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繪畫史圖鑒》的特色及其編輯出版

《中國繪畫史圖鑒》的特色及其編輯出版

時間:2024-11-08 09:13:09

《中國繪畫史圖鑒》,單國強總主編,湖北美術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單國強:《中國繪畫史圖鑒》的獨特之處

中國古代繪畫以源遠流長的悠久曆史、博大精深的豐富内涵、絢爛獨特的藝術風貌,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主要由文人士夫階層創作的紙絹卷軸畫,作為繪畫門類的主體,更受到人們重視。由古及今,對曆代繪畫尤其名家、名作的收集、整理、品評、鑒賞等研究工作接連不斷,迄今已經出現了好幾部全面、系統、大型、優質的中國繪畫全集。在此基礎上如何出以新意、自具特色而不落俗套,并能提供鮮為人知的新資料和開拓思路的新視角,是需要缜密考慮的。本圖集在這方面作了較大努力,提供了比較新穎的體例和模式。概而言之,本圖集的獨特之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畫家和作品的入選;分冊和序列的編排體例;圖版的整體和局部之安排。

一、畫家和作品的入選。稱之為“繪畫全集”,按理應該将曆代所知畫家及其存世作品均囊括進去,其實這是做不到的。那麼,如何來選擇畫家和作品呢?首先自然是曆代名家,這在諸多中國繪畫史專著中已經作了梳理,并已有了定論。當然,作為圖錄必須有作品存在,無作品可資參照的名家隻能割愛,這是與撰寫繪畫史不同之處。曆代名家中,時代較早的晉唐宋元名家數量不多,存世作品也較少,應該從繁,盡量選入。明清時期名家疊出,作品數量也甚多,就要從簡,多選流派創始人及主将。元以前還有一些畫家在當時名聲不顯,但存世作品至後世聲譽鵲起,這些畫家遂在畫史上有了地位,應予以足夠重視。宋元時期,還有一些畫家題材或畫風比較特殊,雖未形成流派或産生深遠影響,名氣也不太大,然也反映了時代的非主流風貌,以往畫史往往忽視,這些畫家大有深入研究餘地,其成果必将彌補畫史之缺。本畫集也适當選入了這些畫家。作品的選擇情況更複雜。見之于畫史的名家之名作自不待言。有些名家名作存在争議,尚無定論,就沿襲舊說。有的作品已鑒定非名家真迹,然屬于臨自原作,時代接近、風格相仿、水平又高,下真迹一等、留作副本的臨摹本,也可以視為原作介紹,或加“傳”或“摹”等字樣,以更多了解原作者的藝術風貌。有的是名家流派的傳人之作,雖非名家名畫,然從流派傳承視角考慮,亦适當選入。至于本圖集中入選的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畫家均是最著名的,多為各畫派開創者和主将,以及有名的畫家群體中之佼佼者。作品則不全是名作,而選擇了較少出版的一些作品,其意當是提供一些新材料,以新耳目。

二、分冊和序列的編排體例。本圖集按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來分卷,各卷再按時代先後來分冊,是一種新的嘗試,成功了也許會成為一種新的模式,但難度是很大的。可以說,按畫科來編纂中國繪畫史,是對以通史體例來編纂中國繪畫史的補充,也可以說是延伸或續編。

三、圖版的整體和局部之安排。本圖集在圖版的選用、安排方面力圖精益求精,并别具匠心。據了解,大部分經典作品的圖片是由現收藏單位提供,并在原作上拍攝,使用的照相器材也是當前最先進的,清晰度很高,全圖之外,還附有許多局部圖片,為印制高質量的圖錄提供了最基礎和必要的資料。在圖版的制作方面,據了解也是用最先進的技術制版,力争做到酷似原迹。局部圖版有的放大到超過原作,筆法、墨階、色層均十分清晰。如此多的局部和如此大的畫面,在其他圖集中還是很少見的。這無疑為欣賞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圖像資料,讓大家得以領略經典繪畫的原汁原味。

當然,本圖集立足于征集需原作拍攝的底片,故仍有許多經典作品基于各種原因無法獲得,名家名作時有缺失,誠屬憾事。期望在各界的鼎助下,今後會編纂出一套更完備、精美的《中國繪畫史圖鑒全集》。

蘇國強:編輯《中國繪畫史圖鑒全集》的那些事

轉眼間我到出版社工作已是第十三個年頭。從2009年之後,我陸續編輯了《曆代經典繪畫解析》《國寶檔案》《畫室必備·中國畫技法圖典》等系列叢書,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頻頻獲獎。基于這些年在編輯生涯的迅速成長與積澱,也是忠于自己對圖書的情懷,我一直想編一套能系統梳理中國繪畫史的大型的美術史圖書。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和社領導溝通,沒想到得到了社領導的大力支持。于是,2013年此選題作為社裡重點選題正式申報,并計劃在2015年完成此項目。2014年初,我開始正式落實此選題的出版工作。

首先是落實主編。最初,我們考慮此套叢書主編主要有二人:單國強和薛永年二位在全國美術史界非常權威的先生。薛先生因為時間及其他原因沒有參與此項工作。在單先生答應此項目之前,我專程去拜訪單先生,向他介紹了整體構思。在确立總主編的同時,我們又确定了人物、山水、花鳥三卷的分卷主編及每卷的理論家。人物卷是吳山明先生,山水卷是賈又福先生,花鳥卷是蘇百鈞先生。三位先生主要從每卷所選的作品本身入手,從繪畫本體進行把關。同時,每卷又邀請了理論家進行學術把關及每卷的前言撰寫。分别為山水卷的孔令偉先生,人物卷的于洋先生,花鳥卷的沈偉先生。

等我再一次來到單先生家裡,他拿出了筆迹工工整整的近六十頁手稿。手稿的内容是此套叢書的總序言及整套書的編輯思路及要求和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先生按照美術史的發展順序,把叢書中作品按照繪畫史的發展順序一一羅列,并詳細标明每件作品的名字、作者、朝代及收藏單位。從這一疊厚厚的書稿中我看到了老一輩美術史家對史的态度,對學術的嚴謹。于是,按照這書稿中的作品名單,我們開始征集作品。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作,費勁周折,四處求人。甚至,有時為了一張片子,會花費幾個月時間。

高品質的中國畫圖書,特别是以圖片為主體的古代經典繪畫,其質量的關鍵在于能否精準的把握及還原曆代經典作品中的色彩微妙變化。這九卷圖書一共一千八百幅作品,我一共花了近八個月的時間調圖。關于色彩,各卷的分卷主編也都提出了一些更專業的問題。在後期印刷過程中,雅昌在印刷過程中,提供了更專業的服務,也為後期成功的出版提供了技術保障。

書出來後,獲得了社會高度的認可。同時,此套叢書獲得“‘第二十六屆金牛杯’全國優秀美術圖書金獎”、“湖北省學術著作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7年湖北省十佳圖書”、“2017年湖北精品出版重點選題”,長江出版傳媒集團的“2017年度十佳圖書”等榮譽。總主編單國強先生拿到樣書,激動地笑着說:“看這套書,比看原作還過瘾。”

責任編輯:劉光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