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至11日,由中國文聯、國家民委、中國曲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呼和浩特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承辦的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在美麗青城——内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成功舉辦。
來自内蒙古、廣西、甯夏、西藏、新疆、青海、雲南、貴州、福建、海南、甘肅、四川、遼甯、天津等17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畲族、仫佬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360餘名曲藝工作者,通過三場優秀節目展演、二場基層“送歡笑”惠民演出和一場少數民族曲藝創作主題座談會,同台競藝、深入交流,以昂揚的精神面貌、深摯的情感表達、多彩的民族特色、精湛的藝術表現,集中展現廣大少數民族曲藝工作者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少數民族曲藝創作和演出水平、發現培養優秀曲藝人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取得的優秀成果。
三場展演,精彩紛呈
參加此次展演的少數民族曲藝工作者,既有來自專業院團的曲藝表演藝術家,也有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曲藝工作者。他們用内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節目,為青城觀衆奉上了精彩的演出。參加展演的33個節目,既有反映少數民族風俗風貌的原創作品,也有弘揚時代主旋律的精品佳作;既有史詩般的曆史故事、神話傳說,也有為争取幸福生活、美滿愛情而鬥争的頌歌;既有經典的傳統優秀作品,也有把握時代脈搏、關注社會熱點的現實題材作品,充分展現出我國少數民族曲藝悠久的曆史、深厚的底蘊、豐富的内涵和迷人的魅力,較為全面地反映了當前少數民族曲藝的發展狀況。節目形式涵蓋了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曲種,包括好來寶、藏族說唱、紮年彈唱、甯夏坐唱、壯族末倫、盤索裡、白族大本曲、傣族章哈、布依八音坐唱、布朗彈唱、苗鼓說唱、畲族紹鵲苟、弦鼓說唱、瑤族鈴鼓說唱、彜族克格等。
“好來寶”是蒙古族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在蒙古語中意為“聯韻”,即每句唱詞的頭一個音節諧韻,故又稱“聯頭韻”。好來寶《和平之贊》通過悠揚的四胡聲,氣勢恢宏的曲調,強烈的節奏,表達了蒙古族人民珍惜和平生活,祝願美好未來的愉快心情。而《大地之印》“以義征心,以情聚衆,卷起曠世雄風。蒙古馬千年馳騁雄氣今猶在,抖鬃長嘶正待跨上新的征程”,大氣磅礴,盡顯蒙古族雄風。
黎族是我國嶺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地區,有着豐富的口頭文學和民間藝術。節目《趕鳥歌》用生動诙諧、極富生活氣息的音樂語言以及大段類似RAP的說唱和複雜的和聲,表現了黎族男女青年在稻谷成熟時一起趕鳥的場景。作者邢日清也參與了演出,他表示,“我是第一次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黎族也是第一次在全國曲藝舞台上亮相。為了完美地展現這個節目,我們上台前的一個小時還在調整、排練。這個節目最大的難度在于黎族有自己的語言,可是沒有自己的文字,我們是口口相傳的文化,而這次參演的兩個小演員是我的兒子,我想向全國人民證明,傳承不隻是嘴上說說而已,這是一首來自黎族祖輩一代一代傳承至今的唯一一首與大自然交心的原生态說唱。”
“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少數民族曲藝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生活這個主題,甯夏的弦鼓說唱《選舉》緊貼當下鄉村換屆選舉的實際,運用觀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換屆良好社會風氣,進一步提高黨員幹部維護選舉風清氣正責任感,增強依法依章參選、有序參選的自覺性,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如果你走進壯鄉,你或多或少會感受到壯族人民不同的風土人情;如果你走進壯鄉的山區,你會驚奇的發現,那裡有一道道的“寨門”和“寨牆”。廣西省曲協選送的壯族末倫《堵寨門》,就講述了發生在壯鄉“寨門”的故事。作品以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突出壯族音樂的特點,表達了山村的年輕人對于新農村建設美好生活的憧憬。據作品主創人員介紹,壯族末倫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魅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壯族曲藝品種。演唱者根據内容情節和人物的心境,以其細膩感人的情愫滔滔訴說,随着吟唱者那詩情畫意入情入境的情感變化,聽者亦往往如癡如醉,回味無窮,可謂感人至深。《堵寨門》就是通過廣西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是比較古老的曲藝形式來展現壯鄉新農村的新畫面,讓古老的曲藝散發出陽光的味道。所以,劇本充滿了陽光、清新和年輕。過去,壯鄉兒女離開家鄉闖蕩城市播種理想,如今,他們業有所成反哺故土,用自己的學識來建設新農村。故鄉,不再是僅僅由女人和老弱“留守”的地方,而是年輕人新理想升騰的聖地,他們關注果品質量安全,關注自己家鄉農産品的品牌建設,新思想帶來新理念,新理念激發着新事業,新事業蒸騰着新夢想……這就是壯鄉兒女的中國夢,真實而樸素,但激情四溢,充滿朝氣。民族的曲藝如何體現壯鄉年輕兒女的精神追求,我們在作品呈現上下了功夫,巧妙地将多聲部合唱、RAP等現代元素融入音樂中,壯族姑娘輕搖百褶裙那美妙的身韻,以及少數民族曲藝所特有的邊唱邊舞的歡樂精神,都在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緻。這也是對少數民族曲藝的傳承創新發展之路全方位的探索,将目光對準當下,紮根新農村的沃土,故事美、音樂美、服裝美、舞台呈現美……這樣的集成之美共同彙聚成新時代的曲藝之美。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藝術。少數民族曲藝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其曲藝形式、内容之豐富體現着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點。同時,也是各少數民族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豐富的少數民族曲藝文化凝聚着中華各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曆久彌新的精神财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
中國曲協主席姜昆一行慰問和林縣台格鬥村貧困孤寡老人二場送歡笑,惠及基層民衆
展演期間,主辦方組織曲藝名家、新秀和優秀少數民族曲藝節目參演人員先後赴呼和浩特市和林縣台格鬥村與蒙牛工業園區,為當地村民、企業員工等各界代表進行惠民演出。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戴志誠的《樂在其外》,奇志、張偉的《祈福》;二人台表演藝術家武利平的《一年更比一年強》;大同數來寶表演藝術家柴京雲、柴京海的《婆媳之間》;青年歌唱演員高保利的《吉祥安康》,韓延文的《我的祖國》;雜技表演藝術家吳正丹、魏葆華的《肩上芭蕾》;口技演員冀勇表演的口技……為觀衆奉獻了一道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藝術盛宴。
