——換言之,“你們别偷菜,好好地供應菜,賺的錢你們可以分一點兒,給你們點甜頭!”這舉措立竿見影,随後很自然地遭遇了批判:“這是資本主義行為!”但取消這個行動也不對勁,因為,“之前不是1%的數據嗎?!怎麼忽然變差了?!”

領導們最喜歡的就是知情權,但層級關系一多,知情權很容易就沒了。中國有個名故事,指鹿為馬,一般用來描述秦二世昏庸與趙高的跋扈,然而這次行動,也是趙高的服從性測試——就像許多領導在酒局上借酒裝瘋,看下屬聽不聽話。趙高當日指鹿為馬時,有附和他說是馬的,也有直言說這是鹿的——之後,趙高把說是鹿的都給修理了一遍。于是後來趙高派人殺秦二世時,無人可擋;秦二世還糊塗到問一個近侍:“怎麼不早點告訴我?”近侍答:“我不敢告訴您,才得周全;早告訴您,那我早死了,哪還活得到現在?”

秦二世貴為天子,所看到的數據,也有許多是假的呀。可見昏君之昏,許多并不是多蠢,而純粹是信息不對等,或者幹脆就沒有正确的數據。

王小波說過一個段子:中亞古國花剌子模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喂老虎。這事其實自古皆然。三國時有一位叫國淵的,其著名事迹是不吹牛,如實上報軍功,居然載之史冊。隻因為當時報斬獲數字,以一為十,數字都要加個零的;不虛報,已經算高尚了。

有些統治者這方面是聰明的,知道靠數據定賞罰有利于鼓舞人心,但不能一概論之。更多的統治者,隻好另插眼線搞情報工作了。康熙朝有密折奏事,就是在當地收集數據。例如,當過戶部尚書的王鴻緒所密奏的,多是錢糧、鑄錢、鹽政等事,如曹雪芹爺爺曹寅的大舅子李煦,那就是雨水、收成、米價、疫病、民情等。康熙五十八年六月有一個奏折:“竊奴才所種禦稻一百畝,于六月十五日收割,每畝約得稻子四石二鬥三升,謹砻新米一鬥進呈。”

——那就是将畝産與收成呈報上頭了。史量才先生《稱謂雜記》所謂“俗民或直以百斤為石,或作擔”,那麼大概畝産是423斤。即,康熙也是需要點眼線,才能确認稻子畝産的。

這點事卻也不奇怪:東漢後期的皇帝,唐朝中後期的皇帝,明朝末年衆所周知的天啟,都對宦官很有興趣。不是宦官多有才華,隻是宦官權力出諸皇帝,離了皇帝沒意義,所以用起來比藩鎮權臣外戚,那要放心得多。

題外話一句:宦官近侍、大臣貴胄,一旦過于親近,那也離倒黴不遠了。

上頭說的李煦與曹寅這二位,在江南給康熙當眼線,保證知情權,康熙下江南,他們接駕四次——後來《紅樓夢》裡王熙鳳跟嬷嬷說江南甄家所謂“獨他們家接駕四次”,就是這個意思了。但雍正二年,李煦被抄家;三年後發配去吉林,凍餓死于當地,囊中空無一文。

給領導提供完美的數據支持,也不一定就能善保始終喲!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