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娘炮”與“女漢子”:刻闆的性别印象

“娘炮”與“女漢子”:刻闆的性别印象

時間:2024-10-18 10:11:51

王小波曾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寫過這樣一件事。他在美國讀書時,有個洋鬼子問:你們中國那個陰陽學說,怎麼一切好的東西都屬陽,一點不給陰剩下?王小波回答:“話語權屬于陽的一方,它當然不會說陰的一方任何好話。”

《長靴皇後》劇照9月2日,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播出第二天,就有家長在微博上表示:“節目上了4個‘娘炮’又唱又跳,能不能找具有陽剛之氣的小夥子呀?少年娘,則國娘,這個節目的導演應該拉出去‘斃了’。”此言引發了大批家長對“娘炮”的聲讨。

新華社也加入了這場争論,9月6日,新華社發表評論員文章《“娘炮”之風當休矣!》,強烈批判了當下流行的“娘炮風”,認為這是一種刻意強化并扭曲呈現的“人設”。

然而,這篇評論發表不到三小時,《人民日報》就發表了《什麼是今天該有的“男性氣質”》,對所謂“娘炮”“不男不女”等帶有貶損性的說法表示不認同。在此之前,在8月13日的海外版中,《人民日報》就呼籲對“陰柔之風”進行包容。

兩家官方媒體對“娘炮”的不同表态将這場争論推向白熱化,就連外國媒體都忍不住下場參與讨論。9月11日,BBC做了相關報道,探讨了“娘炮”之争背後的性别刻闆印象。韓國媒體《亞洲經濟》則表示“娘炮”之風并非始于韓流。

何為“娘炮”?

新華社的評論将“娘炮”的性征描寫得很有畫面感:他們看起來性别模糊卻妝容精緻,長身玉立卻如弱柳扶風,動辄把“讨厭”“吓死寶寶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邊;他們既在電影電視中這樣演,在綜藝節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樣“入戲”……在網絡詞條中,“娘炮”的解釋顯得更為籠統而普适:男生言行過于陰柔,與長相好看無關,不能因為男人長得好看就将其稱之為“娘炮”。“娘炮”用于形容男生的性格娘娘腔,太做作,跟女人似的。

這是一個極具冒犯性的定義。“娘炮”中的“炮”意味“大炮”,具有鮮明的男性氣質;但前面冠上一個“娘”字,就足以說明,這很可能是一門“啞炮”。

“娘炮”一詞将男女分了個孰高孰低,跟“娘”沾邊就是負面特征。與之相對的是“女漢子”,指具有男子氣概的女孩。這在當下通常被認為是對一個女孩吃苦耐勞、有力健康的贊賞,但其中的性别歧視昭然若揭。

王小波曾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寫過這樣一件事。他在美國讀書時,有個洋鬼子問:你們中國那個陰陽學說,怎麼一切好的東西都屬陽,一點不給陰剩下?王小波回答:“話語權屬于陽的一方,它當然不會說陰的一方任何好話。”

這種性别歧視不止發生在中國,全世界對性别都不可避免存在“刻闆印象”。“刻闆印象”最早由新聞記者李普曼提出,意為人們總會在腦中對某一群體形成特定的固有想象。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講師溫芳芳在著作《男性化與女性化:面孔吸引力研究》中列舉了許多學者對性别刻闆印象的研究。他們總結出一系列與男女對應的特征。男性往往是具有攻擊性、獨立性強、從不哭鬧、情緒穩定不外露等,女性則喜歡閑聊天、愛打扮、愛整潔、喜愛藝術和文學……

9月份,百老彙音樂劇《長靴皇後》在北京上演,可以視為對“爺們兒”的一個注腳。這部音樂劇講述的是一家破落鞋廠的逆襲。主角查理從父親手中繼承了瀕臨破産的鞋廠。就在他為支撐鞋廠捉襟見肘時,他遇到了“變裝皇後”蘿拉。兩人從彼此看不慣到成為摯友,一起設計制作了專門給男人穿的長靴,借此找到了鞋廠生機。

蘿拉是個有着強健肌肉的黑皮膚男人。在刻闆印象中,肌肉、黑皮膚都是男性化的特征。然而,這個男人卻不愛戎裝愛紅妝——喜歡穿着高跟鞋登上舞台。

蘿拉在女人眼中是婦女之友,在男人眼中成了“娘娘腔”。有人對他發出挑戰,要用男人的方式一決高低——打架。蘿拉從小練拳擊,但為了顧及對方的顔面,他假裝落敗。得知真相後,那些嘲笑他“娘”的人才懂得:男子氣并不是“打”出來的。敢于向整個世俗觀念挑戰的蘿拉是大家心中最棒的男人。

2000年,台灣一位國中三年級學生葉永鋕死于男廁。他生前因為“像女孩子”而遭到校園霸淩。随後台灣将“兩性平等教育法”變為“性别平等教育法”,新增“性傾向、性别特質、性别認同”等内容。

為減輕大衆對性别的刻闆印象,很多地區和國家都在不斷推進性别平等教育。1998年瑞典教育法修正案規定所有學校都必須緻力于克服性别刻闆印象。在學校,老師們會用中性的“hen”指代孩子,而非“她”和“他”對應的“hon”和“han”。2010年,瑞典開辦了第一家性别中立幼兒園,老師們把洋娃娃、玩具車、積木等玩具放在一起,以減少男孩女孩抱團各玩各的現象。

為什麼“娘炮”這麼紅?

