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老年人秋季『養陰』七要則

老年人秋季『養陰』七要則

時間:2024-10-18 08:38:35

《管子》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這裡的“陰氣始下”,是說在秋天由于陽氣漸收,而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收”,是指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内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正如《黃帝内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裡說:“秋冬養陰。”所謂秋冬養陰,是指秋冬之時,萬物斂藏,養生者宜順時而養,須護藏陰精,使精氣内聚,以潤養五髒,從而為來年陽氣生發打基礎,凡有損失陰精的情況皆應避免。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把它作為秋冬養生圭臬。此法對平素陰虛體質的中老年人最為适宜。

因此,老年人秋季養生,必須注意保養内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防病等方面的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養“藏”這一原則,方能安全度過“多事之秋”。

一、調攝情志,靜心“養陰”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安甯,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秋季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秋季雖天高雲淡,但日照減少,氣溫漸低,氣候漸漸幹燥。深秋之時,草葉枯落、花木凋零,人尤其是老年人會心感凄涼,産生憂郁、焦慮、煩躁等情緒的變化,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說。這時應注意保持心理平靜,神态安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平時加強自我修養,努力培養冷靜、沉着的氣質,在生活、工作中,非原則問題上,少表異意,少與人争執,以免怒氣發生。根據秋季情緒不穩定、睡眠欠佳的特點,可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娛樂活動,如書畫、養鳥、賞花、打牌、下棋等,以達到甯神定志,心理豁達,調節精神,強壯體魄的效果。我國素有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賞景的習俗,登高遠眺,胸懷頓開,心曠神怡,可使一些憂郁、傷感頓消,是治療憂郁症之良方。

二、早睡早起,收神“蓄陰”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氣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時候,老年人宜早點起床,廣步于庭,呼吸新鮮空氣,吐故納新;秋天的夜晚,氣溫轉涼,老年人宜早睡養神,以順應“陰精收藏,收斂神氣”的養生法則,有助陰精内蓄,保持人體陰陽調和。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有“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情況。因而,應須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則易消弱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适應能力,容易受涼感冒。深秋時節,風大轉涼,應及時增加衣服,體弱的老年人尤應注意。

三、飲食清潤,補益“滋陰”

《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可能少食蔥、姜等辛辣、燥熱之品,适當多食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如百合、銀耳、秋梨、柿子、甘蔗、藕、蜂蜜、乳品等。秋季飲食除了用酸、潤為主外,還必須注意不要過于進補,以免“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秋燥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為佳。《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臞仙神隐書》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秋季時節,可适當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

四、适量運動,内斂“護陰”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的好時機。在運動時要針對季節和自身的特點進行鍛煉,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以免過度消耗體力,耗傷陰津。不論跑步、爬山、打太極拳、做保健操、練氣功等,都應以溫和平緩的動作或中低運動量為宜,身有微熱、小汗即止,隻要堅持不懈,收效甚佳。還可采用《道藏·玉軸經》所載秋季養生功法,即秋季吐納健身法,對延年益壽有一定好處。具體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後,于室内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煉幾遍,分3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腭,用鼻吸氣,用意将氣送至丹田。再将氣慢慢從口呼出,呼氣時要稍揾(音問,擦的意思)口,默念(呬)(音系),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複30次。秋季堅持練此功,有保肺強身之功效。

五、适當秋凍,防病“保陰”

古今養生家都主張适當秋凍,以免過早多穿衣而導緻體熱多汗,汗液蒸發緻陽氣外洩,還可以增強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民間又有“白露身不露”之說,說明白露之後氣候冷暖多變,容易傷風感冒或舊病複發。因此,老年人秋凍應根據自身情況适度掌握。結合自己體質情況,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季易發病的發生,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藥品。注意環境衛生和飲食衛生,不喝生、冷水,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防止“病從口入”。秋季燥邪容易傷人,除應适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外,還應服食一些滋養陰津、宣肺化痰的中藥,以利于緩解秋燥,達到防病治病、保健養生的效果。

六、巧用藥物,辨證“補陰”

若陰虛體質之人使用上述各種養生的方法效果不明顯,就要治以藥物。秋燥之邪會傷及人體精、氣、血和精液而形成陰虛之症,陰虛又分為腎陰虛、肝陰虛、肺陰虛和心陰虛等,并有各自的症狀,可在中醫的指導下辨證采用藥物進行補養,以取得祛病強身之效,平安度過“多事之秋”。單味中藥可選擇女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蓮草、麥冬、天冬、黃精、玉竹、玄參、生地、枸杞子、桑椹、龜闆等,中成藥可選六味地黃丸、首烏延壽丹、百合固金丸、天王補心丹等。

七、節制房事,藏精“斂陰”

人體的精氣宜藏不宜浮、宜秘不宜洩、精氣秘藏則氣足神旺,健康無病。所以,秋令應注意順應自然界主收主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若一味恣情縱欲,則會導緻早衰,甚至折年損壽。

編輯:修遠xdyszzsb@sina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