此外,中國曲協主席姜昆,呼和浩特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蘭毅等領導還一同慰問了當地貧困孤寡老人,并與老人一同觀看了演出,為他們送去了關愛與溫暖。
生動、富于激情的表演,不時赢得觀衆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大家一緻表示看得非常過瘾。雖然演出時一直飄着雨,但是沒有一名觀衆中途離場,他們興奮地說,演出實在太精彩了,能夠欣賞到中華優秀的曲藝藝術,我們感到特别自豪和激動。
一場座談會,為少數民族曲藝創作群策群力
7月11日上午,少數民族曲藝創作主題座談會召開,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副巡視員仁烏晶,中國曲協副主席、甯夏曲協名譽主席郭剛,中國曲協副主席、山西省文聯副主席馬小平,中國曲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曲華江,呼和浩特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蘭毅等領導;内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樹榕,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柯琳,大同數來寶藝術家柴京雲,廣西省曲協主席邱有源等專家學者及部分曲藝作者結合展演曲目進行了精彩發言,深入分析了曲藝創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寶貴意見,對今後少數民族曲藝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郭剛表示,自1993年首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舉辦至今,少數民族曲藝創作和表演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湧現出不少好作品。此次展演有三個特點:第一,曲藝充分發揮了輕騎短刃反應快的特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作節目涉及到誠實守信、關心留守兒童、政府扶貧等題材的作品,相信這些節目在本地區本民族一定會受到領導的表揚和群衆的歡迎。第二,民族地域色彩濃郁,充分展現了各民族曲種的優長。此次展演,節目表現形式各異,演員人數有多有少,内容豐富多彩。第三,整體節目中七成為原創作品,而且創作質量較高,這也間接肯定了前五屆的功績。舉辦少數民族曲藝展演就是為了培養優秀創作人才,培養優秀演員。曲藝創作有一個标準,就是有人、有事、有情、有趣。這是最基本的标準,也是最高标準。比如弦鼓說唱《選舉》這個節目,要選主任了,把家裡孩子召集到一起投票,女兒要選老丈人,小兩口要選女婿,最後小姑娘要選插隊的學生幹部,這個作品有事情,有矛盾,有人,也是為了宣傳現在的大學生村官,它不是貼标簽式的作品。我對這部作品持基本肯定意見,但它還有欠缺,欠缺在對人和事的挖掘上不夠充分。
馬小平指出,我們在100多部作品中挑選出33部參加展演,看到了少數民族曲藝人在創作及表演上的發展與進步,有很多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給大家帶來了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但是作品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相當一部分作品是宣傳品,與藝術品還有很大差距。曲藝創作首先要有故事,而且這個故事要吸引人,以小見大。有了故事,運用多種多樣的創作手段,引人入勝,觀衆就會被情節發展牽着走。下一步在創作中我們應該多交流,尤其要和成功的曲藝作家交流,提高創作水準。習總書記說要講好中國故事,我們就是要講故事,我們要在創作手段和技巧思路上去努力開發,通過各種手段把故事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我們的創作應該按照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用曲藝藝術形式講好中國故事,樹好中國精神,抓好人才培養。最後,要多交流,本省同行之間要交流,與外省之間也要交流,創作的細節就是關注點滴生活,要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曲華江強調,23年前,由中國曲協、國家民委等共同創辦的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活動首次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舉辦,23年後,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工作者們再次相聚在美麗青城。經過23年的探索與耕耘,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已發展成為繁榮少數民族曲藝創作、促進少數民族曲藝發展、展示少數民族風采風貌的重要舞台,成為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工作者的盛大節日,得到了全國各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曲藝工作者的熱烈歡迎和積極參與。這對于弘揚我國少數民族曲藝藝術,加強民族區域文化交流與傳播,增進各民族團結與合作,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黨和國家一向高度重視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采取一系列政策和舉措不斷促進少數民族的文化建設,《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中提到,要發展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和發掘我國少數民族文藝成果及資源;要從傳統文化中提煉符合當今時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規範、價值追求,賦予新意、創新形式,進行藝術轉化和提升,創作更多具有中華文化底色、鮮明中國精神的文藝作品。我國的少數民族曲藝是我國少數民族曆史和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着厚重的曆史積澱,還有着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藝術内涵。沒有少數民族曲藝的多姿多彩、争奇鬥豔,就沒有我國民族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魅力,也就沒有曲藝藝術的無限活力和曆久彌新。隻有使各民族的曲藝藝術交相輝映,曲藝藝術才會不斷煥發出蓬勃的生機,曲藝工作者的智慧和創造才會有不竭的源泉。
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是我國規格最高、範圍最廣、影響最大的少數民族曲藝盛會,它的成功舉辦,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少數民族曲藝事業繁榮發展,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高少數民族曲藝創演水平,發現培養優秀少數民族曲藝人才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中國曲協授予呼和浩特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突出貢獻單位”
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曲藝名家送歡笑”走進内蒙古現場演出照