在《開學第一課》中,網友攻擊火力最強的就是來自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的藝人。這個模仿韓國的節目被稱為“娘炮大本營”。

他們膚白勝雪,畫着精緻眼線,稱贊别人的習慣用語是“他好美;他的衣服好好看……”倘若時光往前倒轉十多年,他們會有一個更複古的名字:花美男。

2005年,韓國電影《王的男人》上映。男主角李準基憑借雌雄難辨的扮相一炮而紅,也在亞洲範圍内掀起了一股花美男潮流。這股潮流的餘波至今未平,中國網民在探讨“娘炮”審美之起源時,習慣性将矛頭對準韓國。畢竟,中國男藝人裡經常被诟病“娘炮”的鹿晗就是在韓國接受了訓練并出道的。

但韓國明确表示:不背這鍋。韓國男性,隻要是身體健康都必須入伍服役。軍隊裡出來的男人,怎麼可能是“娘炮”?《亞洲經濟》的文章裡還專門強調:“如果把愛幹淨、重視外表也劃為‘娘炮’的話,那可能大部分韓國男性都得被冠上這一名号。”

不管這個鍋是不是該韓國背,但從曆史上中國一直有對陰柔男性的欣賞。傳說中的美男潘安就是唇紅齒白的樣子,身段嬌柔瘦弱。走在路上,時不時招來一批“奶奶粉”,向他抛擲瓜果,堆滿一車。魏晉時期,男子們流行纖弱身材,胡子得刮幹淨,腳步得盡量輕盈。一個個都是現在所謂的“精緻的豬豬男孩”。曹操的養子何晏膚色雪白,且“好服婦人之服”。更為人熟知的是《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曹雪芹差不多把對當時對男子所有的美好想象都傾注在了寶玉身上。他銜玉而生,“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唐國強為代表的甜美男人形象依舊吃香,一直到日本演員高倉健的出現。高倉健一頭極短烏發,兩彎濃眉,目光冷峻。這樣一個男人,偏偏還扮演普通人的角色,他充滿力量又平易近人,所以很快就取代唐國強,成為真正的理想型。

不過,進入千禧年,大批偶像劇的出現又把中國觀衆的目光吸引回“女性化的男性面孔”上。溫芳芳在著作中認為,中國女性長期以來都偏好女性化的男性面孔,這是因為相對于西方,在中國,人與人之間更崇尚謙虛和睦,重視人情關系。一張女性化的男性面孔,對中國女人來說,意味着更高的親和力和較低的侵略性。2014年,英國有學者對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的男女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女性依然偏愛女性化男性,而上海的調查對象認為“男性化面孔”具有傾略性的比例最高。

因此對于中國女性來說,與其說是喜歡“娘炮”,可能不如說是渴望縮小性别溝壑以獲得多一點的安全感和認同感。

李準基在電影《王的男人》中的扮相消費“娘炮”

去年,導演馮小剛給演員們提了四條建議,其中一條是:請偶像們男子氣一點。他無法理解市場為何會追求這樣一群“特娘的男孩”,他們搔首弄姿,欲蓋彌彰,“想脫又不敢脫,你又不是開窯子的”。2015年他就炮轟過跟“娘炮”具有相似意味的“小鮮肉”,認為這三個字“很色情,是上歲數女人才說的”。

《戰狼2》的導演兼主演吳京每每宣傳時,都要強調:“電影想表現中國有爺們,少點娘炮。”他甚至在一次節目中稱,自己曾在心情不好喝了酒的情況下,對路邊走過的時髦年輕男子大吼“滾”。在節目裡,他還模仿了男生受驚的反應。

吊詭的是,馮小剛在導演的電影《老炮兒》中用了李易峰和吳亦凡,這兩位演員都曾被诟病“娘炮”,至于吳京,也邀請了“不夠硬”的張翰參演《戰狼2》。

學者戴錦華在接受公衆号“造就”時表示,攻擊“娘炮”的人“本身可能具有道德保守主義”。在她看來,“性别”已經越來越模糊了。由于計劃生育的實行,獨生子女成了家庭唯一的希望,以往性别所代表的期望值接近均等。随着生産力、勞動結構的變化,“傳統的勞動分工中對陽剛氣質的要求,不再是一個充分必要的東西”。同時在網絡充斥生活的當下,“沒有人在乎你是男人還是女人”。

性别的邊界一邊在日益松動,一邊也有不少人企圖用“男生危機”“陽剛教育”再一次加深社會對性别的刻闆印象。不願接受多元化男性面孔的人仍執拗将男孩推向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口中的“性特權”陷阱,“迫使男人在一切場合展現其男子氣概,有時發展到荒謬的地步”。

在這一輪有關“娘炮”的争論中,仍不乏“男孩應該……”的說辭。在接受BBC中文采訪時,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丁瑜說:“‘就應該’後面的那些東西就是刻闆印象,它容納不了半點跟原來的觀念不一樣的東西。”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