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學科?依據筆者的理解,學科的學,首先是學習的學。因此,學科這個概念,首先指稱學生學習的科目。學科的學,也是學位的學。故而學科也是高校授予畢業生學位的類别。學科的學,還是學術的學。學科又是對學術研究不同領域的圈定與命名。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學位授予以及學術研究,通常是按照學科切塊、分類實施、歸類管理的。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将強化學科建設視為提高辦學質量、提升科研水平的“龍頭”與“抓手”。顯然,這事抓到了問題的關鍵。一所高校,如果大部分學科建設得都很優秀,那就是當之無愧的一流大學;如果一所學校的整體水平一般,但有一個或幾個水平高、影響大的學科,那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門,在對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綜合辦學水平進行評估時,其考察、分析、評價的對象,常常也是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學科。學科建設的曆史、現狀以及發展前景,已經成為主管部門對高校實施分類定級、資源配置的主要依據。
所謂學科體系,特指衆多學科依據學理架構起來的科層化建制,其載體便是權威部門頒布的《學科目錄》。在我國現行的學科體系中,最高層級叫學科門類,次之為一級學科,後續的層次便是二級、三級學科了。一般說來,隻有進入學科體系(也即《學科目錄》)的專業設置,才是學界與官方共同認可的體制内學科。
中國曲藝雖然擁有2000多年的曆史、400多個曲種,雖然已有3000多個演出團體、30多萬從業人員,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主要是由于國外沒有這個學科,我國的曲藝教育與研究,長期徘徊在學科體系之外。這一缺憾,嚴重制約了曲藝教育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對于曲藝界研究隊伍的壯大、研究成果的增量以及研究質量的提升,也帶來了諸多不便。尤其是在曲藝已成為最受老百姓歡迎的藝術品種之一的當下,僅僅局限于中專、大專層次的曲藝教育,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于高層次、創新型曲藝人才的迫切需求。
早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有識之士就提出了創建曲藝學的構想。近年來,建設曲藝學的呼聲一直不絕于耳。在曲藝名家、中國曲協的一再呼籲與全力推動下,曲藝學科的框架已現雛形,其添磚加瓦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筆者以為,建設曲藝學科,是促進曲藝事業大繁榮、大發展的重要舉措,它既有合理性、必要性,更具前瞻性。
一、曲藝學科建設的目标
我國的學科體系,經曆過臨時套用國外(尤其是蘇聯)模式的初始階段。學科體系的規模化、制度化建設,起始于改革開放之後的1980年代初。
“1981年,為了審批我國第一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學科、專業點的需要,教育部彙總和參照國内外設置學科專業的情況,組織拟定了第一份《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目錄(草案)》,經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第一次會議讨論修改,形成了《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目錄(草案)(征求意見稿)》。”①此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又分别于1983年、1990年、1997年和2011年對學科目錄進行過四次調整與修訂。經過多年的探索,學界與主管部門已形成了共識:将“動态調整”與“優化結構”認定為學科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②
2011年3月8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布了最新版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在這份《學科目錄》中,設置了13個學科門類和110個一級學科。藝術學,作為13個學科門類之一統領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等5個一級學科,曲藝學暫時缺席。
據此,筆者以為,曲藝學科的建設目标,從制度層面上說,應該是在主管部門下一次修訂、調整學科目錄的時候,努力将曲藝學納入學科體系。具體說來:
1.争取将曲藝學增列為藝術學門類下的第六個一級學科。
2.如果将曲藝學列為單獨的一級學科,争議與阻力過大,也可将學科建設的目标定位在增列“曲藝與××學”或“××與曲藝學”上面。
3.如果有人認為,讓曲藝學一躍成為一級學科步子邁得過大,拟可在一級學科“戲劇與影視學”下面,增設一個二級學科“曲藝學”,因為“曲藝是戲劇之祖”。
一般說來,學術研究既是學科建設的基礎與先導,也是學科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與後援。因此,從學術的層面看,曲藝學科的建設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投入、抓緊建設。
首先,應加強對于曲藝原理與曲藝史論的研究。
一個學科不能沒有自身的原理,也不能沒有自己的史論。曲藝原理與曲藝史論,無疑是支撐曲藝學的兩塊重要基石。其研究水平及成果,也是衡量、評估曲藝學是否成立、能否被增列為一級學科(或二級學科)的重要指标。
就曲藝界目前的研究狀況而言,人們對于曲藝原理的研究,似乎還不夠充分,特别是有影響的曲藝原理、曲藝美學、曲藝哲學類著作,或許還未面世。有些論著依然停留在散論、雜談的層面上。對于曲藝史論的研究,情況稍微好些,但其研究成果,主要還是集中在曲種史、名家史以及區域曲藝史的範圍内,特别有分量的《中國曲藝史》《中華曲藝史》以及《曲藝通史》,可能還在編撰中。
其次,應加強對于曲藝表演與曲藝創作的研究。
藝術學門類下的幾個一級學科,都很重視藝術表演與藝術創作的研究。因為這個方向研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不同藝術門類人才培養的質量與層次。衆所周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内,曲藝人才的培養采用的是師徒傳承制。這種口耳相傳、言傳身教的藝術教育模式,雖然也能出人才,甚至出大家,但是畢竟與先進的教育理念及現代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大差異,尤其不利于多出、快出高層次的精英人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對于表演論與創作論的研究,不僅僅指表演類、創作類的教材、教案編寫,完整意義上的表演論與創作論,應該具有理論高度,應能涵蓋衆多曲種,應能引領當代曲藝的表演與創作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曲藝界的表演與創作理論,大多還局限在具體曲種的表演或創作的探讨層面上,宏觀或中觀層面上的曲藝表演論、曲藝創作論,或許需要曲藝名家與理論專家攜手合作完成。
