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我一生有三大願望

我一生有三大願望

時間:2024-10-18 05:24:42

王永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院長,獲200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院長王永志今年已是86歲高齡,但依然神采奕奕。他曾說:“國家給我機會實現自己人生的三大夢想:研制導彈武器,保衛祖國;研制運載火箭,發展高技術;把中國人送上太空,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建造地外天宮。”如今,王老的三個心願已經實現。神舟六号成功發射後,王老提出要讓年輕人來執掌帥旗。2006年5月,王老從921工程總設計師崗位上退下,但他的心依然遨遊在無邊的宇宙之中。王老的高壽,和他經常用腦、忘我工作、善于減壓等有着一定的關系。

錢學森賞識這位“小字輩”

王老長期緻力于中國戰略導彈和運載火箭的總體設計與研制工作,他擅長逆向思維。1964年6月,32歲的他第一次走進戈壁灘,執行發射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代中近程火箭任務。在計算火箭推力時,由于射程不夠,專家們考慮是否能增加一點推進劑,但又苦于火箭的燃料貯箱有限。正當大家絞盡腦汁想辦法時,王老站了出來:“經計算,要是從火箭體内卸出600公斤燃料,這枚導彈就會命中目标。”聽了他的建議,人們反應冷漠:“本來火箭能量就不夠,你還要往外卸?”可王老并不甘心,他想起了坐鎮酒泉發射場的技術總指揮、大科學家錢學森。于是他鼓起勇氣,敲響了錢學森的房門。當時,錢學森對這位“小字輩”并不熟悉,可聽完了他的意見,眼睛頓時一亮,他把火箭的總設計師請來,指着王永志對總設計師說:“這個年輕人的意見對,就按他的辦!”果然,火箭在卸出一些推進劑後,射程變遠了,連打3發導彈,發發命中目标。從此,錢學森記住了王永志。在研制第二代導彈時,錢學森建議:第二代戰略導彈要讓第二代人挂帥,由王永志擔任總設計師。幾十年後,錢學森在提起這件事時說:“我推薦王永志擔任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沒錯,此人年輕時就露出頭角,他大膽逆向思維,和别人不一樣。”

在逆境中編寫《同步通信衛星的發射》

王老把工作視為人生最重要的價值所在。幾十年來,他兢兢業業,忘我工作,即便在逆境中也是如此。“文革”時期,王老被隔離審查,有關火箭的所有資料也被沒收。為了不荒廢專業,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回憶各種程序、公式和數據,反複推敲各種導彈設計的方案和技術難題。一年後,因查無實據,王老被放了出來。1975年的一天,王老因腳趾骨折在家休息。正在這時,擔任“331工程”(我國首顆同步通信衛星工程)“長征三号”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謝光選來了,他告訴王老:國家決定上馬“331工程”,因為是新課題,有些基礎理論、概念、工程系統都不太清楚,希望他能搜集一些資料。王老一聽,欣然領命。他在愛人王丹陽的協助下,天天鑽圖書館、資料室,搜集、翻譯、整理、研究。1976年唐山地震,宿舍樓裡的人都跑到地震棚裡,唯有他和王丹陽還在工作。“331工程”第一次方案論證會前夕,長達47萬字的《同步通信衛星的發射》一書終于出版。1984年4月,“331工程”——中國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發射成功,衛星在設計方法、技術管理、材料、工藝及安全措施等方面都采用了《同步通信衛星的發射》一書中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此書還獲得了國防科工委重要科技成果三等獎。

“神舟”五号發射前還在看女足比賽

作為一名院士,他的工作之忙和壓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王老是一個善于減壓的人。他是一個鐵杆球迷,隻因屬于自己的時間太少,有時不得不“愛而釋手”。“‘神舟’五号發射前,有的記者發現我在觀看女足世界杯比賽,感到很吃驚。他們問我:你對飛船放心嗎?是真沒問題,還是有問題沒有發現?我告訴他們,這次我是放心的,不出問題是符合規律的”。提起當年中國女排五連冠的輝煌,王老至今仍津津樂道:“我也喜歡看女排比賽,看她們打遍天下無敵手,讓中國人揚眉吐氣,威風八面,很解氣。”他說:“我們中國人這麼多,為什麼就不能強大起來?如果各行各業的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锲而不舍地追求、奮鬥,那力量該有多大?何愁中華民族不再度輝煌于世?”王老在中學時曾立下志向,将來要當個生物學家,搞農作物改良,所以對花草頗感興趣。未退休之前,他的辦公室最顯眼的就是那十來盆不同品種、郁郁蔥蔥的花草。如今,他家的陽台上依然種了茶花等多種花卉。王老身體健康,幾十年來很少住院,偶爾住院,使他不得不離開這些心愛的花,于是,他就把養花的“重任”交給了老伴兒王丹陽。而老伴兒也不負使命,每天精心地伺候着,就像照看他們的孩子一般。

不為一身之謀,胸懷天下之志

生活中的王老高風亮節。“不為一身之謀,胸懷天下之志”是他人格的真實寫照。1981年,我國開始試評職稱。當時,王老的愛人王丹陽在七機部從事情報研究工作,也申報了高級工程師的職稱。适時,王老正是單位職稱評委會主任,但他回避了王丹陽的職稱評定。通過考試,評委們對王丹陽的研究工作給予高度肯定,一緻同意授予她高級工程師的資格。王老回家後,對王丹陽說:這次評選有兩個人申報,但名額隻有一個,你能不能主動退出,明年再參加?聽了丈夫的話,王丹陽主動退出。哪知後來的職稱評選停了三年,為此,整整耽擱了王丹陽四年的時間。事後,有人對王老說:“你何必這樣高風亮節?真是太傻了!”王老聽了,隻是淡然一笑。王老在擔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期間,職工們有事都去找他。一天深夜一點多,有個退休司機的愛人找到了他,說是老伴兒的心髒病犯了,如不及時搶救,就有生命危險。王老二話沒說,立即為她聯系醫生,直到把患者送進醫院;還有一次,王老在下班後竟然有7個人上門找他,其中既有工作上的事,也有私人的事。此時的王丹陽成了王老的“接待秘書”,她安排他們坐下一一面談,一直忙到深夜十二點多。可貴的是,王老在離開研究院後,仍挂念着他們。

我媽像保護大熊貓一樣地在保護着我爸爸

王老和王丹陽相識于北京外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幾十年來,兩人在事業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生活中相濡以沫,相敬如賓,誠如王老所說“幾十年來,無論是平淡無奇的日子,艱難受挫的歲月,還是在鮮花和榮譽簇擁的時候,妻子一直與我風雨同舟、同苦同樂,為我的成功費盡了自己的心力”。王丹陽回國後在外地工作,調回北京後,她又放棄了自己的專業,在運載火箭研究院改行搞科技信息研究。憑着一股子鑽勁,她掌握了俄、英、法、日等國語言,成為我國運載火箭研究院第一批研究員。曾有人問她:“一個留學生為什麼輕易地改行了?”王丹陽說:“他比我行,為了他,我甘心犧牲自己。”王老還回憶過去的家庭生活:“以前,我們倆配合默契,她下班下得早,回去之後先把蜂窩煤爐點着,我下班之後買菜,這時候爐子正好也着了,我們兩個一起做飯。”當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之後,“我老也回不來,她就老在家裡等。老等老等,我啥忙也幫不上了。”王老說着,臉上帶着愧疚。而王老的女兒則說:“我媽像保護大熊貓一樣地在保護着我爸爸!”

編輯:若愚woxingzhai123@163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