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看似無聊的小事,卻觸發了家長們應付學校作業的辛酸經曆。“奇葩作業”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但公允地說,這些“奇葩”背後,多少都有美好的願望。比如老師希望孩子不要死讀書,多接地氣,在生活中理解書本知識。比如那些“親子作業”,是想讓家長多陪陪孩子,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本就不該是割裂的,說學校折騰這些隻是為了把教育責任甩給家長,确實太武斷了些。說起來,這些都是對傳統教育方式的革新。隻是創新到最後,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孩子反倒成了旁觀者。這叫人困惑。
創新的基本前提是講科學,如果學校隻是簡單抛出乍一看遠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任務,又不充分啟發引導,最後的結果,要麼是孩子幹着急,要麼就是家長默默“接盤”。于是,對于孩子來說,這些所謂的創新作業,都淪為了形式。
□9月9日《北京青年報》張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