第三,應開拓曲藝學與相關學科的交叉、比較研究。
交叉研究,既是業界的需要,也是學術研究新的增長點。打破學科之間的藩籬、栅欄,是學界共同的呼聲,也是當代學術研究之大勢。曲藝理論工作者,可以在曲藝叙事學、曲藝符号學、曲藝管理學、曲藝市場學、曲藝觀衆學、曲藝心理學、曲藝文化學等學科交叉領域積極探索,辛勤耕耘,作出一番成就來。
此外,在不同學科之間展開比較研究,既是對本學科研究的拓展,也是“再認識”“再發現”對本學科的規律與精彩的路徑。曲藝理論工作者,完全可以在中國曲藝與西方說唱藝術、漢民族曲藝與少數民族曲藝、中國曲藝與傳統戲曲之間展開比較研究,以深刻認知中國曲藝的本質、特性、優勢、特色等,進而為中國曲藝的健康發展提供視界開闊的理論支撐。
從教學層面上看,曲藝學科的建設目标,應定位在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科學、先進、符合曲藝人才培養要求的優質課程體系上。為了全面實現曲藝學的建設目标,曲藝教育工作者應注意借鑒成熟學科的許多經驗與做法,并結合曲藝人才培養的特殊性,對現有的課程設置、教學安排等作出改進與調整。
但凡成熟的學科,其課程體系大都是由這樣幾個課程闆塊構成: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學實踐課、特色選修課。
若套用這個模式,曲藝學科的課程體系或許應該由這樣一些課程群組成:
1.通識課:可開設藝術美學、藝術概論、藝術批評、非遺文化、民間文學、藝術史、文學史、哲學史等課程。
2.專業基礎課:可開設曲藝概論、曲藝史論、曲藝表演、曲藝創作、曲藝批評、曲藝大師研究等課程。
3.專業課:開設若幹門主要曲種的表演、創作(含曲種文學創作、曲種音樂創作)及批評類課程。
4.教學實踐課:可延聘有經驗的曲藝表演藝術家開設此類課程,并安排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
5.特色選修課程:可開設曲藝叙事學、曲藝管理學、曲藝文化學、曲藝研究方法論等選修類課程。
依據筆者并不全面的了解與觀察,各級各類曲藝院校對于課程體系的調整與完善,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二、曲藝學科建設的路徑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目标的确定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路徑的選擇,同樣也不容小觑。依據目前曲藝教學與曲藝研究的現狀,筆者以為,曲藝學科建設的路徑是動員各方力量,建立聯合艦隊,有分工、有合作地邁向既定目标。
在曲藝學科的建設過程中,首先應該努力發揮曲藝專業院校、曲藝專業系科的作用。在上述院校及系科工作的教師,是曲藝學科建設的主力軍。與此同時,也要重視綜合性大學與科研院所在這項工作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盡量吸引那裡的教師及科研人員參與曲藝學科建設,進而形成學科建設的又一個集團軍。在學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既要摒棄“重技輕藝”的陳規,也要防止“重道輕器”的趨勢。應建立合理機制,促進雙方取長補短、互利互惠。
曲藝專業院校與曲藝專業系科,承擔着培養曲藝表演、曲藝創作、曲藝批評等一線人才的要務。這類院校中的教師,與曲藝教學、實踐長期保持着“零距離”的接觸。對于曲藝人才培養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對于曲藝表演、曲藝創作中需要解決的困難,對于如何培養适應社會需求的曲藝實踐型人才,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在學科建設中,應鼓勵、發動他們在完善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指導學生的藝術實踐等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各級主管部門,應在幫助這支隊伍提高學曆、職稱以及理論水平等方面,制定出可行的規劃以及傾斜政策。
綜合性大學及科研院所,在學科建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是人才優勢。曲藝研究的專業團隊雖然不是太多,但有一批與曲藝學相鄰、相關的文學、美學、史學、文藝學、藝術學、戲劇學的高級專門人才。隻要能讓他們的研究興趣發生一點挪移,曲藝理論的研究隊伍将迅速得到擴大。其次是經驗的優勢。大規模的學科建設,我國是從30多年前開始的,綜合性大學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大多經曆過一個甚至多個新興、交叉、複合型學科的設計、規劃與建設。學科建設需要講學理,學科建設有規律、門道可尋。因此,動員、吸引更多的人文學者參與曲藝學的建設,尤其是曲藝學的基本理論建設,當為明智之舉。第三,在重大招标課題的承接、曲藝學的原理研究、交叉研究以及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上,綜合性大學及科研院所可以發揮難以替代的作用。
此外,成果推廣、擴大影響也是重要的一環。在信息手段極為發達的當下,關起門來搞學科建設的傳統做法已經不合時宜。有些舉措,如定期舉辦兩岸三地或世界華人的曲藝學研讨會,倡導成立區域性或全國性的曲藝學研究會,常常能夠起到繁榮學術、影響社會的功效。
總之,曲藝學的學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衆人參與,需要赢得方方面面的支持與幫助。誠然,一個新的學科能否進入《學科目錄》,需要經過專家認證,并要通過審核批準,但是,隻要遵循學科建設的規範、規則與規律,紮紮實實又轟轟烈烈地作出成績作出影響來,曲藝學的學科建設目标,無論在制度層面還是教學與科研層面,都會在不遠的将來勢不可擋,順理成章地變為現實。
注釋:
①秦惠民、申素平:《教育類一級學科設置探讨》《教育研究》2009年第9期,第42頁。
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印發〈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的通知〉》,學位[2011]11号。
(作者: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責任編輯/朱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