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用母愛溫暖他人 以奉獻快樂自己

用母愛溫暖他人 以奉獻快樂自己

時間:2024-10-18 04:23:05

有人寫過這樣的詩句:“母愛是一份香包,把祝福帶給子女;母愛是一團爐火,讓溫暖填滿心田;母愛是一段蠟燭,把美好無私奉獻……”在大連的多個社區裡有好幾位年已花甲的老母親,她們積極投身老年“巾帼建功”活動,把母愛帶給了大家,用升華的母愛,愛他人、愛社會。她們那一張張慈祥的面孔,一次次無私的付出,總讓人無比動容。

愛孩子,“奶奶孩子王”傳遞正能量

很多年前,王秀春從鐵西小學退休回家,留意起小區孩子們的課外活動,看見了一幕幕令她“揪心”的情景:家周圍有兩百多戶居民,多為雙職工家庭,整日早出晚歸,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照料孩子。放學以後,年幼的孩子脖子上挂着鑰匙,在樓道間嬉戲追逐,時有失足摔傷發生;稍大的孩子,三五成群在搞不文明的“惡作劇”;而那些單親家庭的子女,則由于得不到真情的關愛,有的染上了惡習……

“我真的看不下眼了,必須馬上把這些放學後亂跑的孩子組織到一塊兒,領他們幹正事、走正道。”看她那焦慮的神态和執着的神情,家裡人都支持鼓勵她。于是,把自家的大廳騰了出來,粉刷一新,鋪着地毯,新購置拖鞋、水杯、凳子等物品,僅用一周左右的時間,王秀春就把家庭輔導站操辦起來。第一批迎來十多個孩子,當觀望的鄰居們看見這裡的确有利于孩子成長進步,都争着搶着将孩子送到站裡來。輔導站開辦以來,先後迎送了三百多名孩子。大家都異口同聲地管王秀春叫“奶奶孩子王”。

“奶奶孩子王”的輔導站和社會上的輔導班不同,除了免費之外,輔導學習堅持以思想品德教育為主,引導孩子做堂堂正正的人。她時常帶孩子觀賞市容市貌,參觀經濟開發區等,讓孩子們領略家鄉的美,啟迪孩子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她多次邀請家鄉模範人物和革命前輩給孩子做報告,啟發孩子們努力學習,将來報效祖國;她還常常帶領孩子們慰問低保戶老人,到社區做清掃衛生、洗刷牆上野廣告等公益活動,陶冶兒童情操。

她把自家餐廳利用起來開辦家庭圖書角,存書六千多冊,還有一些報刊。她向孩子們提出“比讀書看多少,比思想看進步”的要求,規定不管是借書還是閱讀報刊,看完以後,四年級以上同學要寫一篇讀後感,在輔導會上進行交流,年終時評比優秀小讀者。這些具體措施,激發了讀書勁頭,孩子們不僅思想上受到熏陶,口頭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也不斷提高。

“奶奶孩子王”辦的輔導站,被大連市命名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德育園地”,王秀春老人也被評為“大連市十佳少先隊志願輔導員”。今年78歲的王秀春,盡管動過幾次手術,但她仍然不準備閑下來。她說:“為了孩子,隻要我能動,就把輔導站一直辦下去!”

愛居民,她的“社情賬本”記錄了28216件大情小事

62歲的劉彩潔,是瑞豐園社區一名普通樓長,最近竟高票被評為“大連好人”,為啥?提起她來,居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誇她“官不大管事不少”。

一天傍晚,劉彩潔剛收拾完碗筷準備坐下來看《新聞聯播》,就有居民打電話來“報告”,說王某家媳婦與婆婆鬧矛盾,氣氛非常緊張。劉彩潔急了,電視都忘記閉,扯件外衣披上便跑步下樓,急沖沖地敲開了王某家的房門。她先跟婆婆談心,之後跟她的兒媳婦了解情況,做勸說工作。就這樣,經過3個小時的勸解,婆婆和媳婦終于坐在了一起,說出了彼此的想法。事情說開矛盾自然就化解了,雙方都露出了笑容。這天晚上,劉彩潔雖為調解鄰裡矛盾忙乎到10點以後,但是她心裡特别高興。劉彩潔說,當時,她腦子裡隻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不能讓婆媳間産生“隔夜仇”。

在她的眼裡,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群衆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為了做好小區居民的貼心人,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暖百家心,劉彩潔對社區居民的情況盡可能做到了如指掌。在她的心裡始終揣着一本明細賬,誰家有獨居老人、殘疾人、生活困難戶,她都用心去記,每次走訪時,她都會随身帶一個小本子,記錄下今天要去哪裡看幾家,看完之後,她又會寫上當天觀察的情況,以及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如今,她的“社情賬本”記錄了28216件大情小事。

劉彩潔就是這樣一個閑不下來的人,為了社區居民的家務事,她時常奔走于大街小巷間。她說:“大家叫我一聲樓長,我就要擔起該承擔的責任來。”

愛環境,“環保老人”出門小鏟子不離手

站前街道有個環保社區,環保社區裡有個“環保老人”,名字叫張連枝。她有個習慣動作:每次出門小鏟子不離手。鏟除社區樓道野廣告,是張連枝每天必做的“功課”。

環保社區是個老樓區,樓體破舊,已經讓環境“很受傷”了,偏偏又有人把野廣告貼得滿樓都是,令人十分生厭。為了不讓令人讨嫌的“城市牛皮癬”既影響市容,又污染環境,社區曾組織多次集中清理野廣告。可是,今天除去了,明天又重新貼的到處都是。

你“生生不息”,我就堅持到底!張連枝這位年逾七旬的退休老人,憑着自己的那股倔強和執着,與這些野廣告較起勁來。多年來,不論是暑來寒往,還是風雪雨天,她都堅持每天早上拿着小鏟,帶上瓶水,走街串巷地刮野廣告。

野廣告張貼的時間一般都是半夜,她抓住了這一規律,就每天清晨5點左右,帶上“家夥”,挨個樓院、樓道清理廣告。她常年如一日,早晨“上崗”,中午“下班”,每年清除野廣告都超過上萬張。更加令居民佩服的是,張連枝老人脊柱有些彎曲,平時走路都是弓着腰,可是就這樣的身體條件,她還一心做環保公益活動。常常,天剛蒙蒙亮的時候,鄰居們就看到這個老人佝偻的身影,心裡都十分敬佩。有一次,有位小朋友不解地問她:“奶奶,你刮野廣告,一天給你多少錢啊?”她拍拍那個小孩子的腦袋,報以憨憨一笑,回答道:“小孩子家,什麼錢不錢的,奶奶我這是義務的。”小孩子撲棱撲棱着大眼睛,似懂非懂。

她的“環保老人”形象也感動了鄰居們。在張連枝所在的樓院,許多居民也學着老人的樣子,見到野廣告就撕、就刮,絕不留情。他們說:“我們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環境清潔,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給‘環保老人’減少一點‘勞動量’,我們感到老人實在太辛苦了。”在她的帶領下,轄區許多居民都主動參與到樓院花壇認養、清理野廣告等公益活動中來。樓院花壇沒有人再種菜了,處處是盛開的鮮花,五彩缤紛,美不勝收。

編輯:若愚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