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朱良津
在清代乾隆、嘉慶時期的貴州,來黔的及本籍的畫家主要有:鄒一桂、董逵、錢維城、洪亮吉、楊浦、陳琮、舒位、蔡兆瑞、簡貴衡、王道行、王敦仁、成世瑄、張金鑒、邱荪等人。以這些畫家的存世作品及本人在繪畫史上的影響來看,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是鄒一桂、錢維城、洪亮吉、王道行。前三位是清廷派往貴州的官員,他們均為名顯于書畫史的大家。鄒一桂、洪亮吉來到貴州均是出任貴州提學使一職,執掌全省文化教育方面的事務,以這樣的職務再兼有書畫造詣,對黔貴書壇畫苑的影響及推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鄒一桂、洪亮吉、錢維城三位都是江南名士,入黔為官後,目睹貴州地域内,山川蒼茫重疊、雄渾壯麗的氣勢,異于他們所熟悉的一水兩岸,秀麗清雅、逸氣盎然的江南景象,新奇贊歎之餘,情為之所動,筆為之揮灑,三人均曾圖寫貴州山川,并且鄒一桂和錢維城兩人都如同清代初期入黔的蘇州畫家黃向堅一樣,有表現貴州山川風物的圖卷承傳到今。在本文中,筆者試對藏于貴州省博物館的鄒一桂表現貴州風光的山水畫集—《山水觀我》冊,作一番賞析。
鄒一桂,字原褒,号小山,江蘇無錫人。在仕途上最後官至禮部侍郎加尚書銜。清代張庚說他畫花卉“分枝布葉,條暢自如,設色明淨,清古冶豔,恽南田後僅見也”,評價是極高的。張庚還談到了一件事:“一桂嘗作《百花卷》,每種賦詩一經進呈,皇上亦題絕句百篇,一桂複寫一卷,恭錄禦制于每種之前,而書已作于後,藏于家。”(見《國朝畫征錄》)一卷畫能讓天下獨尊的皇帝留詩百首,這樣的殊榮,在美術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鄒一桂以擅畫花卉名世,留傳下來的作品主要是這方面題材的,不僅如此,其著《小山畫譜》是關于花卉寫生和創作等方面的專著,對花卉觀察描繪之精微,對技法陳述之詳明、見地之獨到,啟迪後世學畫者良多。
關于鄒一桂在山水畫方面的學習及創作經曆,很少有人提起,據筆者的了解,沈子丞在其著《曆代論畫名著彙編》中有談及:“間作倪黃山水,風格隽冷,亦不亞鷗香館。”語焉不詳,難以讓人更多地了解。貴州省博物館所藏的這本鄒一桂山水冊頁,因冊頁開頭有鄒氏所書篆字“山水觀我”四字,故以之命名。這本山水畫冊,大多以貴州山川為創作題材,技法豐富多變,不拘一格,細細地品讀觀摩,可窺知這位以花卉畫享譽的畫家,其山水創作之豹斑。
鄒一桂于乾隆元年至六年(1736-1741)出任貴州提學使,在貴州連任此職,宦黔六載。其間,巡遊貴州各地,與貴州的山山水水結下了不解之緣,也留下了佳作—《山水觀我》冊。畫冊中的各幅,均是“指名道姓”地圖寫湘黔景色,從畫幅數量看,以貴州山水為創作主體。像這樣出自古代名家之手表現貴州風物的專集,在傳世繪畫中是至為罕見的,堪稱貴州文化遺産中的珍品,是貴州人應視為至寶的。當年,鄒一桂是取道湖南而入貴州的,一踏入湘黔境地,就被這邊的風景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時的心情在《山水觀我》冊的自序裡是這樣表述的:“丙辰春抵湖南,泛舟沅江,花柳争媚,沿流峭壁頗覺動人,乃稿而笥之,俟暇,欲為圖以嗣粵遊之冊。既入黔,則萬山穿雲,岩壑崖洞稱奇勝者,不一而足顧,以巡試匆匆未暇及,戊午冬期滿,作楚黔十二景一冊……又蒙恩留任三年,重經所過如遇舊知,然欲圖之,卒無其隙。壬戍還京……憶在黔六載,披荊涉險如在夢中,而林壑在胸不能去,乃追而圖之,得二十二幀。”從這段文中可知,這本冊子實際是他描繪貴州風光的第二本,在序言的後段有“然人不觀山水,山水日起而觀人”之句,在冊子前面便有了“山水觀我”四字篆額,故名曰《山水觀我》冊,全本依次為篆額、自序、二十二幅圖,以及鄭珍、張鵬翀、窦奉家三人題跋。在二十二幅圖中,前五幅表現湘西景色,其餘均描繪貴州風光,它們依序是《穿石》《清浪灘》《辰溪》《馬嘴岩》《黃繞山》《天柱縣》《相見坡》《玉屏山》《石阡》《關索嶺》《飛雲岩》《雞公嶺》《幫洞》《鐵鎖橋》《白水河》《九裡箐》《葛鏡橋》《東山》《黔靈山》《雪崖洞》《照壁山》《涵碧潭》。這本畫冊後來又輾轉流入貴州,為遵義名士蹇子振所收藏,冊後的三位題跋者中,唯鄭珍名見經傳,是貴州文化史上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他題詩兩首,詩雲:“絕(綠)蘿西上接南盤,卅載吟鞭遍謝蠻。滿地幹戈人就老,奇山隻向畫中看。”其二:“小山秀筆百年存,衣白風流可共論。此迹他時恐難得,喜歸巴縣相公孫。”款:“子振世兄新得此鄒學使所圖,自穿石以上至關索嶺,使節經遊奇山水,凡廿二夾。适餘過郡,觀之系兩絕句,鹹豐己未仲冬,鄭珍。”白文印“鄭珍私印”,朱文印“子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