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城市雕塑是指位于城市内外公共區域的室外藝術雕塑作品,它是新中國發展最快的藝術門類之一,也是中國藝術與時代同步的重要象征。改革開放以後,更是新中國城市雕塑繁榮發展的“黃金時代”。1984年至2009年,國家曾舉辦過5次全國城市雕塑評獎活動,其中有21件獲獎作品被搬上了23枚中國郵票。本文以這23枚郵票制作的25枚原地極限片為素材,以5次評獎活動來分類,按作品的創作年代先後介紹這些中國城市雕塑中的經典之作。
1984年“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會”獲獎作品
1984年5月1日至31日,由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會”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這是中國舉辦的有關城市雕塑的第一次方案展,展出了從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選出的341件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和部分已建成的雕塑模型及照片,其中有2件獲獎作品被搬上方寸。
《白鹭女神》改革開放以後,有大量的裝飾性城市雕塑作品點亮城市建築與環境,而這一件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最早出現的環境雕塑佳作,是1979年王則堅應邀為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在鼓浪嶼的校區設計的一尊白水泥雕塑,根據廈門古稱“鹭”這個地名傳說而創作。原作曾因全身一絲不挂而受到非議,作者于1981年又根據原作進行了重塑,在女神腰部增加了一塊衣飾。1984年,這件雕塑作品獲“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會優秀作品獎”。
圖1是以1996年上海印制的明信片為載體,貼1994-20《經濟特區》郵票中第四枚“廈門”郵票制作的局部題材極限片,銷石雕所在地的福建廈門鼓浪嶼1997.2.5郵政日戳,片圖上的《白鹭女神》就是曾受非議的原作。
圖2以1988年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為載體,貼1994-20《經濟特區》郵票第四枚“廈門”制作的局部題材極限片,銷郵票發行首日石雕所在地的福建廈門紀念郵戳。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紀念碑》這件紀念碑雕塑佳作反映的是秦末陳勝吳廣農民起義這個重大曆史事件,圖3以1991年安徽省郵票公司、宿縣地區郵票公司印制的明信片為載體,貼《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二千二百年》郵票制作的極限片,銷郵票發行首日雕塑所在地的安徽宿縣大浲鄉郵政日戳。票、片圖案為石質浮雕《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紀念碑》,由闫玉敏(女)、闫玉琨于1986年合作完成,立于安徽省宿縣大澤鄉涉故台陳勝、吳廣起義舊址處。搬上郵票時,設計者舍去了原作火炬形背景部分。這件雕塑作品的設計樣稿獲“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會銅獎”。4
5
61987年“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評獎會”獲獎作品
1987年6月27日至7月2日,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北京舉辦了“全國首屆城市雕塑評獎會”,對建國以來的城市雕塑作品進行了首次評獎。在29個省、市、自治區範圍内,從建國以來至1986年底建成的1500餘件城市雕塑中,選出400餘件作品參加評獎,初評入選作品164件,最後評出“最佳作品獎”9件,“優秀作品獎”41件。其中,有6件獲獎作品被搬上方寸。
《白求恩像》緬懷在革命鬥争中犧牲的先烈,是新中國城市雕塑的重要主題。圖4是以1987年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為載體,貼J.50《諾爾曼•白求恩逝世四十周年》郵票中的第一枚“永垂不朽”郵票制作的極限片,銷1990年6月29日雕像所在地的河北石家莊郵政日戳。票、片圖案上的石雕《白求恩像》,是司徒傑于1956年創作,1957年又根據原作放大,立于石家莊烈士陵園,雕像把白求恩這位來華幫助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争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這件作品獲得了“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評獎優秀作品獎”。
《孫中山像》對傑出曆史人物的刻畫和塑造,是新中國城市雕塑的重要主題。1958年,尹積昌、詹行憲、廖加複根據原日本友人梅屋莊吉1932年所贈銅像進行重塑,1998年再次對雕塑用銅鑄複制,形神兼備地塑造了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1923年12月21日在廣州中山大學演講時的領袖風釆。1987年,這件雕塑獲“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評獎優秀作品獎”。
