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簡論詩人寫作、氣功、宗教的三者關系

簡論詩人寫作、氣功、宗教的三者關系

時間:2024-10-18 08:02:29

鑒于中國目前出現的氣功低潮,以及一些人對氣功的錯誤認識,就自己詩人的身份簡單論述氣功、詩人、宗教三者之間的關系。希望普通讀者閱讀後能夠正确看待氣功、理解其中的科學運行原理。同時,詩人可以使用練習氣功來提高寫作能力,并且能讓無神論者練習氣功時,在對待佛的态度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觀。

氣功是經過數千年客觀曆史驗證,無數曆史名人确證有效果的一種祛病健體的方法。在八九十年代,那段時間也正好是西方情報部門研究人體超能科學階段,金庸古龍各種武俠電視劇的神功内功風靡世界。這兩種因素在促使氣功在迅速擴大發展的同時,也出現很多氣功大師迎合觀衆口味,使用魔術等手法進行各種轟動的表演,對氣功的名譽造成很壞的影響。導緻現在很多不懂氣功的人談功色變。現在醫藥發達,青年一代遇到頭疼感冒,很少有想到平時通過跑步、健身、練氣功等方式鍛煉身體增強身體免疫力,極度依賴抗生素治療小毛病。忽視對中國傳統醫學氣功瑰寶加以利用,造成傳統氣功健身文化斷層,出現少有人練習的局面。

下面着重講解氣功與詩人寫作的關系。從事文藝行業的人士皆知曉,詩歌講究畫面感,靈動感。而練習氣功需要意念配合,意念這個詞可以一分為二拆開。意的概念即為心神,念的含義為念想,就是說練習氣功需要借助一定的畫面感,想象力。很多氣功流派,皆是入靜後使用意念調動暖流或是不同的美好事物畫面,增強主觀性對身心客觀性的影響。比如使用呼吸法調息築基丹田,增強機體對丹田的暖流感知,比如觀想一朵美麗的蓮花,體驗清風拂來的感覺,從而心情愉悅,身體舒爽。

最早的氣功是醫家的導引術,有從西漢馬王堆墓出土的導引術圖為證。

利用氣功強身健體、增加思維靈敏度的文人從古至今數不勝數。

盛唐詩仙李白能夠寫下很多浪漫主義詩作,與他堅持修道慕仙的經曆是分不開的,如《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夢遊天姥吟留别》《蜀道難》《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等作品中皆留有修道的人生痕迹。研究道教者都知曉道教在養生發展探索曆程中出現一個歧途就是煉外丹,認為通過服食煉出丹藥可以長壽。但是經過現代科學檢測,那些丹藥中含重金屬鉛汞,服食後反而短壽。很不幸限于當時條件,養生探索者并不知曉。所以說,養生科學的正确發展是以無數探索犧牲為前提的。随着認識的提高,經驗的積累,以後的朝代除了昏聩的君主因為需要大量禦女還會服食丹藥,聰明的文人已經隻練氣功,就是道教說的身體丹田部位練習,不再服用外丹。

勤練氣功的晚唐詩人白居易寫有練習氣功詩:“負宣閉月座,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若旁,外融為駭暢,中适一念無,曠之妄所存,信與虛俱無。”詩的含義大概是關門後坐在幽靜的室内開始練功,溫和舒适之氣在肌膚上生出行走,微熏的心情,起初像喝了美酒一樣如癡如醉,又好像昆蟲似睡非睡在冬眠,身體的外表融融般的舒暢惬意,身體的胸膛中間(中脈)一點雜念都沒有,好像進入了一個極其空曠、虛空安靜的地方,世間的一切不存在了,隻有虛無缥缈,一點雜念沒有了,一切都忘記了。詩人描寫練氣功的萬籁俱寂場景是多麼的逼真!白居易以高壽74歲離開人世。

北宋大詩詞家蘇轼,對氣功醫學養生研究很深,著有《問養生》《養生說》《養生偈》等養生書籍。并且精通醫學,與沈括合著一部《沈蘇良方》醫書,給後人留下寶貴的養生經驗财富。他在晚年經曆坎坷,為了對抗惡劣的環境,堅持練習氣功,留下“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浮雲世事改,孤月此心明”等描繪練習氣功後的感受,從而在紛雜的世事中獲得超脫豁達,最後高壽而終。、

南宋大詩人陸遊,是著名的愛國詩人,在政治逆境中活了85歲。他在青年時期跟青城山道士學過道術,後來又學習佛家跏趺坐,堅持飯後練習揉腹功。留有數百篇練習氣功的詩。《夜寒遣興》“道人頹然寄北窗,愁魔百萬一笑降。夜闌酒渴有奇夢,吞楚七澤吳三江。孤村蕭蕭雨解雪,寒犬噤卧饑鼠齧。擁衾危坐待天明,白首忍窮心似鐵。”《雨晴步至山亭欲遂遊東村不果》:“……東村未為遠,腳力不濟勝。三歎入荊扉,跏趺學僧定。”《宿華嚴寺》:“夜宿華嚴寺,人扶到上方。喚僧同看畫,避佛旋移床。小雨不成雪,烈風還作霜。鐘殘燈漸暗,趺坐默焚香。”

詩人通過合理的氣功練習,可以增強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通感之間的互相轉換。增加對物象世界的靈敏度,從而提高創作能力,熟悉的詩句有“聽花開的聲音”,普通人是聽不到花開的聲音,但是詩人“聽”到且寫出來,則富有藝術感染力,這就是視覺與聽覺轉換的魅力。

初學者如何找到練習氣功的最佳路徑?這時候我們就有必要了解氣功的發源與傳承,氣功源于醫家,擴散主要以佛教、道教為傳承路線。那麼為什麼氣功會與宗教扯上關系?因為每個人都處于文化的潛移默化之中,比如一個無神論者,不信仰佛教,但是到寺院,看到佛像卻會自然而然産生一種甯靜祥和的感覺,這就是無處不在的文化影響力。

很多初學者心煩氣躁、做不到抛開雜念,無法入靜集中注意力,這時無論你是否信仰佛教,皆可以借助觀想佛調整心境幫助入靜。有人擔心練習氣功會走火入魔。縱觀八九十年代,确實存在這種情況,經過我的分析總結,皆是因為那時練習者文化程度低,教練者文化程度亦低的緣故。何為走火入魔?可以籠統概括為世界觀出現偏差,不能正常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例。比如真的相信玉皇大帝在客觀世界存在或者末日來臨等荒謬觀點。文化程度高者則不會受其影響,隻要客觀科學的對待氣功,正确練習就可以讓練習者身心受益,延年益壽。

氣功是祖國流傳千年的瑰寶,古人尚且利用它調節身心、強身健體。現代人更應該站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挖掘發揚光大它的潛在價值,提高全國人民的身體素質。

編輯:汐顔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