圖5是以1987年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為載體,貼2006-28《孫中山誕生一百四十周年》郵票中的第三枚“中山紀念堂”郵票制作的極限片,銷2006年11月12日雕像所在地的廣州紀念郵戳。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1958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落成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層的8塊漢白玉大理石浮雕,是表現中國人民百年革命鬥争的主題性雕塑,它将中國傳統雕塑藝術精華與歐洲寫實雕塑藝術完美融合,是新中國城市雕塑的裡程碑。作品獲“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評獎最佳作品獎”。其中,有4塊浮雕作品被搬上方寸。
圖6是以1992年河南鞏義郵電局印制的郵政明信片為載體,貼J.115《林則徐誕生200周年》郵票中的第二枚“虎門銷煙”郵票制作的極限片,銷1995年5月1日浮雕所在地的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風景日戳。票、片圖案中的“虎門銷煙”浮雕為曾竹韶作品,表現的是鴉片戰争前夕的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則徐領導的廣東虎門銷煙這一重大曆史事件,是作者釆用中國傳統構圖法進行雕塑創作的成功之作。7
8
9
11
10圖7是以198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為載體,貼紀90《辛亥革命五十周年》郵票中的第一枚“武昌起義(浮雕)”郵票制作的極限片,銷1988.10.10浮雕所在地的北京王府井郵政日戳。
圖8是以1999年印制的明信片為載體,貼J.37《紀念“五四”運動六十周年》郵票中的第一枚“發揚‘五四’光榮傳統”郵票制作的極限片,銷1991.5.1浮雕所在地的北京王府井郵政日戳。
圖9是以2011年神州教師集郵聯誼會印制的明信片為載體,貼201116《中國共産黨成立九十周年》郵票中的第二枚“烽火歲月”郵票制作的局部題材極限片,銷郵票發行首日浮雕所在地的北京天安門郵政日戳。票、片圖案中的“勝利渡長江”浮雕為劉開渠作品,是西方的現實主義雕塑形式被中國完整地吸收的典型代表。浮雕再現了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觀場面,突出了人民必勝的主題。
《五羊群雕》又名《五羊石像》,是一件新中國城市雕塑的早期裝飾性環境雕塑佳作。圖10是以20世紀80年代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為載體,貼2010-16《珠江風韻•廣州》郵票中的第一枚“五羊銜谷”郵票制作的局部題材極限片,銷郵票發行首日雕塑所在地的廣州越秀北路郵政日戳。票、片圖案上的花崗石雕塑《五羊石像》由尹積昌、陳本宗、孔繁偉于1959年合作完成,立于廣州市越秀公園。石雕取材于“五羊仙”把稻穗贈給廣州人民的神話傳說,造型雅緻優美,已成為廣州的标志。1987年,這件作品獲“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評獎優秀作品獎”。
《珠海漁女》這是改革開放早期又一件裝飾性環境雕塑佳作。圖11是以1987年中國建設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為載體,貼1994-20《經濟特區》郵票第二枚“珠海”郵票制作的局部題材極限片,銷郵票發行首日石雕所在地的珠海紀念郵戳。票、片圖案上的花崗石雕塑《珠海漁女》,由潘鶴、段積餘、段起來于1982年合作完成,立于珠海香爐灣畔。塑像中的漁女脫胎于敦煌壁畫,從形式到内涵透露出對民族傳統藝術的借鑒,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漁女造型優美動人,已成為珠海市的象征。1987年,這件作品獲“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評獎優秀作品獎”。
《開荒牛》又名《孺子牛》,是改革開放新時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城市雕塑作品。圖12是以2016年中國美術館出版的明信片為載體,貼中國郵政2018年5月19日發行的《偉大曆程》個性化服務專用郵票制作的極限片,銷郵票發行首日銅雕收藏地的中國美術館所在郵局北京東四郵政日戳。片圖是潘鶴于1983年創作的銅雕《開荒牛—獻給深圳特區》原作,是改革、開拓、創新的深圳精神的一個标志形象,現藏于北京中國美術館,曾獲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術展覽金獎。票圖是1884年作者根據原作進行放大後的城市雕塑,立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大院内,是深圳精神乃至中國改革開放精神的“世紀象征”。1999年2月6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将銅雕由大院内整體搬遷到大門口的花壇中,同時将市委市政府大院的圍牆向後移了10米,以方便群衆對銅雕的欣賞。這件雕塑作品于1987年獲“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評獎最佳作品獎”,獲獎名稱為《孺子牛》。12
13
14圖13是以1994年廣州市集郵協會極限集郵研究組印制的明信片作載體,貼1994-20《經濟特區》郵票中的第一枚“經濟特區—深圳”郵票制作的局部題材銅雕極限片,銷郵票發行首日銅雕所在地的深圳紀念郵戳。
圖14是用2011年神州教師集郵聯誼會印制的明信片為載體,貼201116《中國共産黨成立九十周年》第四枚“改革大潮”郵票制作的局部題材極限片,銷郵票發行首日銅雕所在地的深圳紅荔路郵局郵政日戳。
(責編: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